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多夫定

✍ dations ◷ 2025-08-07 04:14:43 #齐多夫定
齐多夫定(英语:zidovudine),也称叠氮胸苷(英语:azidothymidine),简称 ZDV 或 AZT,是一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或预防艾滋病,通常会建议搭配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一起使用。齐多夫定可用于预防垂直感染(英语:Vertic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像是遭遇针刺意外(英语:Needlestick injury)或其他潜在暴露时。此药可单独贩售,也综合为卡贝兹(拉米夫定及齐多夫定组成)、阿巴卡维/拉米夫定/齐多夫定(英语:abacavir/lamivudine/zidovudine)一起贩售。此药的给药方式为口服或慢慢静脉注射常见的副作用有头痛、发烧和恶心。严重的副作用有肝病、肌肉受损(英语:muscle damage)和乳酸性酸中毒。在怀孕时可以使用,目前认为这个药物对胎儿是安全的。齐多夫定属于逆转录酶抑制剂类别,效用来自抑制反转录酶这个酵素,让艾滋病没有办法制造出遗传物质 (DNA),使得病毒的增殖降少。齐多夫定问世于 1964 年,1987 年通过美国审核,是第一种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现已名列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是医疗系统中最为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并已有学名药问世。在发展中国家,单月批发价约为 5.10 美元到 25.60 美元之谱,截至 2015 年,通常在美国一个月份的药费超过 200 美元。齐多夫定是第一个用于治疗艾滋病和HIV感染的药物。美国的杰罗姆·霍维茨(英语:Jerome Horwitz)于1964年首先合成齐多夫定。原本希望能将其研发成抗肿瘤药物,但证明对小鼠肿瘤无效后放弃。1985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塞缪尔·布罗德(英语:Samuel Broder)、满屋裕明、罗伯特· 雅齐昂(英语:Robert Yarchoan)与宝威公司的珍妮特·赖德奥特(英语:Janet Rideout)等将其研发成第一个抗HIV药物。1987年3月20日,FDA批准齐多夫定用于治疗艾滋病,1990年又被批准用于预防性治疗。开始时齐多夫定使用剂量远比现在高,达到每四小时给药一次,每次400 mg。现在使用齐多夫定时一般与其他药物联用,剂量为每天两次,每次300 mg。齐多夫定可以选择性的抑制 HIV 病毒的反转录酶,HIV 病毒用此酶来将 RNA 反转录成 DNA。反转录对于 HIV 病毒合成双股螺旋 DNA 是必要的,制造出来的 DNA 会嵌入被感染细胞的基因中。叠氮基团 会增加齐多夫定的脂溶性,使它可以轻易的扩散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还有穿过血脑障壁。细胞内的酵素会将齐多夫定转成具活性的三磷酸体。尽管齐多夫定对于 HIV 病毒的反转录酶比对人体的DNA合成酶有高一百倍的亲和力,但在高剂量时,齐多夫定三磷酸体可能还是会抑制人体的 DNA 合成酶,而影响人体细胞分裂。齐多夫定的治疗机转跟化疗药是没有关联的。有骨髓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英语:megaloblastic anemia)和粒细胞减少。有一定的骨骼肌和心肌毒性。能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肌痛等。齐多夫定并不能杀灭病毒,即使在很高的剂量下也只能延缓疾病进展和病毒复制。齐多夫定长期治疗使 HIV 反转录酶发生变异而发生耐药。为缓解耐药,一般推荐齐多夫定于其他作用机制的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如蛋白酶抑制剂或者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相关

  • 心脏衰竭心脏衰竭(法语:Insuffisance cardiaque,英语:HF, heart failure),一般意指慢性心脏衰竭(英语:CHF, chronic heart failure)。但是有时则指郁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当
  • 嗜中性球中性粒细胞(英语:Neutrophil 或 Neutrocyte,或全称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亦称嗜中性粒细胞或嗜中性多核球,是血液白细胞的一种,也是哺乳动物血液中最主要的一种白细胞。中性
  • 喹诺酮喹诺酮(英语:quinolone)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的抗菌剂。1962年最早的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首先用于临床,由于其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
  • 蠕虫病蠕虫病,也称为蠕虫感染,是人和其他动物一部分身体被寄生蠕虫感染导致的一种巨噬细胞疾病。这些寄生虫种类很多,大致分为绦虫、吸虫和线虫。它们通常生活在宿主的胃肠道中,但也可
  • 皮肤病皮肤病(skin condition;cutaneous condition)在医学上是有关皮肤的疾病。要特别强调的是它和皮肤炎的区别,是皮肤的炎症(两者有相互关系,但其意思不一样。)template:Dermatitis and
  • 传染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流行病学是一门探讨影响人类群体健康
  • 医学史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学史,又称医疗史或医药史,历史学的一
  • 无壁菌门柔膜细菌目(英语:Moll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又译作无壁菌门,是细菌界下的一个门。该门下有一个纲,即柔膜细菌纲(英语:Mollicutes)(Mollicutes)。该门命名于1984年。该门下的典型
  • 亲缘分支分类法支序分类学(英语:Cladistics)又称亲缘分支分类学,是一种生物分类的哲学,其指只依据演化树分支的顺序,而不参考形态上的相似性来排列物种。此一学派的主要贡献者一般认为是德国昆虫
  •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芭芭拉·麦克林托克(英语:Barbara McClintock,1902年6月16日-1992年9月2日),美国著名女性细胞遗传学家。198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位没有共同得奖者、单独获得该奖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