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航天飞机计划

✍ dations ◷ 2025-04-03 15:09:47 #暴风雪航天飞机计划
暴风雪航天飞机计划(俄语:Бура́н,罗马转写:Buran)是一个存在于前苏联时代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计划。计划始于1976年,由当时苏联的中央空气动力学研究所(ЦАГИ;TsAGI)负责,以回应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的航天飞机计划。本来苏联计算了成本后对于研制航天飞机兴趣缺缺,然而政治家认为既然美国国防部也有参与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表示这类的发展计划并不单纯只是民间的科学探索,而是一种有效的军事武器,因此希望利用这对等的计划制造一个潜在性的军事威胁,以平衡在冷战中各方的势力。暴风雪计划是苏联的太空探索史中最大型及最昂贵的计划,但纵然暴风雪号在外型上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相似,实际上的功能却差别甚大,特别是自动化设计和发射方式的思维。其实苏联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计划,早于1950年代末的太空时代时已经埋下了伏线。纵然这些构思没有被继续下去,及统一统筹过,但苏联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构思相对较旧。在得知美国开始设计航天飞机并推出回应的暴风雪计划前,史上并没有任何一个计划到达生产阶段。航天飞机的构思首次见于研发高空喷气客机风暴(Burya)。风暴的研发当时已经进入原形的阶段,已知曾作出数次测试飞行,但最终被中央委员会取消这个计划。风暴的最终目标是可以携带一个核弹头,推测是前往美国后再折返基地。风暴的研发被终止是基于决定了要发展洲际弹道导弹。另一个例子是于60年代研发的Zvezda(英语:Zvezda)(俄语星星的意思),亦同样进入了原形阶段。无独有偶,在几十年后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中,服务舱被命名为“Zvenzda”。在Zvezda后,直至暴风雪计划出现为止依然有零星少许的可重复使用计划。暴风雪计划的发展始于1970年代的早期,用以回应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正当苏联的工程师喜好一架小型而轻巧的载具之际,军方的领导却倾向直接而全面地复制拥有三角翼的大型航天飞机,原来是因为苏联政客怀疑美国的航天飞机能够捕捉卫星,藉以维持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势力平衡。航天飞机的建造始于1980年,首架成型的暴风雪航天飞机在1984年完成出厂。在1983年7月,由一架比例为实物1:8的模型(BOR-5(英语:BOR-5))进行了一次次轨道的测试飞行。随着计划进行,总共作出了五次以实物模型进行的测试飞行。后期更有一架称为OK-GLI(英语:OK-GLI),或者“暴风雪号空气动力学模疑”的试验机,安装上了四台喷气发动机在机尾进行测试。试验机能以自己力量起飞,当到达测试的指定地点后,发动机熄灭让OK-GLI滑翔回基地。这样的测试为日后的暴风雪号提供了珍贵的飞行数据。而且有趣的是,这些数据与美国的企业号试验机被喷气客机运载升空后降落的方法所得出的数据不同。另一边厢的企业号,由于其设计是打算以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为主,故设计上不可改装上喷气发动机。OK-GLI共作了24次测试飞行,直至试验机被“耗尽”为止。暴风雪号的首次及唯一一次的轨道飞行任务,于1988年11月15日UTC3:00顺利发射升空。它是由经特别设计的能源号火箭推进器送上太空。由于此次任务是无人驾驶,所以机上并没装有生命保障系统,操控台上的显视屏亦没有装上任何软件。 任务之中,暴风雪号用了206分钟围绕地球两周。在返回地球时,航天飞机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跑道上进行了自动降落程序。整体而言,苏联的设计评价更高,因为发射和回收方式较美国的简单而实用得多。在缩减及实际终止暴风雪航天飞机计划前,截止1989年为止的计划飞行任务如下:其后计划中的小鸟号第二次无人飞行被更改为提前于1991年进行:在首次飞行之后,苏联因缺乏资金及当时的政局而把计划暂时搁置。导致其后的两台轨道载具,预计于1990年完成的小鸟号及1992年完成的一台永远无法完成。整个计划最终由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正式于1993年6月30日宣布终止。在终止前,整项暴风雪计划已经花费200亿卢布(109)虽然坊间普遍接受了终止计划是因为缺乏资金,但亦有传闻指因暴风雪号的首次飞行返回地球时“严重损毁”,导致不可能再作第二次飞行。暴风雪与美国航天飞机一样是铝制机身外敷隔热瓦,如果损坏深及铝制机身,则会如同哥伦比亚号一样解体。而隔热瓦的烧蚀是计划中的,两国航天飞机在每次飞行后均需大面积更换因烧蚀消耗的隔热瓦,尤其在机首、机腹和机翼前缘,没有“严重损毁”却能以一米内的偏差精确着陆,而又不能维修再作第二次飞行之说。后来苏联公布了暴风雪号从轨道回来后的照片及影片以证明可用性。整个计划原意是为了提升国家形象、进行研究,以及追上和美国航天飞机计划一样同等水平的科技。当中还包括向在1986年发射升空,一直服务直至2001年的和平号空间站提供补给。但最终和平号空间站亦被一架航天飞机探访,可惜的是该架航天飞机是美国的,而并非暴风雪号。其中本来用以把和平号空间站与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对接的组件——暴风雪SO(即和平号对接舱),在执行“航天飞机-和平”计划前被重新拿出来并改装,以便把空间站与美国的航天飞机进行对接。除了五架正式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外,还有八架试验机。试验机用以测试数据或者作大气飞行,亦有些仅为测试电子组件摆放、驾驶程序的模型。2015年国家地理频道与俄罗斯摄影团队一同到访了存放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112-MZK组装大楼内的小鸟号和OK-MT试验机,披露了这两架前苏联航天飞机的现状。在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于2003年发生空中解体事故后,均引起了不少人揣测把俄罗斯的能源号火箭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重新投入服务的可能性。但是可惜的是,包括火箭推进器及航天飞机本身的所有装备,都因为苏联解体后没用而失修或被用作其他用途而不能再次重组。质量分解尺寸推进力由于暴风雪航天飞机的出现是随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之后,及由于两个航天飞机系统的外表相似性—令人联想起两款超音速客机图-144与协和飞机的相似—因此有很多人揣测冷战期间的间谍在发展苏联的航天飞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除了外表的相似之外,其实还有很多重要差异存在。因此,间谍的帮助可以只有外表及早期的结构设计而已。暴风雪航天飞机及另一个前苏联的另一个围绕轨道计划螺旋太空飞机,曾被提谢尔盖·库加能科在其双部曲小说《星星是冷战玩具》(The Stars Are Cold toys)中出现。当中暴风雪号被描写为配有虚构的“跳跃发动机”,是与外星人作星际交易的首选货物。在西方的科学小说中,航天飞机常以类似的铺排出现。暴风雪航天飞机则出现在Payne Harrison的航天飞机探索小说《暴风无惧》(Storming Intrepid)。暴风雪航天飞机则出现于视像游戏《彩虹六号-鹰眼行动》的外加包装之中。在克莱格·汤玛斯的小说《冬鹰》(Winter Hawk)中曾出现一架虚构的航天飞机“Kutuzov”,用以取代苏联的激光卫星。

