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霜杯伞
✍ dations ◷ 2025-08-09 19:37:45 #白霜杯伞
白霜杯伞(学名:Clitocybe dealbata),俗称象牙漏斗(ivory funnel)和出汗蘑菇(sweating mushroom),属于口蘑科杯伞属,是一种于欧洲及北美洲广泛地生长在草坪和草地的真菌。白霜杯伞体形细小,颜色为白色,外形呈漏斗状。白霜杯伞俗称“出汗蘑菇”是因为吃下白霜杯伞后中毒的人会有出汗的症状。因白霜杯伞含有毒性的毒蕈碱,因此白霜杯伞不可食用。白霜杯伞最早是由英国博物学家詹姆斯·索尔比于1799年描述。当时,索尔比把白霜杯伞描述为“Agaricus dealbatus”。其中的“dealbatus”在拉丁文意为“粉饰”。于1874年,白霜杯伞才被法国博物学家克劳德·卡西米尔·吉莱赋予现在的学名。可是,白霜杯伞经常被误认与环带杯伞同义。白霜杯伞颜色为白色或沾有浅黄色的白色。菌盖多呈扁平状,部分呈凸圆至漏斗形状,直径2至4厘米。菌柄高约2至3.5厘米,阔度为0.5至1厘米,颜色为米色至浅褐色。白霜杯伞的孢子印为白色。没有独特的味道或气味。白霜杯伞是具毒性的真菌,与环带杯伞毒性相近。白霜杯伞与可供食用的硬柄小皮伞和斜盖菇外貌相似,因此容易被人混淆。白霜杯伞通常会在夏季和秋季中的多草地带生长。常群居,且能构成仙女圈。另外,白霜杯伞经常出现在草地上,使儿童易于发现,因而提高了儿童错吃白霜杯伞而中毒的机会。白霜杯伞主要的有毒成分为毒蕈碱,而毒蕈碱中毒约15至30分钟后,大量流涎、出汗和流泪等症状便会出现。严重的话,中毒者会腹痛、剧烈恶心、腹泻、视力模糊和呼吸困难。中毒症状一般在两小时内消退。尽管毒蕈碱中毒导致的死亡案例很罕见,但曾有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衰竭的案例。毒蕈碱的解毒剂为阿托品。
相关
- 中耳炎中耳炎是一系列中耳发炎疾病之统称。其中以急性中耳炎(AOM)和中耳积水两型最为常见(OME)。急性中耳炎为急性感染所致,耳朵疼痛为其常见的临床症状。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幼童,常有拉扯
- 拟菌病毒Acanthamoeba polyphaga mimivirus拟菌病毒是一个包括Acanthamoeba polyphaga mimivirus(APMV)的一个属,或许是与演化史相关的巨型病毒。通常所说的“拟菌病毒”就指APMV。在口
- 葛伦克劳狄乌斯·盖伦(129年-200年)是一位古罗马的医学家及哲学家。他的见解和理论在他身后的一千多年里是欧洲起支配性的医学理论。出生于别迦摩,逝世于罗马。盖伦出生于一个建筑师
- 数量性状基因座数量性状基因座(英语:Quantitative trait loci,简称为QTLs)是一段含主控或联系数量性状的基因的DNA。可通过如AFLP或更常见的SNP等分子标签将这些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到基因
- 十六第八第十埃及第十六王朝是古埃及第二中间时期的一个王朝,以底比斯为中心,统治上埃及达70年之久。此王朝与第十五王朝、第十七王朝一起,共同组成第二中间时期。传统上认为第十六
- 贪污感知指数清廉指数(英语: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缩写:CPI)或译作腐败感知指数、清廉指数、清廉印象指数等,是透明国际自1995年起每年发布的评估,就世界各国民众对于当地腐败状况的主
- 秸秆.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培雷火山培雷火山(英语:Mount Pelée,法语:Montagne Pelée,中文又译:派利火山/派里火山)是一座火山,位于法属马提尼克的北端,为活火山。培雷火山属于层状火山,火山锥由火山灰与火山岩浆所构成
- 贝尔赛克灭绝营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格舍尔期格舍尔期(英语:Gzhelian)是石炭纪的第七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303.7–298.9百万年前。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仍在持续,直到二叠纪开始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