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最后诱惑

✍ dations ◷ 2025-09-10 09:32:27 #西蒙与舒斯特出版书籍,希腊小说,1960年长篇小说,耶稣基督相关艺术作品,禁书,淫秽文学争议

《基督的最后诱惑》(希腊语:;罗马化:;英语: 或 )是希腊作家尼可斯·卡赞扎基斯所写的一部历史小说,于1955年出版,英文版则于1960年出版,由平民生活开始讲述耶稣基督的一生。基督的最后诱惑发行以来一直极具争议性,其中由于小说将耶稣作为一个普通人去描写,他同样有各种如性欲等的凡人诱惑与烦恼,起初他更是一个自卑与胆小的人。当中很多的观点与性描写,被部分基督徒认为改写圣经及有敌基督的取向。

基督的最后诱惑讲述耶稣基督的一生。耶稣是木匠的儿子,年轻时以造十字架为业,为罗马人造十字架,把同时代的众犹太先知与拉比一个一个的钉死。当时耶稣的家乡加利利一带都漫着极端的反罗马主义,造十字架是一种被认为背叛宗族的可耻职业。耶稣之所以背负着这千夫所指的罪名,其实是因为他一直以来有一个内心深处的包袱,并非同时代的人所能理解。耶稣一生从来没有快乐过,一直活在诱惑与道德的争斗痛苦之中。耶稣后来接受了自己的包袱与使命,克服了痛苦,努力对抗诱惑,认识了自己的灵魂,走上了已经铺设好的道路。他开始讲道,收门徒,最后更被钉在十字架上。可是当他以为一切终于照原定的计划进行时,原来真正致命的"最后诱惑"才正式开始。

小说中的耶稣跟普通人一样,有着很多的烦恼,能力有限,有着诸如性欲等的各种诱惑。故事一开始,耶稣甚至比很多普通人还要懦弱,自卑。可是经过认识了自己,耶稣渐渐变得自信,努力地跟各种诱惑与害怕争斗。作者想从中要读者知道,我们之所以要爱基督,并非他无所不能,是因为他跟普通人一样软弱,可是仍努力的与各种诱惑争斗。耶稣在小说中透过灵与肉的痛苦自我争斗以获取的精神升华,经常被认为是尼可斯·卡赞扎基斯一生价值观痛苦争斗的反映。故事中的最后诱惑,更带出与一切伟业对着干的破坏者,其实是我们在心中对平凡物质生活的渴求。根据作者的自序,他写基督的最后诱惑的目的其实希望读者能真正的更爱基督,是经过真正体验耶稣痛苦后而对他所作的真正的爱,并非随波逐流的跟从教会所云。

小说在1988年改编为同名电影,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再次成为议论焦点。

小说《达芬奇密码》中,Sophie在回忆中记起她的祖父曾经为《基督的最后诱惑》电影版辩护。

相关

  • 潜在语义学潜在语义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是语义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传统的语义学通常研究字、词的含义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如同义,近义,反义等等。潜在语义分析探讨的是隐藏在字
  • 屏状体屏状体,又名屏状核,位于大脑的外囊和极外囊之间的一块厚为1-2毫米的扁平形灰质。外囊分隔屏状体和豆状核(壳部分)。极外囊分隔屏状体和岛叶。虽然已知屏状体和大脑皮层有往复连
  • 相交在数学中,相交是两个几何图形之间关系的一种。两个图形相交是指它们有公共的部分,或者说同时属于两者的点的集合不是空集。若两个几何图形在某个地方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可以称
  • 巴巴多斯元巴巴多斯元是巴巴多斯自1882年起的流通货币。货币编号BBD。 辅币单位为分,1元=100分。
  • 诊断 (工程)诊断是指找出一特定现象的本质及产生原因,再配合逻辑、分析及经验来判断因果关系,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都有用到诊断,像医疗诊断即为诊断的一种。在系统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中,会用诊断
  • 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是指化学元素中,不发生放射性衰变或不易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即使会发生衰变,因半衰期太长而无法测量出。所有同位素中,只有前66个元素中
  • 碲化亚铜碲化亚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2Te。它通常存在于贵金属冶炼的铜阳极泥中。碲化亚铜可由相应的单质按化学计量比反应得到:碲化亚铜可以和硫酸在空气中反应,产生二氧化碲:
  • 恩久·达玛巴扎恩久·达玛巴扎(藏语:.mw-parser-output .uchen{font-family:"Qomolangma-Dunhuang","Qomolangma-Uchen Sarchen","Qomolangma-Uchen Sarchung","Qomolangma-Uchen Suring","Q
  • 云登·奥特根巴亚尔云登·奥特根巴亚尔(蒙古语:Ёндонгийн Отгонбаяр,英语:Yondon Otgonbayar,1965年-)蒙古族,蒙古国乌兰巴托人,蒙古政治家。奥特根巴亚尔于1965年生于蒙古人民共和国
  • 宽德效应宽德效应(英语:Coandă Effect;Coandă又译为康德、康达、柯恩达),亦称附壁作用。流体(水流或气流)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之倾向,并使周围流体逸入此一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