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声音
✍ dations ◷ 2025-08-10 19:00:45 #声音
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气体、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的频率一般会以赫兹表示,记为Hz,指每秒钟周期性震动的次数。而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记为dB。声学是一个跨领域的科学,研究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的频率一般会以赫兹表示,记为Hz,指每秒锺周期、液体及固体的机械波,包括振动、声音、超声波和次音波等。声学中和工程有关的部分称为声学工程(英语:acoustical engineering),和负责录音、声音处理、混音及声音复制的音响工程不同。声学的应用几乎和在现代社会的每个层面都有关,其子领域包括航空声学(英语:aeroacoustics)、声音信号处理、建筑声学、生物声学(英语:bioacoustics)、电子声学(英语:electro-acoustics)、环境声学(英语:environmental noise)、音乐声学(英语:musical acoustics)、噪音控制(英语:noise control)、心理声学、说话、超声波、水下声学(英语:underwater acoustics)及振动。声音是一种波动,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声音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声音总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正弦波的叠加。这种变换(或分解)的过程,称为傅里叶变换。因此,一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Hz)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当物体振动时,同时伴随声音的产生。当振动体不再振动时,声音也随之停止。所以从生活的观察中可以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引起。因为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拥有波动传播的性质,例如频率,波长,反射,折射,干涉,衍射,散射等音波常简化为正弦平面波的合成,各平面波可以用以下的性质来描述:人耳可以感知到的声音,其频率范围为20 Hz至20,000 Hz,在标准状况下的空气中,上述音波对应的波长从17 m至17 mm之间。有时音速及其方向会用速度矢量来表示,波数和其方向则会用波矢表示。当发音体越短、越细、越紧、越薄时,音调越高、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发音体越长、越粗、越松、越厚时,音调越低、频率越小、波长越长。横波也称为剪应力波,除了上述性质外,还有偏振性,这个不列在音波的性质中。一般来说,声速
c
{displaystyle c}
通常与与介质的不可压缩率与密度有关,利用连续介质力学及经典力学,可导出下面的公式:其中
B
{displaystyle B}
是不可压缩率,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密度。因此音速随着介质的不可压缩率增加而变快,随着介质的密度增加而变慢。对于一般的状态方程,在经典力学适用范围内,音速
c
{displaystyle c}
可表示成此处偏微分针对绝热变化。对于远离液态工作点的理想气体,则有式中:关于音速,若温度在20度左右,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经验公式:c=331+0.6T(其中T为摄氏温度)。“声音”一词在生理学及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大脑所接收到的声音,和物理学的定义略有差异,心理声学中有许多心理学和声学有关的研究。不过有时声音只是指频率在人类或其他动物听觉范围(英语:hearing range)内的振动。任何器官所接收的声音频率都有其范围限制。人类的耳朵一般只能听到约在20Hz至20,000 Hz(20kHz)范围内的声音,其上限会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其他物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也有所不同,像狗可以听到超过40kHz的声音,但无法听到40 Hz以下的声音。不同物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如下:动物重要感官中的听觉即是接收声音。对动物而言,声音有侦测危险、导航、捕食及沟通等作用。地球的大气、水及许多自然界现象(像火、下雨、风、海浪、地震)都产生其独特的声音。像蛙、鸟及哺乳动物也都发展出产生声音的器官。人类的语言也是借由声音来传递,是文化重要的一环,人类也发展出产生、录制、传送及播放声音的技术。因为人类耳朵听觉范围(英语:hearing range)的频率上限会随年龄而下降,也就表示年轻人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声音,年龄较大的人不一定听得到。因此有些设备故意发出只有年轻人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可以制止年轻人集会,而不会影响其他年龄的人,称为蚊音器。特定介质下的声压是指是指声波通过某种媒质时,由振动所产生的压强改变量,一般会考虑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下,声压的均方根(RMS)为其平均值。