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罗周期

✍ dations ◷ 2025-05-10 14:14:43 #沙罗周期,历法,天文学的时间

沙罗周期(Saros)是18年11天又8小时(大约6585日)的食的周期,可以用来预测太阳和月球的食。经过一个沙罗周期,太阳、地球和月球回到相似的几何对应位置上,于是将发生几乎相同的食。

沙罗周期是迦勒底人(巴比伦天文学家)在公元前数个世纪发现的,后来传到了喜帕恰斯、普林尼(自然史II.10)和托勒密(天文学大成IV.2),但是都以不同的名称呈现。在苏美/巴比伦“SAR”这个字是测量上的单位,数值大约是3600。“沙罗”是在1691年才被爱德蒙·哈雷用来描述食的周期,而他是从11世纪的拜占庭《苏达辞书》(Suda)转换过来的。虽然在1756年天文学家纪尧姆·勒商蒂(Guillaume Le Gentil)指出哈雷的名称是错误的,但是这个名词仍然被继续使用着。

18年11天8小时的沙罗周期用来预测相同食的再度发生上非常有用,因为他和月球轨道的三种周期有关:交点月、近点月和朔望月。当食发生时,不是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日食),就是地球介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食),这种现象只有在新月或满月才会出现,因此决定月相变化的朔望周期,29.53天,就有关系了。但是,并不是每次的满月或新月,地球或月球的影子都能落在相对的天体上,因此食要能发生,这三个天体还必须接近在同一条线上,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月球穿越黄道面上的两个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之一时,月球穿越黄道面上同一个交点的周期经测定是27.21天。最后,如果食要有相同的现象和持续时间,那么这两次食的地球和月球还要有相同的距离,要出现相同距离的周期是近点月,时间间隔是27.55天。

沙罗周期的起源是223个朔望月的时间长度大约与242个交点月相似,也与239个近点月接近(大约只相差不到2小时)。这意味着经过一个沙罗周期,月球所经历的朔望月、交点月和近点月几乎都是整数,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的几何关系几乎完全一样:月球在相同的交点上,有着相同的相位和与地球相同的距离。知道在某一天曾经发生一次食,则经过一个沙罗周期之际,几乎一样的食将再度发生。然而,沙罗周期(18.031年)与月球的进动周期(18.60年)并不相同,因此即使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的几何关系几乎完全一样,但以恒星为背景的月球位置仍然不同。

沙罗周期的日数包含了⅓天的分数,不是整数使得问题更为复杂。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经过完整的沙罗周期当天发生的食将延后约8个小时。在日食的情况下,这意味者能看见日食的区域将西移120°,或是三分之一个球面,因此在相同的地点上,每三次只能看见其中的一次。在月食的情况下,下一次的月食在相同的地点上看见月球在地平线上的时间可能是一样的长,但如果等待三次沙罗周期(54年1个月,几乎大约就是19756日)之后的月食会在当天几乎相同的时间出现,这就是所谓的3沙罗周期或(希腊语:"转轮")。

如前所述,沙罗周期根据223个朔望月、239个近点月和242个交点月,但是因为相互的关系不是完美的,相隔一个沙罗周期的两次食,在几何的关系上还是有少许的不同。实际上,太阳和月球在合时的位置在每次沙罗周期的交点仍相差了大约0.5°,这牵扯出一系列的食,而每次看见的情形都有少许的改变,称为沙罗序列。

每个沙罗序列由偏食开始,每经历一个沙罗周期,月球的路径就会向北移(经过降交点的食)或向南移(经过升交点的食)。在某一个点上,食不再能够发生,这个序列就结束了。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3000年,完整的沙罗序列统计资料如下:。每个序列大约持续1226年至1550年不等,每个序列有69至87次的日食,大多数都是71或72次。每个序列有39至59次中心食(多数是43次,包括全食、环食与全环食)。月食的序列没有这么长,任何时间都有大约40个不同的沙罗序列在进行中。

无论月球在降交点或升交点(日食或月食),沙罗序列都以数字来编号。奇数的数字表示发生在接近升交点的日食,偶数的数字表示发生在接近降交点的日食;但在月食这种数字的搭配是相反的。沙罗序列的编号是以最大食出现,也就是最接近交点的时间来排列的。以2008年为例,共有39个(117至155 )日食的沙罗序列在进行中,而月食则有41(109至149 )个序列在进行中。

Lunar eclipse chart close-1950Apr02.png

Lunar eclipse chart close-2022may16.png

Lunar eclipse chart close-2076Jun17.png

以单一的沙罗序列为例,附表所给的是131序列的月食。这个序列的食开始于公元1427年,以偏食揭开序列,月球在接近降交点的附近从地球阴影的南部边缘掠过,每个相邻的沙罗周期,月球的轨道路径在地影中逐渐北移,在1950年发生第一次的全食,以后的252年都将发生全食,预测最接近中心的食发生在2076年,而到了2220年再度成为偏食,最后一次的食在2707年,整个131序列的时间共1280年 。

由于沙罗周期有⅓的分数,因此每次能见食的地区不是固定不变的。在131的月食序列中,1950年的第一次全食在北美洲看不见,因为发生时北美洲是白天,所以在表中注记为看不见。下一次发生时(1968年)延后了⅓天,发生在黄昏之际,因此表中注记为升。第三次发生时(1986年)再延后⅓天,发生在清晨,因此注记为没。从序列开始到结束,都以这样的循环(看不见、升、没)交替著。

相关

  •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英语: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是全球36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米埃特堡(Ch
  • Fas通路细胞凋亡(英语:apoptosis,源自希腊语:απόπτωσις,有“堕落、死亡”之意),为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对于细胞坏死(necrosis),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实施的。细胞凋亡一般由生理或
  • 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 是一个副交感神经节 ,位于眼眶当中的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而外直肌 与鼻睫状神经 (三叉神经在眼睛的一条分支 )交错在一起。睫状神经节同时位在负责瞳孔的收缩与膨
  • 德胜德胜(1465年三月—1466年闰三月)为中国明朝时期起事者刘通的年号,前后共13个月。
  • 蔷薇水蔷薇水是蔷薇属植物花瓣蒸馏液的水相部分,也叫玫瑰水、蔷薇露、酴醿露、酴醿香露、大食水、古剌水(讹作古刺水)、古喇水(波斯语:گلاب‎,)。蔷薇属植物花瓣蒸馏液的油相部分称为
  • 巴蒂斯塔·乔万尼·拉穆西奥巴蒂斯塔·乔万尼·拉穆西奥(1485年-1557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者。他曾努力搜集了第一手的旅行者报告,还翻译了其中的九部,并且于1550年至1559年之间将它们印刷出版。增加了欧洲
  • 油榨乡油榨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油榨乡下辖以下地区:桃花社区、堰坪村、马岩村、新桥村、天池村、川王村、堰滩村、静室村和直台村。
  • 克尔-纽曼度规克尔-纽曼度规(Kerr-Newman metric),简称K-N度规,是描述匀角速度旋转的带点电荷球体的引力场的度规,其数学表示是:座标(r, θ, ϕ)是球座标系,Q是电荷,且:在这里 表示黑洞的角动量,
  • 司凤英司凤英(1919年-1980年6月19日)河南开封人。祖籍山东省益都县前司家庄,豫剧四大名旦之一。曾担任中国戏剧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司风英12岁进入开封老艺成艺班
  • 彗星实验彗星实验(英语:comet assay),又称作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或彗星电泳法(英语: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assay,SCGE)是一种在单个真核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损伤的实验技术。彗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