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鲁特琴
✍ dations ◷ 2025-02-23 16:46:50 #鲁特琴
鲁特琴,也称琉特琴,是一种曲颈拨弦乐器。一般这个词主要指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在欧洲使用的一类古乐器的总称,在这个时期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广义的乐器分类中,把类似的乐器统称为“鲁特属”,此时就不限于年代国别,因此吉他、中国琵琶、日本琵琶等都可以包括在内。欧洲鲁特琴上可以演奏和弦、旋律、跑句、各式各样的装饰音,甚至对位乐曲;它是用作伴奏歌唱的独奏乐器,也可用于重奏中,技艺娴熟的演奏者可以奏出多姿多采的效果。只不过较难弹奏。据考证,欧洲鲁特琴和近东的oud都源自同一祖先乌德琴。鲁特琴lute和oud都派生自阿拉伯语的al‘ud,意思为“木头”。虽然最近Eckhard Neubauer的研究证明‘ud可能是波斯名rud的阿拉伯语化,原意为弦、弦乐或者鲁特琴。欧洲的鲁特琴,在图书中最早可追溯到1270年的Cantigas de Santa Maria,大致上来说,中世纪的鲁特琴无论在外型、演奏技法、乃至于音乐都与他的阿拉伯祖先十分接近,仅有五组琴弦,用羽毛制成的拨子弹奏,因此,大都是以合奏的方式演奏舞曲或作歌曲的伴奏。直到15世纪末,欧洲的鲁特琴才有它特有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技法的改变,人们开始使用手指弹奏,因此多声部作品得以在鲁特琴上演奏,新增了第六弦组,外型显得修长而优雅,之前鲁特琴常常用昂贵的材料制作,尺寸不一,做工精致。鲁特琴由木头制成,音箱形状类似对半切开的梨,和古典吉他一样,正面有面板和音孔,但音孔通常都有精美的镂空雕花图案,成为“rose”(意为玫瑰)。背面不是扁平,而是突出的圆弧状,并有木片高低镶嵌的肋骨状结构。音箱中空,内部没有支柱。琴颈使用轻质木材制成,琴格的指板使用硬度较高的厚板,弦钮箱向后弯成直角。文艺复兴时期的琴颈是平直的,之后弧度逐渐增大,最终成为现在的曲颈形状。琴弦一般采用羊肠线,在17世纪初还曾经使用铅等金属来制造低音部分的弦,17世纪中期开始使用羊肠线的芯,并在外面卷上细密的金属钢丝。现代也有用尼龙等合成纤维材料。一般的鲁特琴具有一根单弦和五组复弦,编号从最细的一个开始,第一组是单弦,称为旋律弦(chantrelle,法语意思为歌手),之后是五组复弦。不过巴洛克鲁特琴第二组也有单弦的。复弦一般八度重音。一般的调弦和吉他一样,以4度为基础。6组弦的文艺复兴鲁特琴的常用调弦,从第一组开始为4度、4度、3度、4度、4度。注意3度的位置和吉他不一样。到具体的音高,一般第一组定为g音,之后为 g-(d/d)-(A/A)-(F/F)-(C/C)-(G/G')。不过绝对音高在当时并不存在,鲁特琴可因琴的尺寸,羊肠弦的供给情况,与合奏的场合等而改变其音高。目前最常见的调律,以G-tuning为主,但标准音A可以是440Hz,或早期音乐常用的A = 415Hz。巴洛克调弦是在追求鲁特琴演奏技法的过程中,将上述文艺复兴调弦法增加演奏难度,多使用2度音程的不协和音的“变则调弦”的一种。现在的巴洛克调弦法主要指d小调调弦法,这种方法从历史上的17世纪开始盛行,已经成为一种事实标准。早期的变则调弦法有“山羊调”(ton de la Chèvre)、“水银调”(ton du Mercure)等。
相关
- 语素语素(Morpheme)又称形态素、义基,在语素构词学里指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在口语中,语素是由音位这一种能区别的最小声音单位所组成的,而在文字形式语言中,语素则
- 皮质酮皮质酮(英语:Corticosterone,11β,21-二羟基孕烯-3,20-二酮)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二十一碳甾体激素,由肾上腺的皮质产生出来。类固醇生成(繁体)类固醇生成(简体)脱氧皮质酮醛固酮羊毛甾
- 伊斯兰教伊斯兰哲学(阿拉伯语:الفلسفة الإسلامية)是伊斯兰研究的一部分。它长久以来尝试在信念、理性或哲学、伊斯兰教的宗教教学之间取得协调。一个参与伊斯兰哲学的
- 塞音塞音(汉语拼音:sè yīn;注音:ㄙㄜˋㄧㄣ ;英文:Plosive 或 Stop 或 Occlusive),也称爆破音、闭塞音、塞爆音。塞音为一种辅音,借由阻塞声道使所有气流停止。依照辅音发音三阶段,成阻
- 1917年俄罗斯革命布尔什维克胜利1917年俄国革命(俄语:Смена власти в России в 1917—1918 годах)是指1917年在俄罗斯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
- 错误显示乱码指的是电脑系统不能显示正确的字符,而显示其他无意义的字符或空白,如一堆ASCII代码。这样所显示出来的文字统称为乱码。乱码是因为“所使用的字符的源码在本地计算机上使
- 标准韩国语大韩民国标准语(朝鲜语:대한민국 표준어/大韓民國標準語?),通常简称为标准语(朝鲜语:표준어/標準語?),是韩国使用的标准韩语,被其管理机构——韩国国立国语院定义为“有文化修养的人们
- 尼古拉·卡诺尼古拉·莱昂纳尔·萨迪·卡诺(Nicolas Léonard Sadi Carnot,1796年6月1日-1832年8月24日),法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常被形容为“热力学之父”。尼古拉·卡诺在1824年6月12日发表了
- 埃里克·侯麦埃里克·侯麦 (法语:Éric Rohmer; 1920–2010)是法国电影导演、影评人、记者、作家、编剧与老师。他是战后法国新浪潮指标人物,曾是杂志《电影手册》的编辑。侯麦是法国新浪
- 狄拉克符号狄拉克符号或狄拉克标记(英语:Dirac notation)是量子力学中广泛应用于描述量子态的一套标准符号系统。在这套系统中,每一个量子态都被描述为希尔伯特空间中的态矢量,定义为右矢(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