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齿兽类
✍ dations ◷ 2025-08-13 05:01:43 #二齿兽类
二齿兽下目(Dicynodontia)是群似哺乳爬行动物,属于兽孔目异齿亚目。二齿兽类是一群体型从大型到小型、长者两支长牙的草食性动物。它们也是最成功且多样性的兽孔目(不计算哺乳类的状况)动物,已知超过70属,大小从老鼠到象都有。二齿兽类的头骨有高度特化的特征:轻但强壮、头骨后方的颞颥孔变的较大,可容纳更大的下颌肌肉。头骨与下颌的前段通常是狭窄的、缺乏牙齿;原始物种的嘴部前段仍有牙齿。嘴巴前部有者角状的喙状嘴,就像乌龟与角龙类一样。当嘴巴闭起时,下颌闭起产生的强力切割动作,让二齿兽类可处理坚硬的陆生植物。许多属拥有一对长牙,可能是种两性异形的特征。二齿兽类的身体是短、笨重、水桶腰,四肢强壮。大型物种(例如恐齿龙兽)的后肢直立于身体之下,但前肢的肘部弯曲。肩胛骨与肠骨都是大而粗壮。尾巴很短。二齿兽类在二叠纪中期首次出现,在一阵快速的演化辐射后,成为晚二叠纪最成功且繁盛的陆地脊椎动物。在这段期间,它们占据大量多样性的生态位,包括大型、中型、小型、与短腿穴居的动物。只有两科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其中的水龙兽科是三叠纪最早期(印度阶)最常见且广布的草食性动物。这些中等大小动物演化出肯氏兽类,最后被肯氏兽类取代。其中的肯氏兽科是体型笨重、接近猪到牛大小的草食性动物,是奥伦尼克阶到拉丁阶期间的最繁盛且广布的动物。到了卡尼阶,肯氏兽科被犬齿兽类的横齿兽科(Traversodontidae)、三棱龙类超越。在三叠纪晚期(瑞替阶),可能因为逐渐的干燥,它们迅速地衰落,而大型草食性动物的位置被蜥脚形亚目恐龙所主导。随者二齿兽类的衰落与灭亡,合弓纲不再是大型优势草食性动物。直到古新世中期,犬齿兽类的直系后代哺乳类兴起,在恐龙灭亡后快速地繁盛、多样化。过去认为二齿兽类在三叠纪末期完全绝种。但是最近的证据显示二齿兽类在冈瓦那大陆南部(现在昆士兰)存活下来。如果属实,这将是地质历史上的另一个“拉撒路物种”(Lazarus taxon)实例;拉撒路物种意思是那些在化石纪录中突然消失又出现的物种。以下支序图取自于Mikko's Phylogeny Archive网站的整理:始二齿兽Colobodectes内齿兽科金氏兽科罗伯特兽科Emydopoidea科锯齿兽科无齿兽科PropelanomodonGeikiidae科Odontocyclops水龙兽科二齿兽科恐异齿兽?山西兽科?史达勒克兽科肯氏兽科
相关
- 致幻剂迷幻剂是药理学上对迷幻药物、游离药物和谵妄药物的统称。这类精神药物产生的作用主要是使人产生幻觉,即改变人的知觉、思维、情绪以及意识。最根本的致幻剂是迷幻药物,游离药
- 离解离解又称解离,在化学中,指化合物分裂而形成离子或原子团的过程。例如,醋酸(CH3COOH)溶于水,离子键断裂即形成醋酸根离子(CH3COO−)。而其中的氢原子则变为一个氢离子(实际上是一个质
-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违反直觉的是,一个不变的引力场自身是不会产生压力或拉力的。一个在这样环境中的自由落体的物体所
- 罗丹美术馆罗丹美术馆(法语:Musée Rodin)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的美术馆。于1919年开幕,馆中展示著名雕刻家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48°51′19″N 2°18′57″E / 48.85528°N 2.31583°E /
- 滤泡卵泡是女性生殖生物学的基本单位,生长于卵巢之中的它们是一个个圆球状的细胞聚合体。每个卵泡之中都会有一个卵母细胞(也就是卵子的原形)。这些结构在经过周期性的生长和发育之
- 劳伦斯·雷席格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1961年6月3日-)昵称赖瑞(Larry),是一位美国学者暨学术与政治的行动主义者,以提倡减少版权、商标、射频频谱上,特别是在科技应用方面的法律限制而出名
- 亚瑟·凯莱阿瑟·凯莱(英语:Arthur Cayley,英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
- 数学物理学数学物理是数学和物理学的交叉领域,指应用特定的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学的某些部分。对应的数学方法也叫数学物理方法。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在历史上一直密不可分,许多数学理论是
- 月球日食在天文学上,月球发生日蚀是因其行星(地球)运行至月球与太阳之间成一直线,因此进入地球本影或半影。与此同时,在地球则观察到月蚀。月球上出现日全蚀时,因为地球大气层会将太阳光
- 法拉第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定律(英语:Faraday's laws of electrolysis),是化学中的两条定律,用于有关电解的化学计量。这定律由英国科学家米高·法拉第,在19世纪前半期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经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