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常数

✍ dations ◷ 2025-05-16 18:37:55 #普朗克常数
普朗克常数记为 h {displaystyle h} ,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学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时发现,只有假定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计算的结果才能和实验结果是相符。这样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辐射电磁波的频率。这关系称为普朗克关系,用方程表示普朗克关系式:其中, E {displaystyle E} 是能量, h {displaystyle h} 是普朗克常数, ν {displaystyle nu } 是频率。普朗克常数的值约为:其中电子伏特(eV)为能量单位。普朗克常数的量纲为能量乘上时间,也可视为动量乘上位移量: (牛顿(N)·米(m)·秒(s))普朗克常数的量纲跟角动量相同。新的普朗克常数已被ISO设定为h = 6966662607015000000♠6.62607015×10−34 (J·s)。另一个常用的量为约化普朗克常数(英语:reduced Planck constant),有时称为狄拉克常数(英语:Dirac constant),纪念保罗·狄拉克:其中 π {displaystyle pi } 为圆周率常数pi。 ℏ {displaystyle hbar } 念为“h-bar”。普朗克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化,微观下的粒子,例如电子及光子,在一确定的物理性质下具有一连续范围内的可能数值。例如,一束具有固定频率 ν {displaystyle nu } 的光,其能量 E {displaystyle E} 可为:有时使用角频率 ω = 2 π ν {displaystyle omega =2pi nu } :许多物理量可以量子化。例如角动量量子化。 J {displaystyle J} 为一个具有旋转不变量的系统全部的角动量, J Z {displaystyle J_{Z}} 为沿某特定方向上所测得的角动量。其值:因此, ℏ {displaystyle hbar } 可称为“角动量量子”。普朗克常数也适用于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在位移测量上的不确定量(标准差) Δ x {displaystyle Delta x} ,和同方向在动量测量上的不确定量 Δ p {displaystyle Delta p} ,有如下关系:还有其他组物理测量量依循这样的关系,例如能量和时间。1919年,阿诺·索末菲在他的《原子构造和光谱线》一书中最早将1900年12月14日称为“量子理论的诞辰”,后来的科学史家们将这一天定为了量子的诞生日。

相关

  • 病毒概论一:双链DNA病毒 二:单链DNA病毒 三:双链RNA病毒 四:正义单链RNA病毒 五:反义单链RNA病毒 六:逆转录病毒 七:DNA逆转录病毒一个位于宿主细胞之外的独立、功能完全的病毒颗粒一些病毒
  • 世界洗手日世界洗手日是一项运动,目的旨在呼吁全世界人民利用肥皂洗手作为一个预防感染疾病的重要方法。2008年是联合国大会订立的国际环境卫生年,健康促进组织PPPHW发起第一届世界洗手
  • 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真皮、皮下组织(英语:subcutaneous tissue)、黏膜的局部肿胀。可发生于面部、舌头、喉、腹部、四肢。常与荨麻疹相关,荨麻疹是皮肤的红肿。 Onset is typically
  • 中胚层中胚层(mesoderm)是胚胎中位于内外胚层之间的胚层。在绘图中,传统上用红色表示。人类的中胚层在胚胎发育第三周出现,原条的形成代表着中胚层的出现。并非所有动物胚胎都有中胚层
  • 核糖体蛋白质核糖体蛋白质(Ribosomal Protein,简称“核糖体蛋白”或“RP”)是参与构成核糖体的所有蛋白质的统称。由于核糖体蛋白质需要高浓度的盐溶液和强解离剂(如含高浓度Mg2+的67%的CH3C
  • Hsub2/subCrsub2/subOsub7/sub铬酸,化学式为H2CrO4,是三氧化铬溶于硫酸以及铬酸盐/重铬酸盐酸化时生成的化合物之一。重铬酸是二分子铬酸脱水形成的多酸,化学式为H2Cr2O7。三氧化铬是铬酸的酸酐,室温下为橘红
  • 软骨鱼类软骨鱼类是一类古老的鱼类,演化自棘鱼。软骨鱼类是现存有颌鱼类中最基干的类群,除了牙齿为硬骨外,骨骼全部由软骨组成,体被盾鳞或无鳞;鳃裂每侧5-7个分别开口于体外,或4个外被一膜
  • 透纳氏症候群特纳氏综合征(Turner syndrome,简称TS)也被称作Ullrich-Turner氏综合征(Ullrich-Turner syndronme)、性腺发育不良(Gonodal dysgenesis)以及45,X,是雌性个体因X染色体部分或完全缺失
  • 安芷生安芷生(1941年2月25日-),湖南芷江人,祖籍安徽六安,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黄土、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等。安芷生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66年毕业于中国
  • 药,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