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菌门

✍ dations ◷ 2025-08-28 03:14:05 #球囊菌门
球囊菌门(学名:Glomeromycota,AM fungi),又称聚合菌门、锈球菌门,是真菌界的一个门,目前约已发现400种物种。本门真菌可与陆生植物形成丛枝菌根(英语:arbuscular mycorrhizas),这种共生构造可协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尤其是磷的吸收,并据信是早期植物能适应陆地环境的重要关键。超过八成的维管束植物都能与球囊菌产生共生关系,且在苔藓植物等没有真实根部构造的植物中亦有树状菌根,可见丛枝菌根在陆地生态系的重要性。丛枝菌根原先称为囊丛枝内生菌根(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 VAM) ,因菌丝能在感染的根部皮层细胞内形分支的丛枝状体 (arbuscule) 以及在菌丝末端膨大形成囊泡(vesicle) 而得名,但近年来发现并非所有的丛枝菌根菌皆可于根内形成上述两种构造, 因此已改称为丛枝菌 (arbuscular mycorrhiza, AM) 。 Gigaspora 和Scutellospora 两属的丛枝菌根菌皆是将囊泡 (vesicle) 产生于根外土壤中。菌丝膨大而形成,储存能量(lipid),不是每种内生菌根菌都有,形成于细胞内或细胞间。为高度分支的特化菌丝构造,会穿透细胞壁进入植物细胞,但不破坏细胞膜,提供代谢与养分的双向传递,所有内生菌根菌皆有,寿命短,形成后数天便分解。为菌根菌主要的无性繁殖构造,具有一到多层壁,多个细胞核,可残存于土中数年,依其形成方式与壁层构造,做为内生菌根菌形态鉴定的主要依据。聚合菌可构成陆生植物的丛枝菌根(英语:arbuscular mycorrhizas),也因此被称为“AM Fungi”(Arbuscular mycorrhiza),可在植物的根中形成丛枝状体,作为养分的交换构造。许多证据显示在此共生关系中,聚合菌是绝对共生菌,须依赖植物合成的碳及能量才能生存,但有对某些物种的研究表明聚合菌可能可以单独存在。形成菌根的聚合菌广泛的分布在全世界的土壤中,和植物的根(或苔藓植物的假根)形成共生关系,它们也可以生存在盐度很高的沼泽中,和附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土管菌(英语:Geosiphon pyriformis)则是少数不与植物形成菌根的聚合菌,而是与一种称为点形念珠藻(英语:Nostoc punctiforme)的蓝绿菌形成内共生关系,在此共生关系中,球囊菌形成多核的细胞,并将念珠藻属的蓝绿菌“吞入”。过去常以“Geosiphon pyrifome”称呼此内共生体,但现在这个名称只用来专指真菌,内共生体改以“Geosiphon symbiosis”称呼。聚合菌-念珠藻的共生关系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真菌和蓝绿菌的内共生关系,它不属于地衣,因为它们涉及细胞内的连结,且就结构与演化上的证据而言这种关系比较类似丛枝菌根。在球囊菌-念珠藻共生关系中,还有一类功能不明、类似细菌的有机物(bacteria like organisms),由于这类有机物出现在球囊菌门的各分枝物种中,而被认为可能在演化的早期就已和聚合菌形成共生关系,并进一步演变成内共生。在整个系统中,念珠藻可独立生存,所以球囊菌是义务性共生者,不过聚合菌除了与念珠藻形成丛枝菌根外,也可与植物形成树状菌根,这个说法尚未获得证实,但已有若干证据支持。球囊菌门的菌丝体是多核的,通常采用无性生殖,在菌丝的末端产生直径约80~500微米的孢子(称为Glomerospores)。在某些情况中,孢子生成后会进一步形成球囊状的构造(saccule)。早期对于球囊菌门的研究多半着重在其型态及土壤中、菌根内外孢子堆的构造“球囊菌门”的概念最早是在原囊霉属(Acaulospora)及Gigaspora两个属被提出,并和接合菌门Endogonaceae下的Glomus属共同被提升为科,合为球囊霉目(属于接合菌门)。1998年Cavalier与Smith提出“球囊菌纲(Glomomycetes)”的概念,并将球囊霉目归入其中(仍属接合菌门)。后来经Schüßler对该目下部分物种小亚基rRNA(SSUrRNA)的分析发现球囊菌目可自组一个门,便将其由接合菌门移出,新成立“球囊菌门”,又因发现有能产生类似球囊霉目孢子的种类应该属于另一个更分歧的种系,而新增了类球囊霉目(Paraglomerales)、原囊霉目(Archaeosporales)与多孢囊霉目(Diversisporales)三个目,与念珠藻(Nostoc punctiforme)形成丛枝菌根的Geosiphon pyriformis即属于原囊霉目。现在的分类即是透过分子生物学的分析,不断修正才定出的。对于本门物种的分类研究尚未完成,有待继续研究,例如有些研究认为Glomus属下的许多物种应被分到其他科或属比较合适。有研究分析各种真菌rDNA的序列,发现球囊菌门在演化上是双核亚界的姊妹群。球囊菌门的化石种包括生存于志留纪晚期至泥盆纪晚期的原杉藻。医学导航 · 真菌病真菌 · 分类疾病药物(抗真菌药)

相关

  • 金刚乙胺金刚乙胺(Rimantadine)是一种抗病毒药,属于三环胺类,对A型流感病毒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且作用强于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的中枢神经副作小于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通过抑制特异蛋白的释放
  •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剂(英语:general anesthetics)是麻醉药中的一类。麻醉药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和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
  • 转染转染(英语:Transfection)是将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植入细胞的一种过程,常用来描述非病毒入侵的转基因方式,相较于转化(英语:transformation,又译转型)用于植物、细菌及癌细胞的扩散,转
  • 人体核心温度人体体温、人体正常体温(英语:Human body temperature、Normal human body temperature、normothermia、或 euthermia, )测量出的结果取决于在一天中的时间中身体内发生的变化,
  • 道兰氏医学词典多兰(Dorland's)是一个在不同媒体上(包括印刷书籍,光碟和线上内容)的家庭医学参考著作(包括字典,拼写和拼写检查软件)的品牌名称。其旗下产品为《多兰医学插图词典》(目前出版至第
  • 润肤剂润肤膏,是一种日用品,功能是润肤及护肤。润肤膏由天然物料或者石油等化学物料合成。在商品市场上定位为化妆品或药品。润肤膏在冬日令皮肤避免干燥损伤。润肤膏保持皮肤湿润,可
  • 紫色色杆菌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及无芽孢的球杆菌。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水中及土壤植物可以找到。它们会生产出紫色杆菌素。它们可以在营养琼
  •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英语:circulatory system),也称为心血管系统(英语:cardiovascular system)或血管系统(英语:vascular system)是负责血液循环,在细胞间传送养分(如氨基酸及电解质)、氧气、二氧化
  • 古虫界古虫界(学名:Excavata)是单细胞生物的一个主要超级群组,属于真核生物域,由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于2002年引入的一个新的支序亲缘学分类。古虫界包含了许多自由生存或共生的原
  • 环孢素环孢素(英语:Cyclosporine、Cyclosporine A、Ciclosporin)也称为“环孢菌素”或“环孢霉素”,是一种被广泛用于预防器官移植排斥的免疫抑制剂。它借由抑制T细胞的活性跟生长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