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攀援始祖兽
✍ dations ◷ 2025-08-28 15:42:13 #攀援始祖兽
始祖兽(学名Eomaia)是一种已灭绝的哺乳动物,有可能是真兽下纲的最早祖先。始祖兽的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的义县组发现,可追溯至下白垩纪的巴列姆阶。这个标本长10厘米及差不多完整,估计重量为20-25克。这个化石完好的保存了1亿2500万年。虽然头颅骨被理扁,但它的牙齿、脚骨、软骨及其毛皮都可以看见。根据古生物学家所指,始祖兽并非胎盘类哺乳动物,而是分支中更早期及原始的代表。它的狭小臀部显示它们会生出幼兽,但却未曾完全发展,由此可见它们没有完整的胎盘。始祖兽有上耻骨,这是在真兽下纲中非常不寻常的。相反,这是有袋类、单孔目及非哺乳类的兽孔目的特征。始祖兽有真兽下纲祖先的一般齿式,即5.1.5.3/4.1.5.3。它有5颗上门齿、4颗下门齿及5颗前臼齿。不过这不是现今真兽下纲的一般齿式,现今的真兽下纲各有3颗上下门齿及4颗前臼齿。从268个主要中生代哺乳动物分支及白垩纪真兽下纲主要的科中,始祖兽与Murtoilestes及Prokennalestes一同被置放真兽下纲演化树的底部。明显的,这三类都与胎盘类较与有袋目接近。始祖兽因齿列、手腕及脚跟的几个衍征而被分类在真兽下纲。始祖兽有毛发的痕迹。过往有此特征的纪录追溯至6千万年前,但此化石却推前了6千5百万年。当然这并不表示更早的哺乳动物是没有毛发的,骨骼证据显示毛发可能在三叠纪或上二叠纪的非哺乳类祖先出现。一般毛皮都很难被化石化,始祖兽标本的质素却非常罕见。
相关
- 聚合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缩写: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在短时间内
- ICD-9编码列表 (710–739)Template:DorsopathiesTemplate:Disorders of subcutaneous fat Template:Osteochondropathy Template:Acquired deformities
- 三日疟原虫Haemamoeba malariae Feletti and Grassi, 1889 Plasmodium malariae var. quartanae Celli and Sanfelice, 1891 Plasmodium malariae quartanae Kruse, 1892 Haemamoeba l
- SSTAR小型、密封、便携式自控反应堆(英语:Small, Sealed, Transportable, Autonomous Reactor,缩写:SSTAR)是一种已提出的由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为主体设计及研发的一款设计
- 供水系统供水体系是一套水文及水力工程体系,涉及水的采集、处理、传送等过程,向用户提供洁净淡水。
- 拇趾外翻拇趾滑液囊炎(Bunion),也称为拇囊炎或拇趾外翻(Hallux valgus),是描述大拇趾和脚之间跖趾关节(英语: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s)的异常变形。大拇趾常常会往另外四个脚趾的方向倾斜,
- 罗杰·彭罗斯罗杰·彭罗斯爵士,OM,FRS(英语:Sir Roger Penrose,1931年8月8日-),英国数学物理学家与牛津大学数学系W. W. Rouse Ball名誉教授。他在数学物理方面的工作拥有高度评价,特别是对广义相
- 性别分化性别分化 是从未分化的受精卵中发育出雌性和雄性差异的过程。雄性和雌性个体从受精卵发育为胚胎,婴儿,儿童,青少年,而最后发育为成人。性和性别于不同的层级上发展出差异:基因,染
- 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量大会(法语: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简称CGPM)是依1875年订定的《米制公约》为维护国际单位制(SI制)所设立的3个组织中的1个。另外2个组织是国际计量
- 土层土层是大致平行于土壤的层,其物理特性不同于上面和下面的层。地平线在大多数情况下由明显的物理特征,主要是颜色和纹理来定义。这些可以以绝对术语(例如纹理的粒度分布)和相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