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尼奥夫

✍ dations ◷ 2025-11-09 01:06:42 #班尼奥夫
维克托·胡戈·贝尼奥夫(英语:Victor Hugo Benioff,1899年9月14日-1968年2月1日),美国地震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他最为人所知的是将太平洋中深层地震发生的深度与震中位置关系绘制成图。贝尼奥夫生于洛杉矶,父亲是俄罗斯移民,母亲是瑞典移民。他在1921年毕业于波莫纳学院以后,曾经希望成为天文学家,因此在威尔逊山天文台任职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天文学家的作息时间日夜颠倒,所以转而研究地震学。贝尼奥夫于1924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实验室(英语:Caltech Seismological Laboratory)任职,1935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贝尼奥夫被认为是设计地震相关测量仪器的天才。他的其中一个最早设计的仪器发表于1932年,即贝尼奥夫地震仪。他所设计的许多工具今日被用在世界各地进行地震观测。和地震仪一样有名的是记录地表变动的贝尼奥夫应变仪。他最晚期的成就之一就是将旧式贝尼奥夫地震仪修改后的新式地震仪,该仪器让地震学家获得更多超深层地震的知识。贝尼奥夫注意到在属于隐没带的海沟,距离海沟越远的地震其震源就越深。他意识到在隐没带的震源倾斜分布指出了这一部分的板块已经俯冲隐没到另一板块之下。而这样的地震模式即今日所称的贝尼奥夫带。在1930年代早期,贝尼奥夫也致力于开发电子乐器,由其是电钢琴、电小提琴(英语:Electric violin)和电大提琴(英语:Electric cello)。他的晚年生活即致力于开发这类乐器。贝尼奥夫曾为美国钢琴家罗莎琳·杜蕾克(英语:Rosalyn Tureck)开发乐器超过20年,并且直到去世都为鲍德温钢琴公司(英语:Baldwin Piano Company)研发。贝尼奥夫在加州门多西诺逝世。1958年获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相关

  • 量子场论在理论物理学里,量子场论(英语:Quantum field theory,简称QFT)是结合了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和经典场论的一套自洽的概念和工具。:xi在粒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中,量子场论可以分
  • 丙酮酸脱羧丙酮酸脱羧(英语:Pyruvate decarboxylation),亦作丙酮酸氧化(英语:The Oxidation of Pyruvate),是一个将丙酮酸通过氧化脱羧反应而产生乙酰辅酶A并释放还原等效物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
  • 肋间肌肋间肌即连接相邻两肋骨骨弓的肌肉。在呼吸过程中,每对肋骨间的肋间肌收缩,使肋骨向外并向上摇动。肋间肌与横膈一起运作,以将空气吸入肺中。如果做激烈的运动,则颈部和腹部的肌
  • 电压表电压表为科学仪器,又称伏特计,常用于电磁学中。电压表是用来测量电压的大小,单位通常为伏特(V)。电压表一般以并联的方式连结至所需量度电压的电路元件之中。电压表的电阻一般很
  • 多洛米蒂山脉多洛米蒂山(拉登语:Dolomites;意大利语:Dolomiti;德语:Dolomiten;弗留利语:Dolomitis)是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三个省,其70%地区位于贝卢诺省,其余位于波尔扎诺自治省和特
  • 紫癜紫癜或称紫斑是皮肤或粘膜上出现的紫色血块,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者为其特征;多发于学龄儿童。3毫米~ 10毫米的紫色血块。小于3毫米大小的红
  • 亚历山大·费奥多罗维奇·克伦斯基亚历山大·费奥多罗维奇·克伦斯基(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Фёдорович Ке́ренский,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
  • 磨床磨床(Grinding machine)是一种利用磨具研磨工件之多余量,以获得所需之形状、尺寸及精密加工面的机床。磨床的加工动作即为研磨,研磨工作在机械加工中居于首要地位,切削刀具的磨锐
  • 质子酸酸碱质子理论,又称布仑斯惕-劳里酸碱理论(英语:Brønsted–Lowry acid–base theory),是丹麦化学家约翰内斯·尼古劳斯·布仑斯惕和英国化学家托马斯·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
  • 妊卫位于外太阳系的矮行星妊神星拥有两颗已知自然卫星:妊卫一和妊卫二。这些小卫星在2005年利用位于夏威夷凯克天文台的大型望远镜观察妊神星时被发现。妊神星的卫星在多方面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