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

✍ dations ◷ 2025-07-22 22:13:41 #文学批评,英格兰文学,美国文学,新批评

新批评(英语:New Criticism)是一种关注文本主体的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学研究应以作品为中心,对作品的语言、构成、意象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新批评从来便不是一个统一的流派,是由后来的文论史家对20世纪20、30年代以来在英美新兴的批评倾向的一种概括。在英国以I·A·瑞恰慈、威廉·燕卜荪、F·R·利维斯(F. R. Leavis)为代表,在美国以约翰·克罗·蓝色姆(John Crowe Ransom)、克林斯·布鲁克斯、艾伦·泰特、罗伯特·潘·沃伦、W·K·维姆萨特(William Kurtz Wimsatt, Jr.)、R·P·布莱克穆尔(R. P. Blackmur)为代表。

多数论者倾向于将新批评的历程分为三个接段:初始期(1910-30)、形成期(1930-45)和极盛期(1945-57),文森特·利奇(Vincent Leitch)则提出第四个阶段:惯常期(60年代至今)。

大致说来,新批评的主张是文学批评应以作品为中心,反对把作品当作作者与读者的中介,也就是评论一首诗歌时,可以不管它是谁写的,关于作者的一切(如生平、历史、社会背景等等)只是作品的外部范畴。

T·S·艾略特在1919年至1923年间发表了一系列批评论文,阐述他对于诗歌的见解,他认为“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不应着眼于诗人,而应着眼于诗篇”,是英美新批评的先声。

I·A·理查兹认为,文学文本是由文学语言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他首次提出了语言两分说,即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不同:文学语言着重于情感而不在实证,科学语言依靠辞典意义(denotation),文学语言则依赖引申意义(connotations)。而“文学作品是独立的认识客体的主张”,为新批评建立了理论基础。

蓝色姆在著名的《诗歌:本体论札记》()里,将本来是哲学术语的“本体论”运用于他的文学理论。他认为诗是一种具有存在秩序的本体。世界是由许多松散事物所构成的组合体,艺术和诗歌的任务,便是要传达关于事物“无穷无尽的多样性”的认识。蓝色姆关于诗歌的本体论可视为新批评的理论核心。

蓝色姆的学生艾伦·退特,是新批评的主将之一。他在《诗的张力》()提出诗的外延(extension)与内涵(intension)两种概念,即词语的本义与引申义,我们能从诗的外延及内涵之间找到全部意义的统一体:即“张力”(tension)。退特的张力说将诗歌的批评的导向内部研究。

同样是蓝色姆的学生,布鲁克斯主要的成果是将新批评的原理具体化,新批评的操作原则,在处理诗的结构上,要把握“反讽”(irony)和“诗的戏剧化结构”(poem as drama);处理诗的语言,要把握“含混”(ambiguity)和“悖论”(paradox)。另外,他反对将诗歌以意译的方式将其简单化,认为这样是一种“意释误说”(heresy of paraohrase)。内容与形式是一种辩证的构成体,应全面的对诗歌的内容、形式、结构、意向、词语等等进行分析,许多好的诗歌不是只有单一意义的。布鲁克斯和蓝色姆另一位学生沃伦合编的《理解诗歌》(),成为40至60年代的美国大学的文学教材,新批评在普遍而具体的操作下,读者对于一首诗歌的态度着重于“如何写”更甚于“写什么”。布鲁克斯与沃伦后来又合编了《理解小说》(),将新批评的方法运用于小说上,却没有达到预期,突显了新批评的局限性,也就是二战后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的批评之处。

二战之后,维姆萨特与门罗·比厄兹利(Monroe Beardsley)合著两篇著名论文《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意图谬见”强调,作品的意义与作家的意图不相干,不能将作家在其他场合(如谈话、日记、书信等)的意图强加于作品中,也就是说,在研究作品时,作品之外的一切是完全不需要考虑的。而“感受谬见”则强调读者的感觉不一定可靠,有时读者的动情是误读了文学作品。“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确立了文本的核心地位。

新批评的分法论主要是细读(close reading),理查兹在《实用批评》()里提出诗的四个意义:意识、情感、语气、意向,好诗的结构具有张力,语言充满反讽、悖论、含混,唯有透过细读才能真正的掌握一首诗。理查兹的学生燕卜荪著有《七种类型的含混》()更竭心尽力挖掘了诗歌的语言内涵,提出了诗歌的七种歧义性。

同样是形式主义,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都同样关注文本的主体,区分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强调诗的动态结构,但俄国形式主义主张内容只是作为形式的一个方面而存在的,比起新批评而言更倾向于形式主义。而整个形式主义的脉络可上溯至18世纪末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及美学思想,尤其是康德美学。因此蓝赛姆要回到“想像与理性共居的真实世界”,理查兹“想像力与知识力协调统一”等主张,皆可说上承于康德。另外,新批评与解构主义有着近似的主张:两者都同样的将“作者”给排除了。只是新批评偏向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一切意义均在文本之中,解构主义则倾向非逻各斯中心主义:文字之外无意义。

相关

  • PPM百万分率(英语:parts per million,缩写作ppm),定义为百万分之一,1ppm即是一百万分之一。可以用在衡量生产品质及医学、化学的计量上,例如对客户的出货ppm保证在30ppm以下,公司内制程
  • 金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学名: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型细菌。工业上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蛋白质A——抗激素化学分析中的细胞壁组成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显
  • 自行车高速公路自行车高速公路是指路面平坦宽阔、专门用于骑自行车的城市间交通线路。虽然线路两边不是全封闭的,但因为全程没有交叉路口,所以不用设置红绿灯。由于自行车高速公路禁止行人行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俄语:Коммунистич
  • 布拉索斯河布拉索斯河(Brazos River)是美国长度第11长的河流。若以新墨西哥州的寇里县的Blackwater Draw作为源头计算的话,全长2060公里。最终在德克萨斯州南部注入墨西哥湾。流域面积116
  •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在 统计学中, 以查尔斯·斯皮尔曼命名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经常用希腊字母 ρ {\displaystyle \rho } 的样本, 个 原始数据
  • 抛物线指标停损点转向操作系统(英语:Stop And Reverse,缩写:SAR),1978年在美国机械工程师、技术分析师威勒斯·威尔德(J. Welles Wilder)的著作《技术交易系统中的新观念》里提出,原名为抛物线
  • 鸿鸿鸿鸿(1964年10月23日-),本名阎鸿亚,台湾诗人、导演与艺术家。1964年生于台湾台南。板桥高中、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现为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系专任助理教授。曾任《现代诗》、
  • 土屋麻美土屋麻美(又译为土屋朝美、别名:つちや あさみ、1994年7月7日 - )是日本山梨县出生的AV女优。隶属于ユニティプロモーション。在2014年初次出道的萝莉系的企划个体AV女优。喜欢
  • 杰瑞·巴特勒小杰瑞·巴特勒(英语:Jerry Butler, Jr.,1939年12月8日-)是美国灵魂乐创作歌手、制作人、音乐家与退休的政治人物。他因身为R&B合唱组合印象合唱团的主唱而闻名。在离开合唱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