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多维列世(英语:Llandovery)是志留纪的第一个世,开始于4.44亿年前,结束于4.33亿年前。兰多维列世在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之后。该灭绝事件灭绝了85%的物种,使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兰多维列世时期,珊瑚大量繁殖形成大片的珊瑚礁,并持续到泥盆纪时期。泥盆纪时海水温度上升,珊瑚大片死亡。兰多维列世末期发生艾尔维肯灭绝事件(英语:Ireviken event),灭绝了50%的三叶虫和80%的牙形石。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后,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大片大陆被重新淹没。幸存的物种大量繁殖,生物多样性开始回升。此时生物群落分布广泛但物种较为单一。
兰多维列世以英国威尔士卡马森郡兰多弗里(英语:Llandovery)地区命名。志留纪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位于苏格兰邓弗里斯-加洛韦地区。兰多维列世下边界定在笔石最初出现的地方,上边界目前定在疑源类动物5号生存带与最后出现的位置之间,但有人主张把上边界定在艾尔维肯2号基准点稍上,与笔石生存带末端相近。
兰多维列世下分鲁丹期、埃隆期和特列奇期。
在北美洲,有时人们会把兰多维列世分为以下两期:
在爱沙尼亚,兰多维列世被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在中国和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兰多维列世的孢子植物化石,但此时维管植物尚未出现。
2020年人们发现了生活在4.37亿年前的早期蝎子,是已知最早的陆地生物。其呼吸器官结构证明它能在陆地上生活。
兰多维列世的珊瑚礁比今天的大得多,且能在高纬度生长。珊瑚的共生体在此时期不断进化。但是泥盆纪时期水温上升,珊瑚大片死亡。
艾尔维肯灭绝事件是志留纪三次小型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中的第一次,其余两次分别是穆德灭绝事件(英语:Mulde event)和劳阶灭绝事件。
灭绝持续了二十万年,跨度达到整个文洛克世(英语:Wenlock_Epoch)。灭绝分为八个周期。前四个周期循环长度是31,000年,与米兰科维奇循环吻合。第五、第六个周期的长度分别是16,500年和19,000年。最后两个周期循环长度与米兰科维奇循环长度差值更大,吻合可能性更低。
此次灭绝从深海开始,并蔓延到浅海。其中,笔石、牙形石和三叶虫灭绝数量较多。三叶虫有50%灭绝,而牙形石灭绝了80%。
第一个灭绝周期结束时,δ13C(英语:Δ13C)从+1.4‰上升到+4.5‰,δ18O从−5.6‰上升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