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奂

✍ dations ◷ 2025-11-10 00:28:33 #曹奂

魏元帝曹奂(246年-302年),原名璜,字景明,是曹魏最后一个皇帝,260年到266年在位。

曹奂是燕王曹宇之子,曹操之孙,初封常道乡公。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试图从司马氏手中夺回权力失败,兵败被杀,丞相司马昭派儿子使持节行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迎立曹璜为皇帝,改名曹奂,入继为堂兄魏明帝曹叡的儿子。曹奂实际上毫无权力,在大臣和军队中也没有任何势力,完全是司马昭的傀儡。

曹奂在位期间,263年曹魏大将邓艾和锺会伐蜀汉,蜀汉灭亡。伐蜀期间,丞相司马昭以伐蜀之功被晋升为晋公,相国,加九锡。

蜀汉灭亡没多久,丞相司马昭又进爵晋王,不久去世,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5年)篡位建立晋朝,魏亡。

魏亡后,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并迁居邺城。出城时,太傅司马孚握着他的手说:“我到死都是大魏的忠臣。”

晋武帝司马炎仿山阳公刘协例,允许曹奂仍保有皇帝仪仗、用皇家礼仪祭祖、不以臣下自称。

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曹奂死于邺城,享年五十六岁,以皇帝礼下葬,谥号元皇帝。

由于离世时正值八王之乱,曹奂的后人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只记载其继任者曾在晋惠帝被劫持到邺城时送来天子的冕服。东晋以后,陈留王由曹操玄孙曹劢及其后裔承袭,但无法得知他们和曹奂的关系。邺城遗址附近一直有相传为曹奂墓的土墩,后来考古发掘证实并非曹奂墓。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北魏 / 南朝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

相关

  • 福尔马林福尔马林(英语:Formalin),是甲醛含量为35%至40%(重量百分比为37%;体积百分比为40%)的水溶液,也加入10%~15%的甲醇防止聚合。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不同领域各有其作用,但福尔马林
  • 君山银针君山银针是出产于中国湖南洞庭湖中君山岛的一种名茶,只采集刚抽出尚未张开的茶树嫩芽制作,由于嫩芽细卷如针,故名君山银针。是一种黄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为产地范围很小,细
  • 举人举人,为一种士人的身份,等级在生员之上。雅称“孝廉”、“发解”、“发达”、“乡进士”、“乡先进”、“乡进”等对入京师参与会试的举人雅称为公车。明清时俗称“老爷”。汉
  • 莫五平莫五平(1958年9月5日-1993年6月2日),中国作曲家,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莫五平1971年开始随其兄学习小提琴。学生时即体现出超常的创造力和强烈的创作冲动,一、二年级时所作艺术歌曲
  • 彼得·希尔-伍德彼得·丹尼士·希尔-伍德(英语:Peter Denis Hill-Wood,1936年2月25日-2018年12月28日),英国商人,曾是英超球队阿森纳主席(1982–2013)。彼得·希尔-伍德出生于伦敦的肯辛顿。他父亲
  • 赫内·巴赫札维勒赫内·巴赫札维勒(法语:René Barjavel,1911年1月24日 - 1985年12月24日),也翻译为勒内·巴雅维尔,法国作家,记者,评论家,出生于法国东南部德龙省尼翁斯镇(Nyons,奥克语:),1985年于巴黎去
  • 2011年芝格锡袭击事件2011年芝格锡袭击事件,是指2011年2月6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万丹省板底兰县芝格锡镇翁布兰村的一起阿赫迈底亚信徒遇袭事件。事件造成3人身亡,5人受伤,2辆汽车,1辆摩托车和1所房子
  • 郭来喜郭来喜(1934年7月29日-2021年8月23日),河南上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郭来喜自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1959年至1960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90年代,正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地理研究所所长。曾获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者。后来,郭来喜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区域 科学协会副会长暨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
  • 红磨坊 (音乐剧)《红磨坊》(英语:Moulin Rouge! The Musical)是约翰·洛根(英语:John Logan (writer))创作的点唱机音乐剧,改编自巴兹·鲁尔曼执导且与克雷格·皮尔斯共同编剧的2001年电影《梦断花都》。音乐剧于2018年7月10日在波士顿殖民地剧院(英语:Colonial Theatre (Boston))首演。《红磨坊》在艾尔·赫希菲尔德剧院(英语:Al Hirschfeld Theatre)展开百老汇演出,于2019年7月28日开始预演,并于7月25日正式进行首演。该剧在第7
  • 金洲法称法称(Dharmakirti)大师,十世纪时的佛教僧侣,为阿底峡尊者之师。因为他居住在苏门答腊的海边,当时被称为黄金洲,所以他又被称为金洲大师(Serlingpa)。法称原为苏门答腊人,因为信仰佛法,远渡至印度求学,跟随瑜伽师弥勒(与弥勒菩萨同名的论师)七年,学习《现观庄严论》与《般若经》。他同时修习显密经教,是当时很有名的佛教学者。在印度留学十一年后,他返回苏门答腊。阿底峡尊者听闻金洲大师的大名,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决心从印度到苏门答腊跟随金洲大师,从学十二年。金洲大师的思想接近于唯识学派,与阿底峡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