相关

  • 爱迪生氏爱迪生氏病(英语:Addison’s disease),又称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英语: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及皮质醇过少(英语:hypocortisolism),是一种长期性内分泌疾病,因人体肾上腺无法制
  • 绿藻门绿藻门(学名:Chlorophyta)是植物中的一门,包含有约8000个物种。和陆生植物 (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一样,绿藻也含有叶绿素 a 和 c ,且将能源转化为淀粉存在其色素体内。绿藻门和轮藻门
  • 职业危害职业灾害是指在工作场所发生的危害造成工作者疾病、伤害、失能或死亡,依其灾害性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包括化学危害(英语:chemical hazard)、生物性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英语:psy
  • 核事故依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标准,核事故是指对人、环境或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核事故导致的后果有致死的影响、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大量辐射泄漏、炉心熔毁等。“重大核事故”
  • 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旧称先天性囊肿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CCAM)是一种和游离肺(英语:bronc
  • 水污染事故列表水污染中国各地数条河流发生严重工业污染
  • 氢键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是一种永久偶极之间的作用力,氢键发生在已经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键结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之间(X-H…Y),通常发生氢键作用的氢原子两边的原子(X、Y)都是
  • 鼻骨鼻骨(英语:nasal bone)是一对细小的长方形骨,在脸的中上部接合形成鼻梁的一部分,而鼻下面的较大部分是由软骨所组成。
  • 语言的起源语言的起源是一个有高度争议性的话题,由于可得到的实证证据的欠缺,许多人认为严肃的学者不应涉足于此问题。1866年,巴黎语言学会(法语:Société de linguistique de Paris)甚至明
  • 沃特·吉尔伯特沃特·吉尔伯特(英语:Walter Gilbert,1932年3月21日-),美国物理学家与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的早期研究者之一,和诺贝尔奖得主。1962年,吉尔伯特的物理学博士学生杰拉德·古拉尼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