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时代的英语

✍ dations ◷ 2025-11-15 02:23:28 #伊丽莎白时代的英语
近代英语(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可缩写为 EModE),又译近世英语,指从英国都铎时期到王政复辟时期的英语,也就是从十五世纪末的中古英语到十七世纪中晚期的现代英语之间的英语语言。自1603年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国王位,此时期前后逐渐酝酿产生的英语标准开始对中古苏格兰语产生影响,包括其口语和书面语。现代英语读者大都能读懂用晚期近代英语写成的文字(例如《钦定版圣经》的初版,以及莎士比亚的作品等),但比这更早的作品就比较难以读懂了(如《亚瑟之死》)。十七世纪初的近代英语给现代英语的语法、拼写习惯打下了基础。十七世纪,英国港口城镇(以及他们的说话方式)受到以前的郡首府的影响。这段时期的英格兰恢复了内部和平和相对稳定,从1690年开始,许多文艺作品(包括文学)得到发展。现代英语是从1714年的乔治时期开始发展的,但英语的正写法直到1755年《约翰逊字典》出版都还没有稳定下来。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莎士比亚的作品的重要性盖过了其他伊丽莎白时期的作家的作品,为现代英语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这也就解释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在现在为什么读起来熟悉又好懂,即使这些作品是在400多年前写成的。但600多年前(14世纪)杰弗里·乔叟、威廉·朗兰的作品对于大众来说就不怎么容易看懂了。近代英语的正写法(文字规范)和现在所用的差不多,但是拼写方面相对不稳定。近代英语和现代英语都从元音大推移时期的语言习惯中继承了正写法。 近代英语中的某些文字规范后来失传了,列举如下:其实在近代英语的时候,没有形成固定标准,比如 Julius Caesar 写成 Julius Cæſar, Ivlivs Cæſar, Jvlivs Cæſar, Iulius Cæſar 都可以。He 这个单词,在同一个句子里写成 he 或者 hee 都行,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就存在此类现象。在近现代时期,动词的屈折变化在向现代形式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简化。现代英语中的一些常用词是经过了语义缩小的。以动词 suffer 为例,字面上讲是“承受痛苦、困难”的意思。但自从十四世纪开始,这个词有了“允许”的意思。这一义项一直被保留到近代英语,例如《钦定版圣经》中的《Suffer the little children》。然而现代英语中已经没有这个意思了。

相关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疾病过程其特点是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持续性地升高(多于1500嗜酸性粒细胞/立方毫米),没有明显的病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两种形式:心内膜纤维
  • 阿瓦尔人阿瓦尔人在古代是欧亚大陆的一个游牧民族的名称。他们约在6世纪时迁徙到欧洲中部和东部。到9世纪初以前,一直统治潘诺尼亚平原。因与高加索地区的阿瓦尔人进行区别也称潘诺尼
  •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英语: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缩写为FDA)为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直辖的联邦政府机构,其主要职能为负责对美国国内生产及进口的食品、膳食补充
  • 染色体配对联会是指在生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为了让子代基因多样性,两条同源染色体侧向连接并排配对的过程。配对时会发生染色体互换并造成同源重组。 在联会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形成一
  • Statistics Netherlands荷兰中央统计局(荷兰文:Centraal Bureau voor de Statistiek, CBS;英文:Statistics Netherlands)又称荷兰统计局,缩写为CBS,成立于1899年,为专门收集荷兰统计资讯的政府部门。隶属于
  • 驳船驳船 因其船型小、载重吨位小、平底,主要用于内河浅狭航道的货物运输。属于航运中的支线运输。其作用是将小批量几十吨的货物,从内河码头驳运到深水港,再安排上干线船、货柜轮
  • Lobry-de Bruyn-van Ekenstein转化Lobry-de Bruyn-van Ekenstein转化(Lobry-de Bruyn-van Ekenstein transformation)碱催化的醛糖-酮糖异构化反应。此反应用于某些酮糖的工业生产。它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甘油醛与
  • 神威天台山道场一贯道宝光建德神威天台山道场位于台湾高雄市六龟区,占地面积约300余公顷,是亚洲最大的一贯道道场。它隶属于一贯道各大组线中的宝光组线,于2008年建成。其主要由白阳圣殿、祖
  • 大卫·O·塞尔兹尼克大卫·O·塞尔兹尼克(David O. Selznick,1902年5月10日-1965年6月22日),生于美国匹兹堡,犹太人,美国电影业巨擘,《乱世佳人》的编剧,连续两年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他是好莱坞黄金时
  • 薛聪薛聪(설총,字聪智,号于堂,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7世纪晚期到八世纪初期,为新罗国僧人元晓大师与武烈王瑶石公主的儿子。为新罗文武王时期的儒家大学者、并在新罗国担任翰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