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骨

✍ dations ◷ 2025-07-11 08:07:03 #镫骨
镫骨(stapes /ˈsteɪpiːz/、stirrup)是中耳的一块听小骨,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这块骨头形如马镫,贴在卵圆窗上,负责将声波震动由此处传送至内耳。镫骨是人体最小且最轻的骨头,其英文名称“stapes”即为拉丁文的马镫。镫骨是中耳三块听小骨中的最后一块,以环形韧带和卵圆窗相连。它状似马镫,足板(即底部)座落于卵圆窗,头部和砧骨形成关节,头部和足板间以前脚和后脚连结:862。镫骨和砧骨间则为砧骨镫骨关节(英语:incudostapedial joint)。镫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头,大小约3 x 2.5毫米,头部到足板的轴较长。镫骨发育自第二咽弓(英语:pharyngeal arch),在胚胎发育第6-8周逐渐成形。胚胎时期人体具有镫骨血管(英语:stapedial artery),为耳后动脉(英语: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的分支,但之后会退化,因而形成镫骨中央的孔洞。相较于其他骨头,不同种族的人们镫骨尺寸差异较小。 约0.01-0.02%的人镫骨血管没有退化,而持续留存于中央孔洞,他们有可能因此听到脉搏,但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有些人则完全没有镫骨,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262。镫骨是哺乳动物三块听小骨的最后一块。在非哺乳类四足动物,和镫骨同源的骨头是它们唯一的听小骨,称为耳柱骨;然而也有人用镫骨来描述爬虫类的听小骨。两生类的的耳器具有五块软骨,镫骨和其足板分别对应到中拨部(pars media plectra)和内拨部(pars interna plectra);镫骨和其同源构造最初由鱼类的舌颌软骨(英语:hyomandibula)演化而来,属于鳃弓(英语:gill arch)的一部分,用于支持气门或下颌(依种类不同)。:481–482镫骨位处砧骨和内耳之间,负责将来自砧骨的震动传到卵圆窗;卵圆窗是通往内耳的通道,有一层膜分隔内耳和中耳。由于镫骨足板和卵圆窗的面积比鼓膜小很多,因此能增加中耳对内耳的压力,克服卵圆窗传递声波时面临的阻抗。:289镫骨肌(英语:stapedius)附着在镫骨颈上,负责维持镫骨的稳定,由颜面神经支配。镫骨肌收缩将使镫骨较不易震动,从而防止过强的声音对内耳造成伤害。:861–863耳硬化症(英语:Otosclerosis)(Otosclerosis)是一种先天性或自发性的疾病,患者内耳发生异常的骨质重塑(英语:bone remodeling),造成镫骨黏着在卵圆窗上,丧失传递声音的能力,导致患者传导性耳聋。临床上约有1%的人患有耳硬化症,但在多数案例中不会产生可察觉的症状。青少年和妇女有较高的耳硬化症发生率。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两种,镫骨切除术(英语:stapedectomy)(stapedectomy)将镫骨移除后换上人造镫骨;镫骨足板造孔术(英语:stapedotomy)(stapedotomy)则在镫骨足板(即底部)打一个小洞,然后将义肢插入洞中 :661。若患者的镫骨血管没有退化,手术会变得更复杂;镫骨足板纤维化或阻塞性耳硬化等因素也会使手术难度增高 :254–262。目前普遍将先天性中耳缺陷分为四型,和镫骨黏着相关的第一型和第二型就占了超过一半。砧骨镫骨关节不连续(Incudostapedial discontinuity)是指砧骨和镫骨没有接触,导致震动无法传递,但此症状通常是因为砧骨长突毁损或骨质吸收造成。手术可使用自体移植的骨头或义肢来传递震动,绕过锤骨砧骨关节,使锤骨的震动能直接带动镫骨;在较轻微的患者中也可以打入骨水泥,让听小骨间重新接触。一般认为镫骨是拿坡里大学的乔望尼·英格拉西亚(英语:Giovanni Filippo Ingrassia)(Giovanni Ingrassia)教授于1546年所发现,相关描述见于英格拉西亚的《解剖纪事》,这本书在他逝世后才于1603年出版;但西班牙解剖学家佩德罗·希梅诺(Pedro Jimeno)于1549年发表的《医学对谈》中也描述了镫骨,因此最先发现镫骨的人是谁仍存有一些争议。镫骨因状似马镫而以此为名,其英语名称“stapes”即为拉丁语的马镫,由于早期使用拉丁语的地区还没有马镫,该字可能是中世纪才出现的晚期拉丁语词汇,来自古典拉丁语的“站(stapia)”。本条目使用了部分解剖术语,概述请参阅这里(英语:anatomical terminology)。

相关

  • 胸部X光的百科知识|胸部X光的意思解释|胸部X光是什么意思胸部X光摄影(Chest film),又称为X光摄影或胸部摄影,是一种使用在胸部区域的放射造影技术,可以检视胸腔与周边器官状况。胸部X光是目前在医疗上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就像其他放
  • 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丹麦语: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9月13日-1938年11月14日),丹麦细菌学家。革兰氏染色法的发明人。1853年9月13日,革兰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早年在哥本
  • HCT血细胞比容(德语:Hämatokrit,英语:hematocrit 源于希腊语:αιματοκρίτης,简写 HCT / Ht)又称血比容、红血球容积比、血容比,旧名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简写PCV)指
  • 中东呼吸综合症中东呼吸综合征(英文缩写:MERS)是一种由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前称“2012年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新型人畜共患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咳嗽、喉咙痛或胸痛
  • 1918年流感大流行1918年流感大流行(英语:1918 flu pandemic)是于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间爆发的全球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此次疫情造成全世界5亿人感染,5千万到1亿人死亡,传播范围达到太平洋群岛及
  • 群落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群落(英语:biocoenosis)或称为“生物群落”。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动植物的总体。群落生境是群落生
  • 枯竭资源枯竭是一个经济学用语,指某一地区的天然资源被耗尽。自然资源通常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当某地方的人过度使用或以比其再生速度更快的速度消耗资源,并致使该地区
  • 黄埔黄埔可以指:
  • 安眠药安眠药(英语:Hypnotic) (源自希腊语 Hypnos, sleep(睡眠)),是一类精神药物,用来提升睡眠品质,治疗失眠或术前麻醉,服用过量会致死。目前用于镇静(Sedation)的只有Afloqualone与Cloroqua
  • 蛾是鳞翅目现生类群排除了蝴蝶所形成的并系群中的昆虫的总称,静止时多数将翅膀摊开在身体两侧,且主要于夜间活动,翅膀上具有可以吓阻敌人的似眼花纹。蛾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