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可能性曲线

✍ dations ◷ 2025-10-22 23:53:13 #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或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简称PPC或PPF)是指用来描述在已知条件下,两种产品之间在用尽所有资源、技术的情况下所有的生产组合的可能,在平面图上所形成之轨迹。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模型,这模型有数个假设:

生产可能性曲线便表达了在资源用尽的时候,两种产品可被生产的不同组合。换句话说,曲线上的移动均反映了机会成本,因为生产资源是有限的,经济体系的生产组合不可能在曲线右方,要想多生产甲物品,便必须放弃某数量的乙物品,省下资源作甲的生产。另一方面,曲线上的生产组合又代表最高效率的生产,没有任何资源闲置。处于曲线以内的区域,生产组合可生产,但生产效率较低,因为资源未被尽用。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和等优曲线有少许相同之处,两者均牵涉到边际替代率的概念,从生产角度(生产可能性曲线)或消费角度(等优曲线)都反映了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通过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埃奇沃斯框图的契约曲线绘得。

相关

  • 斯高帕斯Scopus是一家文献数据库。它囊括有全球5000多家在科学、技术、医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出版商。
  • 昼夜节律昼夜节律(英语:circadian rhythm /sɜːrˈkeɪdiən/),又译日夜节律、概日节律、日变周期、生理时钟,一种生理现象,以内源性、持续的,呈现以约24小时为周期的变动。包括植物、动物
  • 现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Modern physics)所涉及的物理学领域包括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为核心的古典物理学相异。近代物理研究的对象有时小于原子或分子尺寸,用来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现
  • 小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一开始人只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界,微生物被发现后,也长时期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界:好动的微生物被分入动物界,有色素
  • 伊凡雷帝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俄语: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又被称为伊凡雷帝(俄语:Иван Грозный),俄罗斯沙皇国的开创者。留里克王朝
  • 郑永飞郑永飞(1959年10月-),安徽长丰人,中国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并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1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
  • 市场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而此交易场所是那些需要经常进行物品交换的人,为了减少搜寻成本所自发形成的。词中的“市”指的并非“城市”,而是
  • 三块厝三块厝是台湾高雄市境内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日三民区西侧。三块厝位在二号运河北岸,爱河的东南岸。四周与大港、大港埔、前金、盐埕埔、内惟、凹子底等地相邻。“三块厝”地名源
  • 1955年福尔摩沙决议1955年台湾决议案(Formosa Resolution of 1955,直译为“1955年福尔摩沙决议”,当时西文里仍惯称台湾为福尔摩沙),是指1955年1月29日,由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本案事涉当时美国
  • 庆尚南道庆尚南道(朝鲜语:경상남도/慶尙南道 Gyeongsang-nam do */?)是位于朝鲜半岛东南的一个韩国行政道,面积10,537.32平方公里,人口超340万,首府位于昌原市。:309伽倻文化是庆南地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