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克拉·巴达捷夫斯卡-巴拉诺夫斯卡

✍ dations ◷ 2025-04-26 04:22:18 #1834年出生,1861年逝世,波兰作曲家

特克拉·巴达捷夫斯卡·巴拉诺夫斯卡(Tekla Bądarzewska-Baranowska,1834年-1861年),波兰女作曲家。她与扬·巴拉诺夫斯基(Jan Baranowski)结婚,他们在九年的婚姻中育有五个孩子。1861年27岁因肺炎离开了人世,可是她的这首精致小品却足以使只有短暂生命的她流传百世。主要作品为三十五首钢琴小品,风格单纯而清丽,但她的大部分作品默默无闻,流传于世的作品仅有一首,即钢琴独奏《少女的祈祷》 (Modlitwa dziewicy)。她在波夫斯基(Powązki)公墓的坟墓里有一位年轻女子,她唱着一首名为Laprièred'une vierge的活页乐谱。她的一个女儿Bronisława于1875年被华沙音乐学院录取。金星上的火山口以她的名字命名。

流传于世的作品仅有一首,即钢琴独奏曲《少女的祈祷》()。该曲作于1856年,发表于1859年的巴黎一家音乐评论的副刊上,是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钢琴曲之一。此曲难度中等,因其浪漫而迷人的旋律为许多人喜爱。

有趣的是,芭拉诺夫斯卡从未接受过任何正式的音乐教育,写曲子只是业余的兴趣。芭拉诺夫斯卡的其他作品尚有《少女的二次祈祷》(Seconde prière d'une vierge)、《应验的祈祷》(Prière exaucée)、《记忆小屋》(Wspomnienie chatki)、《甜蜜的梦》(Słodkie marzenia)、《关于友情的记忆》(Pamiątka przyjaźni)等。

在世界音乐的圣坛里,有茂盛的参天大树,也有一些叫不上名的小花、小草。当你步入这个迷人的仙境中,你会发现,这些无名的小花草给你的感觉是异常的惊奇。她吸收极少的大地母亲的养分,而奉献给人们的却是无以伦比的欢欣和绝美,她幼小的姿身,怎能承受这变幻无常的风雨侵袭,她那柔美的娇嫩的花朵,送出幽幽淡淡的清香,这种感受是亲切、温馨和甜美的,是永远难以忘怀的。流传于世的作品仅有一首,即钢琴独奏《少女的祈祷》 (Modlitwa dziewicy)。该曲作于1856年,发表于1859年的巴黎音乐评论附件,是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钢琴曲之一。此曲难度中等,因其浪漫而迷人的旋律为许多人喜爱。在中国,几乎每个学钢琴的女孩都要学习此曲,并常常将其作为保留曲目,以便随时可以演奏。但另有一些人,则将此曲说成是“ 沙龙中的情感垃圾”。乐曲的结构极其简单,为速度适中的行板,降E大调,4/4拍子。以下行音为中心的四小节前奏之后,乐曲呈现出温婉而幽丽的主题,此后是主题的四种变奏,最后一个变奏以三连音符为主,饱含热情,这就是全曲的结尾。曲中左手所弹的和声也十分简单,只是一些属七和弦和主三和弦而已。本曲形象单纯、手法朴素,在演奏技巧上难度不大,初学者即可弹奏。俄国杰出的文学家契诃夫曾在他的著名剧作《三姐妹》中引用此曲作为配乐。

该乐曲是中级钢琴家的短钢琴作品。有些人喜欢它的迷人而浪漫的旋律,而另一些人则将其描述为“感伤的沙龙”。钢琴家兼学者亚瑟·洛瑟(Arthur Loesser)将其描述为“肮脏的肮脏产物”。

美国音乐家鲍勃·威尔士(Bob Wills)以西方摇摆风格安排了作品,并为此创作了歌词。他于1935年首次将其录制为“ 少女的祈祷”。后来,它成为许多乡村艺术家录制的标准。1930年,库尔特·威尔(Kurt Weill)和贝托特·布雷希特(Bertolt Brecht)创作的歌剧《马哈贡尼市的兴衰》中,第一幕中的场景9是讽刺性地基于该作品的钢琴演奏意味,其主题在随后的合奏中被男性合唱团引用。

在台湾,《少女的祈祷》被用作垃圾车音乐;而在新西兰,则被用作冰淇淋车音乐。日本,《少女的祈祷》被用作红绿灯给盲人过马路。

根据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副教授毕恒达,原来会使用《少女的祈祷》,是因为曾任卫生署长的许子秋恰好听到女儿演奏起这首歌,于是决定采用;《给爱丽丝》则是从德国买进垃圾车时就带有的音乐。

另外也有说法,这个点子其实是高雄医学院(今高雄医学大学)的创办人,台湾第一位医学博士杜聪明的所想的。

相关

  • 绒毛膜癌绒毛膜癌(英语:Choriocarcinoma)是一种恶性的、位于滋养层的癌症,通常见于胎盘。它属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癌症晚期情况,也属于生殖细胞瘤,并且病发于睾丸或卵巢中。主要特征是与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英语: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缩写为CDC)是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所属的一个机构,总部设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作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
  • 核酸增幅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缩写: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在短时间内
  • 马奶酒马奶酒,是一种用传统方法将马乳发酵制成的奶酒饮品。马奶酒广受居住于中亚干草原众多民族的喜爱,在游牧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包括:哈萨克人、巴什基尔人、卡尔梅克人、柯尔
  • 直接民主直接民主制是一种自古存在的民主体制,常被认为首见于原始社会。在这种体制中,每一个公民直接参与所有政策的制订,而方法是全体投票来决定,例如公民投票便是其中一种实践直接民主
  •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简称里约宣言),是一份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又称地球高峰会)在1992年发表的简短文件。里约宣言包括27条原则,旨在指导今后世界各地的可持续发展。第1条原则:
  • 将乐话将乐话是汉语族闽语支邵将语中的一种方言,也是邵将语的代表方言之一,通行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一带。将乐话是带有不少闽北语、赣语和客家语汀州片的特点,被中国语言学界归为闽
  • 多边形二面体多边形二面体是由2个多边形面组成的多面体,是一种二面体,是一种由两个共用相同的一组边的多边形面组成的多面体。在三维欧几里德空间中,如果它的面是平的,他们就会属于退化的多
  • 吴越文化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指江浙地区的地域文化,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日的苏南、江西东北的上饶地区皖南和浙江省及上海市,基本与整个吴语方言区(包括有系属争议的徽语)相吻合。吴
  • 195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六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VI Olympic Winter Games,法语:les VIes Jeux olympiques d'hiver,挪威语:de 6. olympiske vinterleker),于1952年2月12日至25日在挪威首都奥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