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帕特森

✍ dations ◷ 2025-05-19 07:50:58 #1745年出生,1806年逝世,美国宪法签署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苏格兰-爱尔兰裔美国人,安特里姆郡人,新泽西州参议员

威廉·帕特森(1745年12月24日-1806年9月9日,英语:William Paterson),是一名新泽西州的政治家、美国宪法签署人以及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此外,1790年至1793年,他还担任新泽西州的第二任州长。

威廉·帕特森出生于北爱尔兰安特里姆县,在他两岁后搬家到美国,并在14岁时入学新泽西州大学(现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他跟随律师理查德·斯托克顿(英语:Richard Stockton (Continental Congressman))学习法律,并在1768年获得律师执照。之后,他被选为新泽西州桑莫塞县的代表,参加新泽西州的首次省级议会,并担任秘书,负责记录1776年《新泽西州宪法(英语:New Jersey State Constitution)》。

在美国独立后,1776年至1783年,帕特森当选为首位新泽西州检察官(英语:Attorney General of New Jersey),期间负责维持法律和法令的执行,并塑造自己为州内的最重要的律师之一。1783年,他代表新泽西州参加费城制宪会议,并提交新泽西方案,其提出主要是对之前弗吉尼亚州代表提出的弗吉尼亚方案的回应,该方案中设计的两院制联邦国会中两个议院(即今天的联邦众议院和联邦参议院)成员名额均是通过各州人口多少按比例分配。在康涅狄格州提出的康涅狄格妥协方案后,各州签署了美国宪法。

1789年,帕特森成为美国参议院议员,并强烈支持联邦党。作为一名参议院司法委员会(英语:Senate Judiciary Committee)成员,他在起草《1789年司法法案(英语:Judiciary Act of 1789)》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亲自撰写了法案前九章内容),并最终建立了美国联邦司法体制。次年,他辞去参议员职位,进而继任威廉·利文斯顿担任新泽西州州长(英语:governor of New Jersey)。在州长任上,他的兴趣聚焦在塑造适应新形势的新泽西州法律和法令改革,他甚至出版新泽西州的一些法律和法庭改革修改方案,一些随后被新泽西州议会批准实施。

1793年2月27日,乔治·华盛顿提名帕特森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接替托马斯·约翰逊的席位。然而次日华盛顿就撤销这一决定——他意识到《1789年司法法案(英语:Judiciary Act of 1789)》是在帕特森担任参议员时期通过的,这一提名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六款(“无被选资格(英语:Ineligibility Clause)”)。所以,在帕特森参议员资格结束后,1793年3月4日,华盛顿重新提名了帕特森。帕特森立即获得了参议院的批准,并赴任。

在最高法院任上,他就面临了棘手的威士忌暴乱,一些西宾夕法尼亚的农民因反抗联邦政府在威士忌酒上征税。总统华盛顿派遣民兵组织成功镇压了叛乱,而联邦最高法院也首次解释宪法使用,确定如何在国内暴动中使用军队。在他的职业人生中,帕特森始终视法律优先于政府,这个原则正是他撰写到美国宪法中的。

早在1803年,他经历了一次车祸并在之后深受后遗症。1806年9月9日,帕特森死于任内。他葬在纽约州奥尔巴尼的奥尔巴尼乡村公墓(英语:Albany Rural Cemetery),埋在这个公墓中的还有大法官鲁弗斯·威勒·派克汉姆(英语:Rufus Wheeler Peckham)和总统切斯特·亚瑟。

在他去世后,新泽西州的帕特森和威廉·帕特森大学均以他命名。

相关

  • 兵曹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在隋唐时已设置,属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至清末,此制历代沿袭,但职权则
  • 扎克雷起义札克雷暴动(法语:Grande Jacquerie)是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在法国北部的人民起义。这场以巴黎北部瓦兹河河谷为中心、1358年初夏发生的暴动在数周之后,起义军就因领袖吉约姆·卡尔(英
  • 卡尔海因茨·伯姆卡尔海因茨·伯姆(德语:Karlheinz Böhm,1928年3月16日-2014年5月29日),奥地利演员、慈善家,以电影《茜茜公主》中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一角为人熟知。卡尔海因茨·伯姆
  • 东海林太郎东海林太郎(1898年12月11日-1972年10月4日),1936年起从职歌手。一直以来以其直立不动一本正经的演唱方法赢得了日本国民的喜爱,尤其为战前最具代表性的歌手。1898年,出生于秋田县
  • 命令与征服 红色警戒2:尤里的复仇《尤里的复仇》是《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的正统资料片,讲及苏联在红色警戒2中战败后,尤里意欲使用自己发明的心灵控制科技来统治全世界和苏联和盟军亦敌亦友的关系。躲藏的尤
  • 全元起全元起,生平不详,约为南北朝齐梁间人,《隋书》〈经籍志〉作全元越,南史作金元起,今从《旧唐书》、《新唐书》改。事见《南史》〈王僧孺传〉:“僧孺工属文,善楷隶,多识古事。侍郎全元
  • 信仰的胜利《信仰的胜利》(德语:)是由德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于1933年执导的第一部黑白纪录片影片。它在希特勒的支持下拍摄于1933年8月30日到9月3日,内容为纽伦堡全国党代会集会场的
  • 西比拉神谕西比拉神谕是由传说中的古希腊女预言师西比拉在陷入狂乱状态时作出的预言的集合,用希腊语写成。现存的有14本书和8本残卷作成时间估计公元2世纪至6世纪。在早期传说中西比拉
  • 徐自华徐自华(1873年-1935年),原名受华,字寄尘,号忏慧,出生于浙江石门(今桐乡县),清朝末年南社女诗人,革命人士,曾任职女校校长;她是秋谨的亲密好友,因此受到史学界的关注。徐自华自幼成长于官宦
  • 潘氏娴潘氏娴(越南语:Phan Thị Nhàn/.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