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斯梅林(挪威语:Rosemaling)或称乐施梅林、装饰彩绘、玫瑰彩绘或花卉彩绘等,是一种发源自挪威乡村地区的传统民俗艺术,以其鲜明色彩、漩涡型纹路和花卉装饰图案为特征,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于各类器具、服装、建筑外观或室内装潢的美化。尽管在字面意义上常被解读为“玫瑰”,但其所使用的点缀图案并不限于单一花种,甚至也可加入花草之外的元素。除了起源地挪威外,乐斯梅林彩绘也已随着挪威裔移民(英语:Norwegian American)而流传到美国。
乐斯梅林最早源于挪威东部的低地势区域,尤其是泰勒马克和哈林达尔(英语:Hallingdal)一带,但也可能包括诺美达尔(英语:Numedal)、塞特斯达尔(英语:Setesdal),以及西阿格德尔郡、霍达兰郡、松恩-菲尤拉讷郡和罗加兰郡等地的村落。出现的时间约为1750年代,巴洛克、洛可可等上流社会的艺术风格在此时期传入了挪威的乡村地域。
乐斯梅林在设计上大量运用C字形和S字形的笔画、特殊漩涡状花纹、流动状线条、花卉图案和精巧鲜明的色泽,有时还会加入草写字符、动物或人物图案。以创作乐斯梅林维生的人通常是中低收入的老百姓,他们接受了同业公会的培训后,便在各个乡镇间四处旅行,替教会或富裕人家彩绘教堂或家具,借此赚取薪饷、甚至仅是一求膳宿温饱,但这种彩绘艺术也因此得以跨越地理的藩篱、传播到山脉彼端的挪威西部。一旦脱离了公会影响后,这些艺术家就独立开发新的灵感或创作构想,因而生成了多种带有浓烈地方色彩的彩绘,当中以泰勒马克、哈林达尔、罗加兰三大风格为主流,此三地发源的装饰彩绘均因其优良的品质而闻名遐迩。随着更多的地区接触到乐斯梅林之美,挪威各处的乡村也纷纷群起仿效,未受过城市公会训练的业余艺术家开始自发性地推出自制手艺品,例如小酒杯或置物盒等。然而,乐斯梅林在1860至1870年代间一度退出流行。
乐斯梅林与叶形装饰(英语:acanthus (ornament))之间存在许多可比之处,常用于前者之中的C形和S形线条便是从巴洛克、洛可可时期的叶形装饰中激发灵感。而乡村教堂(例如供坛背壁(英语:reredos)和讲坛(英语:pulpits))和住家(例如橱柜)中出现的叶形装饰,也涂成像乐斯梅林一样的明亮色彩。然而,城市建筑使用的叶形装饰通常会在表面镀金,而乡下地方的叶形装饰因为比城市更难取得金箔,因此大多改用当地社区风行的色彩(例如挪威传统服饰布纳德所用的颜色)。
有一项关于乐斯梅林的轶事,叙述1940年至1945年间,在纳粹德军武装占领挪威(英语:German occupation of Norway)、一旦展示挪威旗帜或纹章就可能招致牢狱之灾或死刑的年代里,挪威市民将“H”和“7”的字样隐藏在乐斯梅林彩绘的中间,以对他们流亡海外的国王——哈康七世和挪威皇室表达支持,而德国占领军并未发现其中的玄机,因此见到市民展示这些彩绘时也没进行干预。印有此类乐斯梅林的圣诞卡特别受到欢迎,不但免于被战争摧残的命运,并且在历史中留下记载。
挪威裔美国人(英语:Norwegian American)是将乐斯梅林艺术引入美国的重要推手,当中有许多人的祖籍即为乐斯梅林文化发展完善、扎根深厚的地区。挪威移民赴美时,经常携带绘有乐斯梅林花纹的行李箱或家当远渡重洋,当中甚至有些人就是乐斯梅林彩绘师。然而由于1860年代乐斯梅林开始式微的缘故,这些第一代移民对于乐斯梅林在美发展的贡献并不大。
20世纪后,美国乐斯梅林文化得到了起死回生的机会。第二代、第三代或之后的挪裔美国人对于父母辈、祖父母辈遗留的乐斯梅林传家宝产生兴趣,使这项传统艺术得以在美国重新开花结果。珀·李森(英语:Per Lysne)是位对此贡献显著的第一代美国籍挪威人,他在挪威受过乐斯梅林绘画技术的训练,20世纪初移民美国后,改至威斯康辛州的斯托顿(英语:Stoughton, Wisconsin)担任马车彩绘师。1930年代的李森由于遭遇经济大萧条、事业受到波及,因此又开始从事乐斯梅林的彩绘。
如今,美国许多地区都有开设乐斯梅林的画室和教学班,并由民间成立的乐斯梅林协会赞助相关的课程和美术比赛。此外,2013年迪士尼经典动画长片《冰雪奇缘》的制作团队也广泛地将乐斯梅林作为美术设计元素、融入角色服装、片中场景等数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