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声音
✍ dations ◷ 2025-04-24 21:44:07 #声音
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气体、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的频率一般会以赫兹表示,记为Hz,指每秒钟周期性震动的次数。而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记为dB。声学是一个跨领域的科学,研究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的频率一般会以赫兹表示,记为Hz,指每秒锺周期、液体及固体的机械波,包括振动、声音、超声波和次音波等。声学中和工程有关的部分称为声学工程(英语:acoustical engineering),和负责录音、声音处理、混音及声音复制的音响工程不同。声学的应用几乎和在现代社会的每个层面都有关,其子领域包括航空声学(英语:aeroacoustics)、声音信号处理、建筑声学、生物声学(英语:bioacoustics)、电子声学(英语:electro-acoustics)、环境声学(英语:environmental noise)、音乐声学(英语:musical acoustics)、噪音控制(英语:noise control)、心理声学、说话、超声波、水下声学(英语:underwater acoustics)及振动。声音是一种波动,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声音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声音总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正弦波的叠加。这种变换(或分解)的过程,称为傅里叶变换。因此,一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Hz)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当物体振动时,同时伴随声音的产生。当振动体不再振动时,声音也随之停止。所以从生活的观察中可以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引起。因为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拥有波动传播的性质,例如频率,波长,反射,折射,干涉,衍射,散射等音波常简化为正弦平面波的合成,各平面波可以用以下的性质来描述:人耳可以感知到的声音,其频率范围为20 Hz至20,000 Hz,在标准状况下的空气中,上述音波对应的波长从17 m至17 mm之间。有时音速及其方向会用速度矢量来表示,波数和其方向则会用波矢表示。当发音体越短、越细、越紧、越薄时,音调越高、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发音体越长、越粗、越松、越厚时,音调越低、频率越小、波长越长。横波也称为剪应力波,除了上述性质外,还有偏振性,这个不列在音波的性质中。一般来说,声速
c
{displaystyle c}
通常与与介质的不可压缩率与密度有关,利用连续介质力学及经典力学,可导出下面的公式:其中
B
{displaystyle B}
是不可压缩率,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密度。因此音速随着介质的不可压缩率增加而变快,随着介质的密度增加而变慢。对于一般的状态方程,在经典力学适用范围内,音速
c
{displaystyle c}
可表示成此处偏微分针对绝热变化。对于远离液态工作点的理想气体,则有式中:关于音速,若温度在20度左右,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经验公式:c=331+0.6T(其中T为摄氏温度)。“声音”一词在生理学及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大脑所接收到的声音,和物理学的定义略有差异,心理声学中有许多心理学和声学有关的研究。不过有时声音只是指频率在人类或其他动物听觉范围(英语:hearing range)内的振动。任何器官所接收的声音频率都有其范围限制。人类的耳朵一般只能听到约在20Hz至20,000 Hz(20kHz)范围内的声音,其上限会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其他物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也有所不同,像狗可以听到超过40kHz的声音,但无法听到40 Hz以下的声音。不同物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如下:动物重要感官中的听觉即是接收声音。对动物而言,声音有侦测危险、导航、捕食及沟通等作用。地球的大气、水及许多自然界现象(像火、下雨、风、海浪、地震)都产生其独特的声音。像蛙、鸟及哺乳动物也都发展出产生声音的器官。人类的语言也是借由声音来传递,是文化重要的一环,人类也发展出产生、录制、传送及播放声音的技术。因为人类耳朵听觉范围(英语:hearing range)的频率上限会随年龄而下降,也就表示年轻人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声音,年龄较大的人不一定听得到。因此有些设备故意发出只有年轻人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可以制止年轻人集会,而不会影响其他年龄的人,称为蚊音器。特定介质下的声压是指是指声波通过某种媒质时,由振动所产生的压强改变量,一般会考虑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下,声压的均方根(RMS)为其平均值。例如空气中声压均方根为1Pa(94dbSPL)的声音,表示其实际的压强会在(1atm-√2Pa)及(1atm+√2Pa)之间变化,即在101323.6Pa及101326.4 Pa之间变化。若以压强的观点来看,上述声压造成的压强变化很小,但若频率在声频(英语:Audio frequency)内,此此音却是震耳欲聋,可能会造成听力损害的程度。