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dations ◷ 2025-04-04 11:06:28 #声音
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气体、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的频率一般会以赫兹表示,记为Hz,指每秒钟周期性震动的次数。而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记为dB。声学是一个跨领域的科学,研究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的频率一般会以赫兹表示,记为Hz,指每秒锺周期、液体及固体的机械波,包括振动、声音、超声波和次音波等。声学中和工程有关的部分称为声学工程(英语:acoustical engineering),和负责录音、声音处理、混音及声音复制的音响工程不同。声学的应用几乎和在现代社会的每个层面都有关,其子领域包括航空声学(英语:aeroacoustics)、声音信号处理、建筑声学、生物声学(英语:bioacoustics)、电子声学(英语:electro-acoustics)、环境声学(英语:environmental noise)、音乐声学(英语:musical acoustics)、噪音控制(英语:noise control)、心理声学、说话、超声波、水下声学(英语:underwater acoustics)及振动。声音是一种波动,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声音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声音总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正弦波的叠加。这种变换(或分解)的过程,称为傅里叶变换。因此,一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Hz)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当物体振动时,同时伴随声音的产生。当振动体不再振动时,声音也随之停止。所以从生活的观察中可以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引起。因为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拥有波动传播的性质,例如频率,波长,反射,折射,干涉,衍射,散射等音波常简化为正弦平面波的合成,各平面波可以用以下的性质来描述:人耳可以感知到的声音,其频率范围为20 Hz至20,000 Hz,在标准状况下的空气中,上述音波对应的波长从17 m至17 mm之间。有时音速及其方向会用速度矢量来表示,波数和其方向则会用波矢表示。当发音体越短、越细、越紧、越薄时,音调越高、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发音体越长、越粗、越松、越厚时,音调越低、频率越小、波长越长。横波也称为剪应力波,除了上述性质外,还有偏振性,这个不列在音波的性质中。一般来说,声速 c {displaystyle c} 通常与与介质的不可压缩率与密度有关,利用连续介质力学及经典力学,可导出下面的公式:其中 B {displaystyle B} 是不可压缩率,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密度。因此音速随着介质的不可压缩率增加而变快,随着介质的密度增加而变慢。对于一般的状态方程,在经典力学适用范围内,音速 c {displaystyle c} 可表示成此处偏微分针对绝热变化。对于远离液态工作点的理想气体,则有式中:关于音速,若温度在20度左右,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经验公式:c=331+0.6T(其中T为摄氏温度)。“声音”一词在生理学及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大脑所接收到的声音,和物理学的定义略有差异,心理声学中有许多心理学和声学有关的研究。不过有时声音只是指频率在人类或其他动物听觉范围(英语:hearing range)内的振动。任何器官所接收的声音频率都有其范围限制。人类的耳朵一般只能听到约在20Hz至20,000 Hz(20kHz)范围内的声音,其上限会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其他物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也有所不同,像狗可以听到超过40kHz的声音,但无法听到40 Hz以下的声音。不同物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如下:动物重要感官中的听觉即是接收声音。对动物而言,声音有侦测危险、导航、捕食及沟通等作用。地球的大气、水及许多自然界现象(像火、下雨、风、海浪、地震)都产生其独特的声音。像蛙、鸟及哺乳动物也都发展出产生声音的器官。人类的语言也是借由声音来传递,是文化重要的一环,人类也发展出产生、录制、传送及播放声音的技术。因为人类耳朵听觉范围(英语:hearing range)的频率上限会随年龄而下降,也就表示年轻人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声音,年龄较大的人不一定听得到。因此有些设备故意发出只有年轻人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可以制止年轻人集会,而不会影响其他年龄的人,称为蚊音器。特定介质下的声压是指是指声波通过某种媒质时,由振动所产生的压强改变量,一般会考虑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下,声压的均方根(RMS)为其平均值。