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 (游戏)

✍ dations ◷ 2025-11-13 14:54:09 #汉谟拉比 (游戏)

《汉谟拉比》(英语:Hamurabi)是款以资源管理为中心的文字式战略游戏,由数字设备公司员工大卫·阿尔开发。游戏共有十回合,玩家须扮演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管理工人、土地、谷物资源,并预算下个回合须花费多少粮食来种植作物、养活人民、购买额外土地,同时应对作物产量随机变化和瘟疫等问题。游戏灵感源于小学教师梅布尔·阿迪斯和程序员威廉·麦凯于1964年至1966年间合作开发的《苏美尔游戏》。

1964年,早期大型机游戏《苏美尔游戏》面世。1968年,数字设备公司员工道格·戴门特以编程语言FOCAL重新创建《苏美尔游戏》,并把成品称作《苏美尔之王》。1971年左右,隶属同一公司的大卫·阿尔根据戴门特的《苏美尔之王》,利用编程语言BASIC创作了另一版本,并于1973年著作《101款BASIC电脑游戏》上发表。1978年,该书重新出版,后来更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电脑书籍。受惠于书籍和BASIC的流行,《汉谟拉比》相比原版游戏更广为人知。《汉谟拉比》影响了许多后来的策略和模拟游戏,启发了更复杂的经济模拟游戏,同时是城市建造游戏的先驱。

《汉谟拉比》是款以资源管理为中心的文字式战略游戏,玩家扮演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十个回合(每回合代表一年)内管理工人、土地、大量谷物资源,同时输入数字回答游戏提出的问题。每个人可以耕种一定数量的土地来生产粮食;玩家须决定把多少粮食供食用和种植新的作物,一旦粮食不足,人们便会在下一回合死亡。另外,玩家在每回合可以利用粮食向邻居购买或出售土地。每回合开始时,顾问都会说“汉谟拉比,容我向你报告”来向玩家说明城市现状,包括前一年的收成和人口变化,然后是一系列关于要花多少蒲式耳粮食来播种、存储、养活人民。:78-79:1-2

游戏的变化是由随机数决定,包括每回合粮食生产数量、因鼠患而损失的粮食、每年新居民数量,每回合土地价格则介乎于每英亩17至26蒲式耳。另外,每年或会发生瘟疫,此时人口将会减少一半。一般来说,游戏会在十回合后结束,但如果城市居民悉数死亡或至少45%的居民在一回合中饿死,游戏便会提早终止。开发人员在1973年版本中增添终局评估,并比较玩家与历史上的统治者,例如“你的强硬表现有如尼禄和伊凡四世”。:78-79

1962年,纽约州韦斯特切斯特县合作教育服务委员会(英语:Boards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al Services)与IBM研究人员就教育研究中应用电脑一事展开连串讨论,最后向美国教育局(英语:United States Office of Education)申请资金开发适用于六年级学生的“经济类游戏”。1964年面世的早期大型机游戏《苏美尔游戏》由当时任职小学教师的梅布尔·阿迪斯(英语:Mabel Addis)设计和编写剧本,IBM程序员威廉·麦凯(英语:William McKay)则负责编程。游戏背景设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玩家扮演苏美尔拉格什的统治者。1966年,阿迪斯重写并扩展了游戏,并在其中穿插与幻灯片投影机图像互相对应的录音。

1968年,数字设备公司员工理查德·麦瑞尔(Richard Merrill)发明了编程语言FOCAL(英语:FOCAL (programming language)):F-1。后来,同事道格·戴门特(Doug Dyment)于阿尔伯塔大学发表关于电脑教育的演讲,并从参与者口中得知《苏美尔游戏》:F-1。戴门特决定以FOCAL重新创建《苏美尔游戏》,并为公司推出的PDP-8小型计算机編程:F-1。戴门特把成品称作《苏美尔之王》:F-1。游戏有时会被误认为是麦瑞尔在1969年开发,但数字设备电脑用户协会(英语:DECUS)在1969年及1973年出版的程序目录中均称戴门特是游戏原开发者,然而协会也曾经重命名它为《苏美尔游戏》(The Sumer Game):F-1。

