首页 >
易洛魁联盟
✍ dations ◷ 2024-12-23 01:30:32 #易洛魁联盟
易洛魁联盟(Iroquois),又名Haudenosaunee,意译为“居住在长屋的人们”,是北美原住民联盟。使用易洛魁语言的北美原住民部族在今纽约州中部和北部逐渐形成并共同生活,在十六世纪或更早前结成联盟关系,称为易洛魁联盟,意译为“和平与力量之联盟” 。原先的易洛魁联盟往往被称作“五族同盟”,由五大部族莫霍克人、奥奈达人、奥农达加人、塞内卡人和卡尤加人组成。 1772年,塔斯卡洛拉人加入,因此联盟成为“六族同盟”。其他使用易洛魁语言的部族生活在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沿岸以及美国东南部,不隶属易洛魁联盟,由此也与联盟时常竞争甚至交战。当欧洲人来到美洲时,易洛魁联盟主要占据美国东北部地区,主要是今日的纽约上州位于哈德逊河以西的部分和五指湖湖区。今天易洛魁民族主要生活在纽约州、魁北克及安大略省。“易洛魁”这个名称来源于他们在大西洋沿岸的敌对政营阿岗昆语系的部落,有两种可能的起源,但都是来自阿冈昆语部落,易洛魁与阿冈昆在历史上一直处于竞争状态,他们是敌人。“易洛魁”这词一说是法国人把休伦语贬义字面irinakhoi(黑蛇或猪鼻蛇)法语化后的称呼。另一说是从巴斯克语Hilokoa而来,原意指“嗜杀的人”。在法国殖民者之前,巴斯克人渔民与阿岗昆人在大西洋沿岸进行贸易,那里的部落就用Hilokoa来称呼易洛魁人,而阿冈昆人是易洛魁人的敌人。在圣劳伦斯湾一带,阿冈昆语的“L”字母是不发音的,阿冈昆人和跟巴斯克人交流时会使用这种洋泾滨,之后来的法国殖民者听到后又根据自己的语言规则将之法语化,就成了Iroquois。而易洛魁人自称“Haudenosaunee”,联盟的创立者(The Great Peacemaker)在联盟建立时决定使用这一名称,旨在希望易洛魁民族的人们能够像生活在同一间长屋中一样和谐共处。
。1非创始五族之一; 在1722年加入.
2 位于奥奈达与奥农达加之间.原先的易洛魁联盟往往被称作“五族同盟”,由五大部族莫霍克人、奥奈达人、奥农达加人、塞内卡人和卡尤加人组成。1772年,塔斯卡洛拉人加入,因此联盟成为“六族同盟”。其他使用易洛魁语言的部族生活在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沿岸以及美国东南部,不隶属易洛魁联盟,由此也与联盟时常竞争甚至交战。塞内卡人住于纽约,是西部门户的守护者;奥农达加人居住于中间地带,是联盟火种的守护者。居住于东部的莫霍克人距离哈德逊河最近,是东部门户的守护者根据《世界文化和日常生活百科全书》,联盟在高峰时有达10,000人,但在18世纪锐减到4,000人,在1910年才恢复到17,000人。依据1995年道格‧乔治‧坎内提奥(Doug George Kanentiio,奥奈达作家)的说法,在加拿大居住的六个易洛魁人联盟总人口有51,255人,其中包括魁北克省的15,631名莫霍克人,安大略省的14,051名莫霍克人,安大略省的3,970名奥奈达人,以及安大略“大河保留区”内的总共17,603人。同年,美国对易洛魁人六邦进行的部落登记共有30,000人,其中占大多数的17,566人居住在纽约州,其余有超过10,000名奥奈达人住在威斯康辛州,约2200名塞尼卡-卡尤加人住在奥克拉荷马州。由于这些盟邦各自有他们成员与公民的规则,他们汇报的也是官方的成员数字(一些联盟的传统成员拒绝被计在内)。根据2000年的美国人口统计显示,有80,822人确认具有易洛魁种族血缘,其中45,217人声称为纯易洛魁人。而在2010年的统计中,81,002 人被确认为易洛魁人,42,461人为纯易洛魁人。易洛魁语系是一个分布于北美洲东部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印第安人语系。其中,切罗基语是“易洛魁语系”下的独立语言。归属未定语言:易洛魁人居住在纽约州北部直到安大略湖及圣劳伦斯河畔的大部分地区。这片土地多山而且森林密布,在17世纪时有着包括鹿以及河狸等丰富的猎物。易洛魁人的水路交通也很便利,可轻松前往包括安大略湖、圣劳伦斯河、五指湖区以及数十条河流,这些水路不但非常适合捕鱼,亦可利用轻便的独木舟迅速移动。纽约州北部的冬天往往漫长而寒冷,尤其是当来自极地的西北风掠过五大湖的时候,此外也常常下暴雪。但夏天则凉爽宜人。