例如空气中声压均方根为1Pa(94dbSPL)的声音,表示其实际的压强会在(1atm-√2Pa)及(1atm+√2Pa)之间变化,即在101323.6Pa及101326.4 Pa之间变化。若以压强的观点来看,上述声压造成的压强变化很小,但若频率在声频(英语:Audio frequency)内,此此音却是震耳欲聋,可能会造成听力损害的程度。由于人耳可以感测的声音振幅范围较广,声压一般会表示为对数尺度,以分贝表示的声压级SPL来表示。声压级SPL可以用L表示.定义如下:其中因为人耳的响应率会随频率而变化,声压一般会再对频率进行加权,使声压的数值更接近人耳所接收到的压力。国际电工委员会定义了几种加权的框架。A加权(英语:A-weighting)试着接近人耳对噪音的感受值,A加权的音压一般会标示为dBA,C-加权一般会用来量测最大值。超声波为超越人体可听到的频率,即大于20000赫兹。超声波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医疗等行业。在工业上,常用超声波来清洗精密零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清洗液中产生震荡波,使清洗液产生瞬间的小气泡,从而冲洗零件的每个角落。军事上,潜艇用声呐来发现敌军的舰船与潜艇。在医疗上,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洗牙和超声波碎胆结石等等应用。由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许多灾害性事件发生前都会产生出次声波,人们就可以利用这种前兆来预报灾害事件的发生。在军事上,可用利用核试验、火箭运行等产生的次声波获得相关的数据。有关次声波对人体的伤害,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些媒体认为次声波可以造成人员的伤亡,也有学者认为在实验中未能证明声压在170dB以下的次声波对听觉、平衡器官、肺脏或者其它内脏有任何破坏。在185~190dB左右人的耳膜会破裂,这个声压相当于半个标准大气压。随着社会的进步,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突显问题。据调查,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亦会影响睡眠,令人难以入睡,过大的噪音可以令人在睡中醒来,从而扰乱睡眠周期,造成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倦。40~50dB的声音会干扰睡眠,60~70dB会干扰学习,120dB(或更高)会导致耳痛,听力丧失。声音是一种波动,遇到障碍物时,有些会被物体吸收,有些则会反射回来,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音。
相关
- 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英语:human leukocyte antigen,缩写为HLA),是编码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其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6p21.31),包括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与人类的免
- 人类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人类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1, HTLV-1)是一种感染后可导致血癌或其他转移癌的病毒,由输血、针头、性行为、母子传染。该
- 金边金边(高棉语:ក្រុងភ្នំពេញ,罗马化:krong Phnum Pɨñ,高棉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
-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奥德里西亚 前460年–46年罗马时期 46年–681年旧大保加利亚 632年–668年第一帝国 681年–1018年拜占庭保加利亚 1018年–1185年第二帝国 1185年–1396年奥斯曼帝国统治 13
- 颈链项链是一种戴在脖子上的绳状饰品,通常会使用金,银等贵金属制成,用宝石镶嵌其上。但有时也会使用木头、石头、贝壳、或是塑胶等不同材料。项链是一种挂在脖子上的珠宝饰品。已被
- 宋音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保罗·埃利希保罗·埃尔利希(旧译欧立希,德语:Paul Ehrlich,1854年3月14日-1915年8月20日),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较为著名的研究包括血液学、免疫学与化学治疗。埃利赫预测了自体免疫的存在
- 现象现象(古希腊语:φαινόμενoν;英语:phenomenon,复数型:phenomena)是指能被观察、观测到的事实。通常是用在较特别的事物上。“现象”一词源为“可见的东西”,英文的“phenomen
- 自噬体自噬体是在自噬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囊泡,它由细胞内的粗糙内质网或高尔基体膜包裹细胞内源性物质(如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损伤的细胞器及其他细胞结构或过量储存的营养物质等
- 第12名这是按照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序的列表。页面上提供的美元估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根据购买力平价(PPP)的计算产生。因各机构统计模型不同,所以得出的数据与排名也略有差异。当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