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施马伦贝格病毒
✍ dations ◷ 2025-02-23 06:37:28 #施马伦贝格病毒
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最早是在2011年11月,在德国北莱茵的施马伦贝格中发病的乳牛身上发现。继德国之后,在2012年的2月,陆续在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也陆续发现此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是具封套,负向单股的RNA病毒,属崩芽病毒科(Bunyaviridae family),正崩芽病毒属(Orthobunyavirus genus)。其生化特性与赤羽病病毒(Akabane)、Shamonda、Aino病毒相近而同隶属于Simbu血清群。此病毒可在50-60℃下30分钟可去活性,一般的脂溶性消毒剂即可将之消灭,例如酒精、福尔马林、漂白水、戊二醛等等。并且病毒颗粒在离开宿主或病媒后,也无法在外界环境中存活。经由病毒分离的方式,目前已确认牛、绵羊、山羊、野牛为其宿主。目前并无证据显示人类会受到感染。
另外红鹿、獐鹿、羊驼、摩弗伦羊则仅经由血清学发现病毒曾感染过的迹象。借由蠓("Culicoides spp.")及蚊("Culicoidae spp.")等吸血节肢动物传染。
感染的母畜则经由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在感染试验中,牛及绵羊会在1-4天的潜伏期后出现发热以及病毒血症,感染动物的病毒血症可持续1-5天左右。
受感染的成年反刍动物可能呈不显性感染,在病媒较活跃的季节则较容易呈现急性的症状如:上述症状多半可在数天内痊愈,通常整个畜群在2-3周的流行过后就不会再有动物出现症状。
怀孕的牛羊感染施马伦贝格病毒可造成畸胎及死产,主要的异常包括:
相关
- 阿德福韦阿德福韦酯(adefovir)是一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能在抑制逆转录酶,用于治疗乙肝,但不能用于HIV感染。捷克科学院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研究所的Antonín Holý首先合成了阿德福韦
- 嘌呤类似物嘌呤类似物(英语:Purine analogues)是一类与嘌呤结构相似的抗代谢物。主要的嘌呤类似物包括硫唑嘌呤、巯基嘌呤与硫鸟嘌呤等。嘌呤巯基嘌呤硫鸟嘌呤氟达拉滨卤化/核糖核苷酸还
- 撤回因为对患者有一定风险,有些药品已经退出市场。通常这些副作用在第三期临床试验中并未发现,在市场销售后的临床监视期发现。本列表不止包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没有批
- 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水本身不是非电解质,它是弱电解质。
- 性伙伴性伙伴(英:friend with benefit),或称为床伴(亦作床友,英:pillow friend)、砲友(或炮友,英:fuck buddy),指非恋爱、婚姻、性交易,但具有性关系的朋友,其目的主要为双方解决性欲,并不一定寻求
- 磷酸化磷酸化(英语:Phosphorylation)或称磷酸化作用,是指在蛋白质或其他类型分子上,加入一个磷酸(PO32-)基团,也可定义成“将一个磷酸基团导入一个有机分子”。此作用在生物化学中占有重要
- 间谍情报间谍卫星又叫军用侦察卫星,其主要用于对使用国家有兴趣的其他国家或是地区进行情报搜集,搜集的情报种类可以包凡军事与非军事的设施与活动,自然资源分布、运输与使用,或者是气象
- 卡利安普迪·拉达克里希纳·拉奥卡利安普迪·拉达克里希纳·拉奥(英语:Calyampudi Radhakrishna Rao,1920年9月20日-),印度统计学家、数学家,现任宾州州立大学的荣誉教授和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研究教授。拉奥
- 大麦大麦(学名:Hordeum vulgare),是一种禾本科植物,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可以作为啤酒或某些蒸馏酒的发酵原料。汉语俗称三月黄。 大麦是世界上第四大耕作谷物,仅次于玉米、稻和小麦
- 最终宿主宿主(英语:Host),也称为寄主,是指为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最终宿主(primary host或definitive host)是指寄生物的成虫赖以寄生的物种。这类宿主通常为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