“易洛魁联盟”是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已建立了,很多考古学家和人类学者相信联盟形成于1450年到1600年间,也有的人说更早。依照传统的说法,易洛魁联盟是在“伟大和平的缔造者”,两位易洛魁人,德坎纳维达和海华沙的共同努力下建立的。他们为那些长年处于战争﹑矛盾和冲突不息中的易洛魁人各邦带来了“伟大的和平法则”,由莫霍克、奥奈达、奥内达加、卡尤加和塞内卡团结为易洛魁联盟。他们停战后,易洛魁人各部凝聚而成的政治力量,迅速成为17和18世纪时期北美洲东北部最强大的势力之一。在联盟形成后,为了获取更多的狩猎场地,易洛魁人开始进犯今天肯塔基的俄亥俄河谷。他们主要是与相邻的阿刚昆人发生战争。从1609年开始,易洛魁联盟发动了长达几十年的一系列战争,即所谓的河狸战争。他们战争的对象是法国人,法国人的同盟者有休伦人(Huron)和其它邻近的部落,包括比顿人(Petun)、伊利人和萨斯奎汉纳人(susquehanna)。为了控制利润丰厚的毛皮贸易,易洛魁人对大西洋沿岸的阿刚昆列那普人(Lenape,或称作德拉瓦人)、加拿大北部劳伦高原地区的安内辛那比人(Anishinaabe)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也不时与英属殖民地发生战斗。在战争期间,他们击败了休伦人(1649年)、比顿人(1650年)、塔万达伦人(Attawandaron)、伊利部落和萨斯奎汉纳人(1680年)。 传统的观点是,这些战争是一种控制利润丰厚的皮草贸易,来换取他们依赖的欧洲商品的方式。也有学者认为,易洛魁人对邻近部落发动的大规模战争,是为了报复或者填补战争和天花、瘟疫所导致的大量死亡人口。大约在1670年,易洛魁人将苏族(Siouan)语系的曼纳豪克人(Mannahoac)赶出了维吉尼亚北部的山麓地带,开始以征服者的姿态宣布对这片土地的全部拥有权。 1677年,易洛魁人通过《链条盟约》(Covenant Chain)与英国人达成协议成为同盟者。他们并肩与法国人作战,法国人则与休伦部落结为了同盟。1684年,易洛魁人进犯维吉尼亚和伊利诺伊地区,后来在进攻法国人前哨部队时失利。为了减少维吉尼亚辛南多谷地的战事,维吉尼亚殖民者与易洛魁人在奥伯尼举行了会谈,同意和认可易洛魁人拥有使用“南-北通道”的权利。这条通道沿蓝岭山脉东侧,被称为“重要的战争通道”,条件是他们不能侵犯“滝线”以东的英国人定居地。在之后的“威廉国王战争”(King William War)期间,易洛魁人与英国人结为了同盟。1701年7月,他们缔结了《南罕条约》(Nanhan Treaty),将俄亥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转让给了英国人。在这之后,易洛魁人与法国人进行和平谈判,同年,他们签订了《蒙特利尔大和平协议》。与法国签署和平条约后,易洛魁人大部分时间处于中立状态。在“安妮王后战争”(Queen Anne War)期间,他们加入进攻法国人的行动计划。三位莫霍克酋长和一位马希坎酋长在1710年被安排前往伦敦,与安妮王后会面确定与英国的结盟事宜。安妮王后授命宫廷画像师约翰•维勒斯特给他们绘制肖像,这些画像被认为是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原住民油画作品。1722年塔斯卡洛拉人(Tuscarora)为逃避北卡罗来纳英国殖民化的压力和部落间的战争而北上,请求成为“易洛魁联盟”的第六个盟邦,获得了易洛魁人的保护。在法国与印地安人的战争期间(1754~1763年)中,易洛魁人与英国人结成伙伴关系,共同抵御法国人及其同盟阿刚昆人,易洛魁人期望帮助英国人会在战争结束后得到一些好处。战后英国获得胜利,为了保护他们的盟友,英国政府颁发了《1763年皇家公告》,禁止白人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一带定居。但殖民开拓者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理会这项法令,英国政府也没有足够的士兵来执行这项法令。易洛魁人于1768年的《斯坦韦克斯条约》中同意再次修改分界线,将俄亥俄和田纳西河流之间的剩余土地全部出售给了英国人。在美国独立革命期间,易洛魁人起初试图保持独立。由于受到选边的压力,塔斯卡洛拉和奥奈达站在了十三殖民地一边,而莫霍克,塞尼卡,奥内达加和卡尤加仍旧效忠关系良好的大不列颠帝国,形成在政治上的分裂。