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态金属

✍ dations ◷ 2025-10-30 03:02:04 #非晶态金属
非晶态金属(英语:Amorphous metal),是指在原子尺度上结构无序的一种金属材料。大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很高的有序结构,原子呈现周期性排列(晶体),表现为平移对称性,或者是旋转对称,镜面对称,角对称(准晶体)等。而与此相反,非晶态金属不具有任何的长程有序结构,但具有短程有序和中程有序(中程有序正在研究中)。一般地,具有这种无序结构的非晶态金属可以从其液体状态直接冷却得到,故又称为“玻璃态”。所以,非晶态金属又称为“金属玻璃”(Glassy metal、Metallic Glass)、“玻璃态金属”、“液态金属”(Liquid metal)或大块金属玻璃(Bulk Metallic Glass,BMG)是一种具有较低冷却速度极限的非晶态金属,所以该种金属合金可以制备出尺度超过1毫米的金属片或金属圆柱。制备非晶态金属的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固相烧结法、离子辐射法、甩带法(连续铸造(英语:continuous casting)法其中一种)和机械法。由于铁基非晶态金属不具长程有序结构,其磁化及消磁均较一般磁性材料容易。因此,以铁基非晶合金作为磁芯的非晶合金变压器,铁损(即空载损耗)要比一般采用硅钢作为铁芯的传统变压器低70-80%,对电网节能降耗有积极作用。。1960年,W. Klement (Jr.), Willens 和 Duwez 首次制备观察到了世界上第一块金属玻璃材料—— (Au75Si25)合金。 早期发现具有玻璃形成能力的合金均是在急速冷却下制备(降温速率在1百万开尔文每秒, 106 K/s),阻碍结晶过程。 为了达到冷却速率阈值,这类材料的形貌在某个维度上要足够小,典型的如带状、箔状、线状等,其厚度要小于100微米。1969年,发现合金77.5% 钯、6% 铜、16.5% 硅的玻璃化临界降温速率仅在 100 到 1000 K/s之间。1976年, H. Liebermann 和 C. Graham 发展一类新型非晶金属制备方法,通过单辊甩带机实现骤冷 实验中采用的合金由铁、镍、磷和硼构成。在1980年代初投入商业应用,是低损耗输电变压器的核心构件(非晶合金变压器)80年代初,通过热冷循环处理后的表面刻蚀,Pd55Pb22.5Sb22.5合金形成的玻璃态块材直径达到5毫米。1988年,发现镧系、铝系和铜系合金有着较高的玻璃形成能力。90年代,新型合金的玻璃态临界降温速率降至1K/s。这一降温速率在普通的模具浇铸法中即可实现。 这些块状的非晶合金铸件厚度可达数厘米(最大厚度与合金种类相关)。玻璃形成能力最强的合金来自锆系和钯系。铁系、钛系、铜系、镁系等合金的也具备玻璃形成能力。 许多非晶合金的形成借助了一类的“混合效应”。

相关

  • 体温计医疗温度计,又称体温计、探热针,是拿来量测人体温度用的仪器。可用来量测口腔温度、腋下温度或是肛门内的直肠温度。传统的水银式医疗温度计工作方式与气象用最高温度计相同。
  • 死产死产,或称为胎死腹中,通常定义是在怀孕之后的胎儿死亡。描述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即死亡的现象。死产可能导致母亲的内疚。死产和流产不同,流产是指早期妊娠失败,胎儿出生后死亡。导
  • 止痛剂镇痛药(Analgesic)是指能缓解痛的一类药物。该词起源于希腊语中的"an"(意即“没有”)和"algos"(意即“痛”)。镇痛药通过不同的机理作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对痛觉中枢有选择性抑
  • 232.0377(4)6d2 7s22, 8, 18, 32, 18, 10, 2蒸气压第一:587 kJ·mol−1 第二:1110 kJ·mol−1 第三:1930 kJ·mol主条目:钍的同位素.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
  • Times Higher Education《泰晤士高等教育》(英文全称:Times Higher Education,英文简称:Times Higher或THE),原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英文全称: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英文简称:The Time
  • 玛雅文字玛雅文字是中部美洲前哥伦布时期玛雅文明的文字系统,也是目前唯一被基本破译的中部美洲文字(英语:中部美洲文字)。最早的玛雅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前3世纪瓜地马拉的圣巴特罗(英语:San
  • 心理药物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四甲基氯化铵四甲基氯化铵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C4H12N+Cl−。可用作相转移催化剂、模板剂、极谱试剂或贵金属的分离试剂。电解四甲基氯化铵的水溶液,可以得到四甲基氢氧化铵。
  • 长枝吸引效应长枝吸引效应(英语:Long branch attraction, LBA),意指在分析亲缘关系时,发生将高度不相似的支系(即具有长枝者)分群在一起的现象。长枝吸引效应形成的原因为:最相似的支系将优先被
  • 不等鞭毛门 (Heterokonta)不等鞭毛总门(学名:Heterokonta)旧为不等鞭毛门,是真核生物的主要演化支之一,已知的下辖物种超过10万个物种,当中大多数属于藻类,从多细胞的大型藻类海带,到单细胞的各种浮游硅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