由于人耳可以感测的声音振幅范围较广,声压一般会表示为对数尺度,以分贝表示的声压级SPL来表示。声压级SPL可以用L表示.定义如下:其中因为人耳的响应率会随频率而变化,声压一般会再对频率进行加权,使声压的数值更接近人耳所接收到的压力。国际电工委员会定义了几种加权的框架。A加权(英语:A-weighting)试着接近人耳对噪音的感受值,A加权的音压一般会标示为dBA,C-加权一般会用来量测最大值。超声波为超越人体可听到的频率,即大于20000赫兹。超声波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医疗等行业。在工业上,常用超声波来清洗精密零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清洗液中产生震荡波,使清洗液产生瞬间的小气泡,从而冲洗零件的每个角落。军事上,潜艇用声呐来发现敌军的舰船与潜艇。在医疗上,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洗牙和超声波碎胆结石等等应用。由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许多灾害性事件发生前都会产生出次声波,人们就可以利用这种前兆来预报灾害事件的发生。在军事上,可用利用核试验、火箭运行等产生的次声波获得相关的数据。有关次声波对人体的伤害,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些媒体认为次声波可以造成人员的伤亡,也有学者认为在实验中未能证明声压在170dB以下的次声波对听觉、平衡器官、肺脏或者其它内脏有任何破坏。在185~190dB左右人的耳膜会破裂,这个声压相当于半个标准大气压。随着社会的进步,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突显问题。据调查,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亦会影响睡眠,令人难以入睡,过大的噪音可以令人在睡中醒来,从而扰乱睡眠周期,造成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倦。40~50dB的声音会干扰睡眠,60~70dB会干扰学习,120dB(或更高)会导致耳痛,听力丧失。声音是一种波动,遇到障碍物时,有些会被物体吸收,有些则会反射回来,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音。
相关
- 纵隔疾病纵膈(mediastinum)是描述胸腔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包围的构造,并无一个明显的界限。本区域包含许多解剖构造,包含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系统、食道、气管、膈神经(英语:phrenic nerve)、
-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古德巴斯捷氏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GPS),又称古德巴斯捷氏病(Goodpasture's diseas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anti-glomerular basement antibody diseas
- 葡萄球菌黄素葡萄球菌黄素(英语:Staphyloxanthin)是一种由一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制造的类胡萝卜素。这种色素给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它的颜色。葡萄球菌黄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中扮演了重
- 凝血/纤溶系统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称为凝血。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
-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 ,1857年9月15日-1930年3月8日)是第27任美国总统。他当过律师、美国首席大法官和战争部长。塔夫脱是美国历史上最胖的总统。塔夫脱出
- 切哈努夫切哈努夫(波兰语:Ciechanów)位于波兰中部马佐夫舍省内。位于华沙北部约100公里处。坐标:52°53′N 20°37′E / 52.883°N 20.617°E / 52.883; 20.617
- 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创新(英语:Disruptive innovation),或是被称为“破坏式创新”与“破坏式技术”,早期也被翻译为“颠覆式创新”或“颠覆式技术”,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英语:Cla
- 副木夹板、副木(英语:Splint),亦称夹,为一种硬性或有弹性的装置,可将移位的或可动的身体部位保持在适当位置,也能对受伤部位提供保护。副木可用于严重程度不至于需要固定整个受伤部位的
-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法语:Organisation Européenne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英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通常被简称为CERN,由Conseil européen pour
- 焦尔达诺·布鲁诺焦尔达诺·布鲁诺(意大利语:Giordano Bruno,1548年-1600年2月17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哲学家、数学家、诗人、宇宙学家和宗教人物,1593年起,布鲁诺以异端罪名接受罗马宗教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