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骨

✍ dations ◷ 2025-09-18 04:24:00 #镫骨
镫骨(stapes /ˈsteɪpiːz/、stirrup)是中耳的一块听小骨,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这块骨头形如马镫,贴在卵圆窗上,负责将声波震动由此处传送至内耳。镫骨是人体最小且最轻的骨头,其英文名称“stapes”即为拉丁文的马镫。镫骨是中耳三块听小骨中的最后一块,以环形韧带和卵圆窗相连。它状似马镫,足板(即底部)座落于卵圆窗,头部和砧骨形成关节,头部和足板间以前脚和后脚连结:862。镫骨和砧骨间则为砧骨镫骨关节(英语:incudostapedial joint)。镫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头,大小约3 x 2.5毫米,头部到足板的轴较长。镫骨发育自第二咽弓(英语:pharyngeal arch),在胚胎发育第6-8周逐渐成形。胚胎时期人体具有镫骨血管(英语:stapedial artery),为耳后动脉(英语: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的分支,但之后会退化,因而形成镫骨中央的孔洞。相较于其他骨头,不同种族的人们镫骨尺寸差异较小。 约0.01-0.02%的人镫骨血管没有退化,而持续留存于中央孔洞,他们有可能因此听到脉搏,但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有些人则完全没有镫骨,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262。镫骨是哺乳动物三块听小骨的最后一块。在非哺乳类四足动物,和镫骨同源的骨头是它们唯一的听小骨,称为耳柱骨;然而也有人用镫骨来描述爬虫类的听小骨。两生类的的耳器具有五块软骨,镫骨和其足板分别对应到中拨部(pars media plectra)和内拨部(pars interna plectra);镫骨和其同源构造最初由鱼类的舌颌软骨(英语:hyomandibula)演化而来,属于鳃弓(英语:gill arch)的一部分,用于支持气门或下颌(依种类不同)。:481–482镫骨位处砧骨和内耳之间,负责将来自砧骨的震动传到卵圆窗;卵圆窗是通往内耳的通道,有一层膜分隔内耳和中耳。由于镫骨足板和卵圆窗的面积比鼓膜小很多,因此能增加中耳对内耳的压力,克服卵圆窗传递声波时面临的阻抗。:289镫骨肌(英语:stapedius)附着在镫骨颈上,负责维持镫骨的稳定,由颜面神经支配。镫骨肌收缩将使镫骨较不易震动,从而防止过强的声音对内耳造成伤害。:861–863耳硬化症(英语:Otosclerosis)(Otosclerosis)是一种先天性或自发性的疾病,患者内耳发生异常的骨质重塑(英语:bone remodeling),造成镫骨黏着在卵圆窗上,丧失传递声音的能力,导致患者传导性耳聋。临床上约有1%的人患有耳硬化症,但在多数案例中不会产生可察觉的症状。青少年和妇女有较高的耳硬化症发生率。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两种,镫骨切除术(英语:stapedectomy)(stapedectomy)将镫骨移除后换上人造镫骨;镫骨足板造孔术(英语:stapedotomy)(stapedotomy)则在镫骨足板(即底部)打一个小洞,然后将义肢插入洞中 :661。若患者的镫骨血管没有退化,手术会变得更复杂;镫骨足板纤维化或阻塞性耳硬化等因素也会使手术难度增高 :254–262。目前普遍将先天性中耳缺陷分为四型,和镫骨黏着相关的第一型和第二型就占了超过一半。砧骨镫骨关节不连续(Incudostapedial discontinuity)是指砧骨和镫骨没有接触,导致震动无法传递,但此症状通常是因为砧骨长突毁损或骨质吸收造成。手术可使用自体移植的骨头或义肢来传递震动,绕过锤骨砧骨关节,使锤骨的震动能直接带动镫骨;在较轻微的患者中也可以打入骨水泥,让听小骨间重新接触。一般认为镫骨是拿坡里大学的乔望尼·英格拉西亚(英语:Giovanni Filippo Ingrassia)(Giovanni Ingrassia)教授于1546年所发现,相关描述见于英格拉西亚的《解剖纪事》,这本书在他逝世后才于1603年出版;但西班牙解剖学家佩德罗·希梅诺(Pedro Jimeno)于1549年发表的《医学对谈》中也描述了镫骨,因此最先发现镫骨的人是谁仍存有一些争议。镫骨因状似马镫而以此为名,其英语名称“stapes”即为拉丁语的马镫,由于早期使用拉丁语的地区还没有马镫,该字可能是中世纪才出现的晚期拉丁语词汇,来自古典拉丁语的“站(stapia)”。本条目使用了部分解剖术语,概述请参阅这里(英语:anatomical terminology)。

相关

  • 主要死因之一下表所示为2002年全年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类死亡及致死原因的统计,由上而下,按各致死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排列。如该表所计,该年份世界死亡人口总数约为57,0
  • 传染病感染是指由病原体物种在身为宿主的个体内进行有害的复制、繁殖过程。具传染性的生物体会寻找并且利用宿主体内资源,以利自身生存,但这个过程一旦干扰了宿主正常的生理运作,可能
  • 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语:Aspartate Transaminase,缩写 AST),也称作谷草转氨酶(SGOT),是一种磷酸吡哆醛蛋白质,也可以作用于L-苯丙氨酸、L-酪氨酸和L-色氨酸(EC 2.6.1.1)。谷草转氨酶
  • 黑粉菌纲条黑粉菌目 Urocystales 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黑粉菌纲(学名:Ustilaginomycetes)是担子菌门黑粉菌亚门下的一个纲。这一纲中的真菌是真正意义上的黑粉菌(smut fungi)。它们已知
  • 拉萨热拉萨热(Lassa fever)或拉萨出血热(Lassa hemorrhagic fever,LHF)是一种由拉萨病毒(英语:Lassa virus)所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大部分被此病毒感染的人不会出现
  • ScD自然科学博士(Doctor of Science、Sc.D., D.Sc., S.D.、Dr.Sc)是一种学位及荣誉学位,一般是指在大学自然科学相关科系的研究所博士班毕业后可获得之学位,但亦有纯粹因自然科学上
  •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英语:Associated Press of Pakistan,缩写APP)是巴基斯坦国营通讯社。它与美联社(AP)没有关系。巴基斯坦独立后经济疲软,因此政府无法在财政补贴通讯社。巴基斯
  • 西库昂的阿拉图斯阿拉图斯(西库昂)(英语:Aratus of Sicyon),(前271年-前213年),军事将领及政治家,其父西库昂的克雷尼亚斯(Cleinias)被罢官后,他随之流亡到阿尔戈斯。公元前251年他重夺西库昂,并使与亚该亚
  • 圣希多尼乌斯·阿波黎纳里斯圣希多尼乌斯·阿波利纳里斯(英语:Sidonius Apollinaris),(430年-489年)。古罗马末期的诗人,外交家,主教。出生于今法国里昂,早年显贵,后进入仕途。西哥特人入侵时,他曾被囚禁,后被释放。
  • 固绿FCFFood green 3, FD&C Green No. 3, Green 1724, Solid Green FCF, C.I. 42053固绿FCF是一种海绿色的三芳基甲烷食用色素。固绿FCF可以作为马松三色染色法(Masson's tri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