莫霍克酋长约瑟夫•布兰特、其他战争酋长们,以及他们的英国盟友,对莫霍克谷地的美国拓荒者进行了多次的攻击,摧毁了很多处村落和庄稼,杀害和俘获了很多居民。大陆军队在1779年进行了反击,乔治•华盛顿宣布命令发动苏里文战役,由丹尼尔•布洛海德上校和约翰•苏里文将军领导,对易洛魁人和英军联盟实行不仅仅是占领,而是摧毁的军事政策。他们烧毁了整个纽约西部的很多易洛魁人村子和仓库,难民们都向北搬去了加拿大。到战争结束时,整个谷地里没有剩下几个房屋和畜棚了战争结束后,联盟中一部分人重新在布法罗溪流畔落户。约瑟夫•布兰特上校和一些易洛魁人离开了纽约,前往魁北克省(属今天的安大略省)定居。作为易洛魁人对英国效忠的奖励,他们被授予格兰德河旁一大片土地,布兰特上校渡过了这条河,赋予了这片土地最初的名字:布兰特斯福特。1847年,欧洲定居者开始开始在附近居住,并把村落称为“布兰特福特”。19世纪30年代,很多奥农达加,奥奈达,塞内卡,卡尤加和塔斯卡洛拉人重新返回了印第安特区,上加拿大省和威斯康辛等地。易洛魁人采母系继嗣。而易洛魁型亲属关系又称为二分合并型亲属关系。母亲与父亲方面的亲属分成两边,二分。但它也合并父方、母方的同性同胞。如此,母亲与母亲姊妹被合并在同一种亲属称谓下;在此同时,父亲与父亲兄弟也得到同一个称谓;对母亲兄弟与父亲姊妹则另采不同的称谓。这种称呼重要的是区分平表和交表。对于一个人来说,交表不如平表。因为在一个人的同辈中,兄弟、姐妹、平表共用一个同样的称谓。易洛魁式亲属称谓制分布很广,通常与单系继嗣群一同发现,尤其是在组织较分散的母系社会组织中更易见到。每一个部落内,人们都会属于几个母系氏族。每个部落内的的氏族数量不等,总共有九个不同的氏族名称。在易洛魁人的社会里,婚姻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但必须建立在氏族外婚的制度上。婚后采从妻居,年轻的夫妇住在妻子家里的“长屋”内,如果女方不满意男方可以选择离婚换人,她可以让男方带着自己的铺盖离开。婚后的孩子们是也是属于母系一方的氏族,孩子们也是通过她们来获取社会地位。易洛魁的经济体制与如今西方社会的多种主流经济形式都不相同,这一经济体制有如下一些特点:劳动力以性别分工、土地公有以及贸易主要以礼物经济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文化风俗,包括一些有关财产性质与财产管理的观念。易洛魁人的经济最初以集体生产为主,结合了农耕及集体打猎。女性负责耕田、采集食物及家庭事务;男性负责打猎与贸易。他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豆类和南瓜等,称之为三姐妹,易洛魁人认为这些是造物主赐予他们的特殊礼物。而他们种植这些农作物是有策略性的:玉米秆长高后,豆类植物攀援上秆,瓜类则在地面上生长,它们宽大的叶子可以使杂草栖居,阴凉处保持土壤潮湿。在这种复合生态下,土壤可以保持几十年的肥沃。17世纪早期与欧洲各国的交往对易洛魁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初,易洛魁与欧洲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欧洲殖民不断扩张,打破了易洛魁的经济平衡,到1800年时,易洛魁族人被限制到印第安居留地(reservation)中,他们不得不改变其传统的经济体制。20世纪时,一些易洛魁部落利用在保留地独立的地位在当地开设了一些印地安赌场。而其它一些则直接并入了居留地之外的某些经济体。易洛魁人群居在由10到30个长屋构成的村庄里,规模约300人到600人。长屋的长短不等,最短15米,最长达24米,房屋的架构很稳定。在插入地面的直杆上架上横杆,用枝条绑紧,再在构架上覆盖一个三角形或圆形的屋顶。房顶和房子两侧会铺上大张的榆树皮。在16、17世纪,为了防止外族侵袭,易洛魁人来开始搭建围栏。在欧洲人来到美洲前,易洛魁人基本上没有缝制的衣服,他们通常是用经过鞣皮加工过后的兽皮来遮身。在夏天,男人身上会披上皮衣,尝到股骨,腰间再用窄带束上。女人则会用长方形的鞣皮围在下身当作裙子。无论男女,他们都会在肩上披上斗篷。冬天时,他们会穿上熊皮、河狸皮、水獭、狐皮或灰鼠皮做成的斗篷来保暖。他们脚上穿的也是鞣皮靴和绑腿套,妇女的绑腿套比较短只到膝盖,男子的绑腿套较长是因为在打猎时它可以防止被木丛或树枝划伤。易洛魁人在重要的日子会配戴头饰。