例如空气中声压均方根为1Pa(94dbSPL)的声音,表示其实际的压强会在(1atm-√2Pa)及(1atm+√2Pa)之间变化,即在101323.6Pa及101326.4 Pa之间变化。若以压强的观点来看,上述声压造成的压强变化很小,但若频率在声频(英语:Audio frequency)内,此此音却是震耳欲聋,可能会造成听力损害的程度。由于人耳可以感测的声音振幅范围较广,声压一般会表示为对数尺度,以分贝表示的声压级SPL来表示。声压级SPL可以用L表示.定义如下:其中因为人耳的响应率会随频率而变化,声压一般会再对频率进行加权,使声压的数值更接近人耳所接收到的压力。国际电工委员会定义了几种加权的框架。A加权(英语:A-weighting)试着接近人耳对噪音的感受值,A加权的音压一般会标示为dBA,C-加权一般会用来量测最大值。超声波为超越人体可听到的频率,即大于20000赫兹。超声波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医疗等行业。在工业上,常用超声波来清洗精密零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清洗液中产生震荡波,使清洗液产生瞬间的小气泡,从而冲洗零件的每个角落。军事上,潜艇用声呐来发现敌军的舰船与潜艇。在医疗上,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洗牙和超声波碎胆结石等等应用。由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许多灾害性事件发生前都会产生出次声波,人们就可以利用这种前兆来预报灾害事件的发生。在军事上,可用利用核试验、火箭运行等产生的次声波获得相关的数据。有关次声波对人体的伤害,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些媒体认为次声波可以造成人员的伤亡,也有学者认为在实验中未能证明声压在170dB以下的次声波对听觉、平衡器官、肺脏或者其它内脏有任何破坏。在185~190dB左右人的耳膜会破裂,这个声压相当于半个标准大气压。随着社会的进步,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突显问题。据调查,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亦会影响睡眠,令人难以入睡,过大的噪音可以令人在睡中醒来,从而扰乱睡眠周期,造成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倦。40~50dB的声音会干扰睡眠,60~70dB会干扰学习,120dB(或更高)会导致耳痛,听力丧失。声音是一种波动,遇到障碍物时,有些会被物体吸收,有些则会反射回来,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音。

相关

  •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英语:causality 或 causation)是一个事件(即“因”)和第二个事件(即“果”)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认为是前一事件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事件是很多原因综合产生的结
  • 木马屠城记特洛伊木马是木马屠城记里,希腊军队在特洛伊战争中,用来攻破特洛伊城的那匹木马。值得注意的是,木马屠城记并非于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两部著作伊利亚特与奥德赛里记载,而是在罗马帝
  • 原子原子是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正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而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周围的负电子带“正电”。正原子的
  • 简单扩散扩散作用是一个基于分子热运动的输运现象,是分子通过布朗运动从高浓度区域(或高化势)向低浓度区域(或低化势)的运输的过程。它是趋向于热平衡态的驰豫过程,是熵驱动的过程。菲
  • 亮盖灵芝蕈伞平版状蕈柄裸露异养腐生真菌亮盖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是灵芝属下的一个种。在《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依色泽的不同划分成赤芝、黄芝、白芝、青芝、黑芝、紫芝六种
  • 长春新碱长春新碱(Vincristine),商品名“维克思丁”、“安可平”(Oncovin),又名长春花新碱、新长春碱,医学上简称VCR,是一种由夹竹桃科长春花属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它是一种有丝
  • 静电力静电力显微镜(英语:Electrostatic Force Microscopy,简称EFM)是一种利用测量探针与样品的静电相互作用,来表征样品表面静电势能,电荷分布以及电荷输运的扫描探针显微镜。静电力显
  • 许旺泰奥多尔·施旺(德语:Theodor Schwann,1810年12月7日-1882年1月11日),德国动物学家。他在生物领域贡献巨大,包括发展了细胞学说,施旺细胞的发现和对胃蛋白酶的发现与研究。更进一步
  • The Daily Telegraph《每日电讯报》(英语:The Daily Telegraph),英国大开型报章,成立于1855年6月29日,是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星期日电讯报》是其姊妹刊物。每日电讯报早期政治立场亲英国自由党
  • 忒伊亚忒伊亚(Theia,/θiːə/)是一颗假设存在的远古行星,存在于早期的太阳系。根据大碰撞说,忒伊亚星的直径约6000公里,差不多跟火星一样大,位于地阳拉格朗日点,属于地球特洛伊;45亿3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