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湖

✍ dations ◷ 2025-04-03 16:33:33 #维多利亚湖
维多利亚湖(英文:Lake Victoria,又名Victoria Nyanza)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面积68,870平方公里,仅次于苏必略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淡水湖。如果依含水量来比较,维多利亚湖共有2760立方公里的淡水量,排名世界第七。维多利亚湖的水源主要来自直接降雨及数千条的小溪流。流进维多利亚湖的河流中,最大的是卡盖拉河,由维多利亚湖的西岸进入维多利亚湖。维多利亚湖是白尼罗河(世界最长河尼罗河支流)的源头,由维多利亚湖北岸的金贾流进白尼罗河。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由非洲三国: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所拥有,目前这三国在维多利亚湖畔都有不错的观光业发展。维多利亚湖湖域呈不规则四边形,南北最长有337公里,东西最宽有240公里,整个湖岸线长约有3220公里,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已知的最深处有82米),为非洲最大的内陆渔场。维多利亚湖得名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由欧洲人中第一个找到维多利亚湖的约翰·汉宁·斯皮克所命名,他于1859年在和理查·波顿寻找尼罗河源头时发现。维多利亚湖的地质史经过了许多变化,从目前较浅的情形,演变为可能会形成比现在小很多的湖。由维多利亚湖底下采集的核心様本(英语:core sample)得知从维多利亚湖形成后,至少干涸了三次。干涸周期可能和第四纪冰河时期造成的全球降水减少有关。维多利亚湖曾在17,300年前干涸,在14,700年前又开始重新进水。以地质学的观点来看,维多利亚湖相当的年轻,当时是因往西流的水道被上流流下的大型岩石塞住所形成。维多利亚湖的地质史也可能造成其以慈鲷为特征的戏剧化生态,正如非洲大湖地区的其他湖泊一様,不过有些研究者质疑此观点,认为若有相关证据,维多利亚湖应该会较小、较浅、较混浊,盐度也较高,和现今维多利亚湖物种可适应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维多利亚湖水位不深,河流的进水量有限,而且相较其体积而言,其表面积较大,都使维多利亚湖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关于维多利亚湖的最早记载来自往来非洲内地的阿拉伯商人,他们到处奔波,寻找黄金,象牙,奴隶等商品。1160年代,一张名为Al Adrisi的地图就明确标明了维多利亚湖的准确位置,并将其标为尼罗河的源头。1858年,英国探险家约翰·汉宁·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成为看见维多利亚湖的第一个欧洲人,当时他正同同伴理查德·伯顿为英国殖民当局寻找尼罗河的源头,并探索战略资源。斯皮克一看见如此宽广的水面即认定他找到了尼罗河之源,他以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命名了此湖。伯顿当时正因病在更南的坦噶尼喀湖畔休养,听到斯皮克宣布此湖为其个人发现时怒不可遏。两人公开决裂,引发的争吵不仅限于学术界,更引起了各位探险家的关注,因为他们想证实或者否认斯皮克的论断。著名的英国传教士兼探险家戴维·利文斯通后来在探险中偏向西方过多而误入了刚果河流域,因此未能证实斯皮克的发现。最终美国探险家亨利·莫顿·斯坦利确认了斯皮克的发现,并做了环湖考察。在湖的北岸他发现了利庞大瀑布。据说在此次探险中他在坦噶尼喀湖边的营地碰见了病馁的大卫·利文斯敦,他对利文斯敦说的第一句话“阁下就是利文斯敦博士么?”(Dr. Livingstone, I presume?)后来颇为出名。维多利亚湖周边是世界上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湖泊的周边遍布着城镇村落,对于这些数以百万计的人民来说,湖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现在维多利亚湖的生态系统也相当糟糕。自1950年代起,尼罗河鲈鱼被引入湖中,原意是想增加湖区渔业的产出。但是这种鲈鱼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数百种当地特产物种自此灭绝。更糟的是,本来不错的鲈鱼产量后来也急剧下降。不过正因为这些尼罗河鲈鱼被过渡捕捞,一些特产物种反倒开始回升。另一个影响到本地生态的问题是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入侵物种水葫芦。这些水生植物是聚集而生,影响了交通,捕鱼,水力发电和生活饮水。1995年,90%的乌干达沿岸都被这种植物阻塞。由于机械和化学办法似乎都不起作用,人们只好培育一种以水葫芦为食的象鼻虫(Neochetina eichhorniae)并放到湖内,再加上1997年及1998年圣婴现象带来高水位,以及大风及强降雨破坏此植物,以及水质、优养化改善等因素,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若上述控制措施持续的话,水葫芦会继续的减少。维多利亚湖的污染情形也很严重,主要是来自流进湖内的未处理污水,其中包括工业及生活的废水,以及来自农场的肥料及化学物质。维多利亚湖盆地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乡村地区,其沿岸有许多城市及乡村,其中的工厂直接排放废水到维多利亚湖,而其中的都市也排放未处理污水到进入维多利亚湖的河中,因此造成维多利亚湖的优氧化,更有助于水葫芦的入侵。维多利亚湖因为优氧化产生了大量的莹蚊,当地人用煎锅扑捉蚊子并吃掉。在位于乌干达金贾的地方是维多利亚湖的唯一流出口,白尼罗河在此形成。12000年前,一个天然的石堰形成。1952年,英国的工程师炸开石堰,并计算维多利亚湖水流,设法保持原有水平,称为协议曲线(agreed curve),最大体积流率依维多利亚湖的水位而定,体积流率范围在300至1700立方米每秒(英语:Cubic metre per second)。2002年,乌干达政府在世界银行的协助下,在此建立第二座水电站Kiira 水力发电厂(英语:Kiira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2006年,维多利亚湖水位达到80年低位,住在肯亚内罗毕的独立水文学家Daniel Kull计算发现乌干达释放的水量是之前协议值的两倍,是造成维多利亚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自1900年代起,维多利亚湖渡轮(英语:Lake Victoria ferries)成为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之间的重要交通工具。湖畔主要港口有基苏木、姆万扎、布科巴、恩德培、贝尔港和金贾。在1963年肯尼亚独立之前,最快,数量最多的渡轮维多利亚MV(英语:MV Victoria (1959))属于英国皇家邮轮。在1966年时开始有MV Uhuru(英语:MV Uhuru)及MV Umoja(英语:MV Umoja),也开始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之间的火车渡轮。1996年5月21日MV Bukoba(英语:MV Bukoba)渡轮在维多利亚湖沉没,死亡人数在八百到一千人之间,是非洲最大的水上灾害之一。

