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马伦贝格病毒

✍ dations ◷ 2025-09-19 05:25:42 #施马伦贝格病毒
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最早是在2011年11月,在德国北莱茵的施马伦贝格中发病的乳牛身上发现。继德国之后,在2012年的2月,陆续在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也陆续发现此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是具封套,负向单股的RNA病毒,属崩芽病毒科(Bunyaviridae family),正崩芽病毒属(Orthobunyavirus genus)。其生化特性与赤羽病病毒(Akabane)、Shamonda、Aino病毒相近而同隶属于Simbu血清群。此病毒可在50-60℃下30分钟可去活性,一般的脂溶性消毒剂即可将之消灭,例如酒精、福尔马林、漂白水、戊二醛等等。并且病毒颗粒在离开宿主或病媒后,也无法在外界环境中存活。经由病毒分离的方式,目前已确认牛、绵羊、山羊、野牛为其宿主。目前并无证据显示人类会受到感染。 另外红鹿、獐鹿、羊驼、摩弗伦羊则仅经由血清学发现病毒曾感染过的迹象。借由蠓("Culicoides spp.")及蚊("Culicoidae spp.")等吸血节肢动物传染。 感染的母畜则经由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在感染试验中,牛及绵羊会在1-4天的潜伏期后出现发热以及病毒血症,感染动物的病毒血症可持续1-5天左右。 受感染的成年反刍动物可能呈不显性感染,在病媒较活跃的季节则较容易呈现急性的症状如:上述症状多半可在数天内痊愈,通常整个畜群在2-3周的流行过后就不会再有动物出现症状。 怀孕的牛羊感染施马伦贝格病毒可造成畸胎及死产,主要的异常包括:

相关

  • 外科手术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外科手术,简称手术,凡指透过器械,经外科
  • 氯四环素金霉素也被称为“氯四环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于1945年被Benjamin Duggar博士从密苏里大学的桑博试验田采集的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的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即是只运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的治疗,也称治标。如用解热药(英语:Antipyretic)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但并不能消除病因。一般对于病
  • 氦-3氦-3,是氦的同位素之一,元素符号为3He。它的原子核由二颗质子和一颗中子所组成。是稳定同位素。其相对丰度是0.000137%。一般相信,月球表面的风化层(表皮土)富含着大量的氦-3。因
  • 品红品红(英语:Fuchsine)有苯胺红基、一品红基、碱式一品红、玫苯胺盐酸盐等十几种别名。为一颜料,其溶入蒸馏水后通入二氧化硫所制得溶液称为希夫试剂,可用来检测醛类。在与显微镜标
  • 院士院士(Fellow),近年又译会士,在汉语中通常指代表一个国家最高水平和世界领先水平的的科技顶尖人物、最高学术权威。院士多为具有崇高学术机构透过内部评选而出任的荣誉终身职务。
  • 数量级数量级是指数量的尺度或大小的级别,每个级别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例。通常采用的比例有 10、2、1000、1024、e (欧拉数,大约等于 2.71828182846 的超越数,即自然对数的底)。通常情况
  • 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英语:Geosynchronous orbit,GSO),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见同步轨道。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则称
  • 转化因子转型(英语:transformation),又译转化,即细胞通过摄取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而发生遗传学改变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转化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受体菌只有处在感受态时才能够摄
  • 东南丘陵东南丘陵,是北至长江,南至南海,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它包括安徽省、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或全部。海拔多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