男子会带皮帽并插上羽毛装饰;女子则带头箍并将头发编成两条辫子。在欧洲人到来后易洛魁受西方影响吸收了欧洲服饰的特点,传统服饰渐渐也被欧洲服饰取代。易洛魁人一天只作一餐,这一餐的内容多寡按各自家庭的财力和人数来决定。他们的主食是玉米、浆果、果实则是他们的补充食物。易洛魁式取火法是由易洛魁人发明的一种装置,其取火的效率相当高。在钻轴的一端用两根绳子缠绕,绳子的另一端分固定在一个硬质横板上。钻轴的中间部位用一个硬质木轮做加速器。当把绳子缠好后用力向下压横板,就能使钻轴产生极快的转速,然后钻出火花。袋棍球(Lacrosse),又译长曲棍球、曲棍网球、棍网球、兜网球、袋球或网棒球,这种年轻人的运动最早是几百年前在东部易洛魁人(Iroquois)首先兴起,是一种使用顶端具有网状袋子的长棍作为持球工具的团队球类运动。易洛魁印第安人认为长曲棍球这种运动是造物主的恩赐,其目的是解决争端,这种运动成为一种具有医治功能的运动。他们认为造物主的旨意是透过这项运动耗尽能量精力,直到仇恨和痛苦都烟消云散。如果部落和氏族之间产生了争端和纠纷,那就开始举行这种运动,直到双方都精疲力竭,彼此不再有敌对的感觉。这运动的规模在部落里通常规模甚大,每个部落各出1000人参加比赛,而比赛往往会持续好几天,后来甚至代替了战争。作为传统的体育项目,几百年来易洛魁人一直热爱这项运动,虽然现代长曲棍球经过欧美人的改进已经与当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如今在北美的非职业和职业长曲棍球队里,依然活跃着不少易洛魁人。在国际长曲棍球锦标赛的历史上,易洛魁队是一支传统强队,连续多届打入四强。易洛魁人传统上是属泛灵信仰,他们相信精神力量奥伦达(Orenda),这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譬如岩石、潮水、植物和动物等,这种能力是环境中一切现象的有效起因。他们相信是神灵改变季节,而他们的重要节日通常也会与农业日历上的大事相合。冗长的感恩祷告仪式是易洛魁人节庆的特点。在这些节庆上,族人会以唱歌跳舞的形式来庆祝。传统上有六大节:易洛魁人有精致的制陶技术,他们会在煮食的陶罐和烤面饼的陶盘上雕有螺旋花纹。陶土制成的烟斗上除了雕了几何图案图形还会雕有一些极小的人或兽。面具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药师会参加假面聚会,并戴上面具。传说能用假面具治疗多种疾病,如关节炎、肩肘炎、牙疼、耳疼、鼻出血等,还能驱恶避邪。现今假面社已不再行医,只出售各种木雕面具。常见于易洛魁联盟的部落中,北美洲印第安部落所流传的传统特色娃娃,娃娃通常是由容易腐坏的材料如玉米外皮、棕榈纤维或松针捆绑而成,是当地小孩的玩具。贝珠是指用紫色和白色的贝壳制成的珠子。易洛魁人会在签订重要条约时呈现贝壳串珠,它象征着两个合作伙伴达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约定。贝壳串珠被视为神圣的东西。早期的定居者发现贝壳串珠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贸易商品并且很快就学会了大规模生产,这就是为何贝壳串珠常被误解为氏金钱的原因。一些欧洲人用它作为货币,但当地人从来没有。人类的始祖母阿塔思特西克阿温哈伊,从动物所栖居的上界跌落,借一些动物之力,置身于瀛海上,其中麝鼠潜至水底,捞起一团泥土,放在龟背上,泥团越来越大,是为陆地之由来。易洛魁人有自己的语言,也会说英语,现在大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不过仍有人坚持古老的自然崇拜,主要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的的保留区。他们在1779年被美军击败后长期受美国政府的种族歧视,直到1950年易洛魁人向联合国提出控诉,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易洛魁联盟从1923年起开始发行自己的护照,还一度获得一些国家承认,美国当局也都采取宽容的态度,然而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各国开始对这些非正式国家发给的护照有更严格的要求。