相关

  • 构拟历史语言学(英语: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称越时语言学或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演化语言学,是由弗迪南·德·索绪尔创立的一门研究语言变化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在
  • 语源学语源学(英语:Etymology,希腊语:ετυμολογία),是一门研究字词来源的学科。英语的“Etymology”一词本身源于“希腊语:έτυμος”(真实)与“希腊语:λόγος”(字、理性或
  • 阿道夫·布特南特阿道夫·弗里德里希·约翰·布特南特(德语:Adolf Friedrich Johann Butenandt,1903年3月24日-1995年1月18日)是一位德国化学家。1903年生于不来梅逝于慕尼黑,193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 鞠 躬鞠躬(1929年11月22日-),原籍安徽绩溪,生于上海。中国神经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现为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 GTPGTP可以是:
  • 冠醚冠醚是一种杂环有机化合物,包含有多个醚基团。最常见的冠醚就是乙撑氧的低聚物,其中重复的单位是乙烯氧基(-CH2CH2O- 可看作是环氧乙烷断裂碳氧键后的剩余基团)。这一系列中最重
  • 雨层云雨层云(学名:Nimbostratus,缩写:Ns),属于低云族。其学名合成自拉丁语的nimbus(“雨云”)和stratus(“层状的,层云”)。雨层云覆盖全天,云体厚而呈暗灰色,常伴随持续性的降雨,也叫“雨云”
  • 圣马力诺指数在星际政治中,圣马力诺指数是一个评估从地球向可能的智慧生命发出信号带来的威胁程度的指数。该指数由伊凡·艾尔玛(匈牙利语:Almár Iván)在2005年圣马力诺的一个会议上提出。
  • 蒂科钦大屠杀蒂科钦大屠杀是1941年8月25日发生在波兰蒂科钦的屠杀犹太人事件。在屠杀事件中,该镇的犹太居民被德国别动支队(英语:Einsatzkommando)杀害。苏联和德国入侵波兰期间,蒂科钦镇依据
  • 穆彰阿穆彰阿(满语:ᠮᡠᠵᠠᠩᡤᠠ,穆麟德:mujangga,太清:mujangga,大词典:muzhangga;1782年-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别号云浆山人,郭佳氏,满洲镶蓝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是广泰。嘉庆十年(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