数字设备电脑用户协会的程序目录称,“这是款在PDP-8小型计算机上运行的模拟程序/游戏,以现代“商业游戏”方式模拟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城市的经济。”:F-1“商业模拟游戏”是文字式商业管理模拟游戏,自1958年起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商学院使用的《管理游戏》(The Management Game)便是其一例子:27。到了1961年,工业和大学教育中已应用了超过89款具有各种图形功能的商业和经济模拟游戏。按照戴门特的说法,《苏美尔之王》是“FOCAL-8代码中最大的一块,可以装入4K机器,而且没有空间容纳任何额外字符”。因此,游戏文本大多采用缩写,包括将玩家控制的统治者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拼写为“Hamurabi”。

多位程序员编写了各款《苏美尔游戏》延伸版本;科幻作家杰里·波奈尔(英语:Jerry Pournelle)在1989年回忆道:“我认识的人中有一半在1970年代编写了汉谟拉比程序。对许多人而言,这是他们一生中首个编写的程序。”数字设备电脑用户协会于1973年程序目录还列出了比利时程序员J·F·尚巴诺(J. F. Champarnaud)和F·H·博斯特姆(F. H. Bostem)以FOCAL-69编写的法语版本:F-28,又于1978年目录添加了詹姆斯·R·B·霍华德二世(James R. B. Howard II)和吉米·B·弗莱彻(Jimmie B. Fletcher)的《鲁本》(Ruben),并形容它为具有附加功能的“《苏美尔之王》修改版”:83。然而,游戏法语版本尽管被列为《苏美尔(法语)》,但由于当时已经发布了另一版本游戏,所以它自称改编自《汉谟拉比》(即戴门特版的《苏美尔游戏》),而非原版《苏美尔游戏》:F-28。

1970年,数字设备公司员工大卫·阿尔(英语:David H. Ahl)在教育销售部门工作,发现波士顿地区以外的客户对使用FOCAL不感兴趣。阿尔聘请了布鲁克林程序员为PDP-8编写BASIC版本。1971年左右,阿尔根据戴门特的《苏美尔游戏》,利用编程语言BASIC创作了另一版本,并于公司的教育通信《Edu》上发表。新版本游戏更名为《汉谟拉比》,并在游戏结束时增加了绩效评估:78-79。有别于FOCAL,BASIC在许多平台上均可使用。阿尔发布后不久,各款新版本亦在诸多平台上冒起。1973年,阿尔出版了《101款BASIC电脑游戏(英语:BASIC Computer Games)》,介绍以BASIC编写的游戏,当中包含他自制的《汉谟拉比》。后来此书更登上畅销榜,销量超过十万份,比当时世界上的电脑数量还要多。

1975年,微型计算机Altair 8800发布,不久之后Altair BASIC也面世。微型电脑革命随之而来,而BASIC便成为了这些机器的标准语言。阿尔在此时重新出版了他的著作,更名为《BASIC电脑游戏》,后来此书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电脑书籍,售出超过一百万册。此书和BASIC的流行意味着阿尔的《汉谟拉比》相比较为晦涩的原版游戏更广为人知,1973年法国FOCAL版本认为“汉谟拉比”是更突出的名字就佐证了这点:F-28。

《BASIC电脑游戏》指出《汉谟拉比》改编自某部游戏,原版游戏则是“在数字设备公司以FOCAL编写”,但作者“不明”。另外,它又指出游戏名称原文本应是“Hammurabi”,但碍于文件名称8个字符的限制,加上阿尔遵循戴门特的误拼,令他一直拼错名字,导致外间普遍认为游戏名称是“Hamurabi”。:78-79