2010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长曲棍球世锦赛,美国官员起初告诉易洛魁队他们必须有美国护照,但遭到队员们的拒绝,他们说持有由华盛顿签发的护照是对他们身份的侮辱,在当时的国务卿希拉里的个人干预下,美方暂时同意球队拿易洛魁护照出入境,但是英国政府却不承认易洛魁人的护照,并拒绝球队成员进入英国。易洛魁联盟在长曲棍球世界锦标赛中被一直看作是一个国家级别,而长曲棍球是易洛魁联盟在国际运动场上唯一的一项运动,对此易洛魁队不得不放弃了原定出战的开场赛。二十世纪的历史学者认为易洛魁人的政府体制影响了新生的联盟宪章或美国宪法,易洛魁人对美国起草文件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还处于争论之中。
1987年,康奈尔大学曾举行了一次“易洛魁人政府与美国宪法的关系”的研讨会。在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肯定了易洛魁联盟对《美国宪章》和《人权法案》的影响。美国为了纪念美国印第安人而发行了萨卡加维亚1美元纪念币。在2010年是以“易洛魁联盟”作为主题,在硬币背面有着易洛魁的贝壳串珠包着5支石箭头的箭的图像,下环写着“伟大的和平法律”。
相关
- 比布列希猩红比布列希猩红(C.I. 26905)是一种用于利利三色染法的染色剂。铁及含铁血黄素(英语:Hemosiderin)
- 意属东非意属东非(意大利语:Africa Orientale Italiana)是法西斯意大利在东非的一个殖民地。于1936年到1941年期间存在。由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兰和厄立特里亚三个区域
- 乌拉尔斯克西哈萨克斯坦州(哈萨克语:Батыс Қазақстан облысы)是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州份,位于欧洲。北为俄罗斯,乌拉尔河在中部流过。面积151,300平方公里。人口606,700(20
- 约翰·伊登斯尔·利特尔伍德约翰·伊登斯尔·利特尔伍德(英语:John Edensor Littlewood,1885年6月9日-1977年9月6日),英国数学家,最为出名的是他和高德菲·哈罗德·哈代长期的合作。利特尔伍德出生在肯特郡的
- 高雄警察署高雄警察署是高雄市第一个警察总局,该厅舍东处设有看守所,往北则有消防组,建有二楼高的西洋式瞭望台。二次大战末期遭美军炸毁警察署屋顶部分,后由永光行(贸易公司)所购得,在其细心
- 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英语:Gamma globulins,又译为丙球蛋白)是球状蛋白质的一类,通过血清蛋白质电泳分别出来,最常见的γ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抗体),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属于γ球蛋白,一些γ球
- ǂ不送气硬颚搭嘴音(Tenuis palatal click)是一种主要出现于南非的辅音。其中,术语“不送气”(tenuis)又称“无声爆破音”,特指清音、不送气(unaspirated)、未颚音化、未声门化(英语:Glo
- 天朝中国中心主义(英语:Sinocentrism),是认为“中国”(包括古代地理概念上的中国以及当今现代国家概念上的中国)是世界的文明中心的一种概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古代汉文化圈亦以
- 青铜峡市青铜峡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是吴忠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1967年建青铜峡水库。西汉初年在今邵岗镇西部设灵武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宁朔县,县署设在宁夏府城
- 库西山库西山(Emi Koussi),是撒哈拉沙漠中的最高峰,位于乍得西北部提贝斯提高原南端,海拔3445米,为死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