《汉谟拉比》面世后,除了派生了多个版本外,还促成一些模拟游戏被当作核心游戏的扩展而创建,当中包括李·施耐德(Lee Schneider)和托德·沃罗斯(Todd Voros)在1974年制作的《王国》,后来在1976年推出了扩展版《公国(英语:Dukedom (video game))》:11。其他游戏包括詹姆斯·A·史托勒(James A. Storer)的《国王》(1978年):96和乔治·布兰克(George Blank)的《圣帕拉维亚和菲奥马乔(英语:Santa Paravia en Fiumaccio)》(1978年)。《圣帕拉维亚和菲奥马乔》在《汉谟拉比》的基本结构中加入城市建设管理概念,使后者成为城市建造游戏的前身,同时也是早期战略游戏。BBC Micro的欢迎带和欢迎碟收录了《汉谟拉比》转换版本,更名为《黄河王国》。《汉谟拉比》也启发了更复杂的经济模拟游戏。《穆勒(英语:M.U.L.E.)》(1983年)和《阿那克里翁:重建4021(英语:Anacreon: Reconstruction 4021)》(1987年)是游戏评论家认为与《汉谟拉比》相似的作品。

相关

  • 扩张新字体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HBrOsub4/sub高溴酸,或称过溴酸,化学式为HBrO4,是溴的含氧酸之一,其中溴的氧化态为+7。与高氯酸和高碘酸不同,高溴酸不稳定,不能通过溴酸盐热分解反应或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制备。首次制得利用的
  • 电视接收器电视机(英语:Television)简称电视,属于家用电器。而这个词语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如指将动态的影像和声音转换为电子讯号,并通过不同渠道传输电子讯号,再将电子讯还原为影像和声音
  • 激man!《激マン!》(げきマン)是日本漫画家永井豪的自传漫画作品。在《周刊漫画Goraku(日语:週刊漫画ゴラク)》(日本文芸社)连载。描绘了作者自己在创作众多作品时的背景与心态,并描述了漫
  • 2-溴丁酸2-溴丁酸是一种有机溴化合物(英语:Organobromine compound),化学式为CH3CH2CHBrCOOH。它可由NBS和正丁酸在四氯化碳中由AIBN催化回流反应得到,,其它以NBS为溴化剂方法也有报道,如在
  • 崔用德崔用德(韩语:최용덕、1898年9月19日-1969年8月15日),为朝鲜日治时期的独立运动家、大韩民国空军退役中将兼空军创立者之一,在从重庆归来的人物中地位仅次于李范奭。本贯庆州(경주)。
  • 2013年台湾毒淀粉事件2013年台湾毒淀粉事件,是台湾自2013年5月起,食品安全主管单位检验发现,有不肖业者使用未经核准之顺丁烯二酸酐化制淀粉等添加剂于常用食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事件。5月29日,行政
  • 邹守益邹守益(1491年-1562年),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人。明朝学者、政治人物。正德六年探花及第,官南京国子监祭酒。王守仁门生,是阳明学江右学派代表人物。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会试第一
  • 元和体元和体,狭义而言,指的是唐代宪宗元和年间,元稹与白居易所创的元白体,广义而言,指的是元稹、白居易、韩愈、樊宗师、张籍、孟郊等人的文风。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元和以后,为文笔
  • 陈棨仁陈棨仁(1836年-1903年),字戟门,号铁香,晋江人。父陈大源经商致富,又通书史,延聘名师教授十子。陈棨仁自幼天资聪颖,十五岁进秀才,又和内兄龚显曾等同拜名宦陈庆镛为师。同治六年(1867年)中举人,同治十三年甲戌进士,官刑部主事。光绪初年,募赈直隶水灾,救活无数饥民。数年后辞官。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生平嗜金石之学,他与大兴(今东北)傅以礼、山阴(今浙江绍兴)何征、钱塘(今浙江杭州)张景祁、同邑的杨浚、龚显曾尤契合,常一起摩挲鼎彝,搜剔碑刻。龚显曾在书中回忆说:“每见一古刻必喜而走告,互相考证。”作《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