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

✍ dations ◷ 2025-04-03 12:49:07 #生态系统
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生态系统(英语:Ecosystem)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统称。此特定环境里的非生物因子(例如空气、水及土壤等)与其间的生物之间具交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传递,并借由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即称此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生态系统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的生物学家Arthur Roy Clapham(英语:Arthur Roy Clapham)所提出,意指由物理因子与生物所构成的整个环境。1936年Arthur Tansley(英语:Arthur 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态系统的范围没有固定的大小,如一整个森林可能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小池塘也可能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有时一棵大树可能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大部分动物终生不离开这棵树。生态系统的边界一般是由于环境突然有很大变化造成的,如池塘外则不适合池塘内生物的生存,沙漠边界、水体边界、山与平原、沼泽的交界,一般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和另一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当然生态系统的边界不是绝对的,有很多生物可以越过边界生存,如青蛙在水中参与一个生态系统,也可以跳到岸上参与另一个生态系统。主要的生态系可为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域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如:生物圈、海洋、深海热泉、珊瑚礁、陆地、森林、雨林、草原、湖泊、池塘、湿地…… 可依环境特性分为陆域生态系及水域生态系两大部分,下再细分成其他各个生态系。如:农田、果园、自给自足的宇宙飞船、用于验证生态学原理的各种封闭的微宇宙……一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和环境之间是存在一种平衡关系的,任何外来的物种或物质侵入这个生态系统,都会破坏这种平衡,平衡被破坏后,可能会逐渐达到另一种平衡关系。但如果生态系统的平衡被严重地破坏,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失衡。人类活动是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的最主要因素。农业活动就是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创造自己的人为生态系统的范例,人类开垦荒地,将原有生态系统破坏,原有的物种无法继续生存,人类种植自己需要的庄稼,随之而来的是害虫和捕食害虫的动物,以及为避免被人类锄草而生长的和庄稼形状非常相似的杂草,这些物种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人为生态系统如果离开人的活动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如果人将农田抛荒,很快就会重新产生新的生态系统,即杂草遍地,也许会沙漠化,但不会自动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有时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的长距离迁移,也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人类没有预料到的破坏,老鼠和苍蝇随着人类散布到全世界,人类只是随着兴趣带到澳大利亚的32对兔子,给澳洲的生态系统几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目前外来物种紫茎泽兰、大米草、和水葫芦已经开始对中国大陆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同时随着商品进入的美国白蛾等新型害虫也开始适应新的环境。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会从物质和能量方面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有是会造成永久性的破坏。人类目前已经认识到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的后果,正在力图帮助恢复其平衡,但这需要付出资金和能量,恢复比破坏要困难的多,而不会有经济上的回报,所以一般经济实体不会自动的去做这种事,需要政府和志愿者的投入,也需要言论和教育的促进。生态系统可透过生态球进行模拟。

相关

  • 肺泡肺泡是肺部的实质组织最末一级(24级)分支,外呼吸中气体交换的场所。成人肺中肺泡数目约为3亿。其大小约为0.2 mm。许多肺泡共同的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的组成:肺泡与肺部毛细血管
  • 病理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病理学(pathology)是医学领域的一门分支
  • 心理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
  • 心肌梗塞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AMI),旧称心肌梗塞,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其成因是部分心肌的血液循环突然中断,心肌因无法得到
  • 心律失常心脏节律不整(拉丁语:Cardiac Arrhythmia/Cardiac Dysrhythmia; 法语:Rythme cardiaque irrégulier;英语:Irregular Heartbeat,通称:心律不正、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心律不齐),是指心
  • 格林-巴利综合征古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缩写为GBS),又称基连巴瑞症候群、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炎、吉兰-巴雷综合征、古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因免疫系统损害周围神经系统,而导致的
  • 发绀发绀(Cyanosis,“绀”音“gàn”),或称紫绀、苍蓝症,是因在接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出现脱氧后的血红蛋白,令皮肤或黏膜带青色的症状。根据Lundsgaard和Van Slyke的著作,当去氧血红素的
  • 鼓膜鼓膜(Tympanic membrane)是分割外耳和中耳的薄膜。鼓膜是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获取空气中的声音,并将之传递给中耳中的听小骨。在听小骨中,直接与鼓膜相连的是锤骨。鼓膜的破裂或
  • 放线菌门放线菌(Actinobacter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可栖息于水中或陆地上,虽然一开始被认定为土壤菌,但淡水中的种类可能比陆地上的更丰富,它们具有分支的纤维和孢子,依靠孢子繁殖,表面上
  • 疣微菌门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是一门被划出不久的细菌,包括少数几个被识别的种类,主要被发现于水生和土壤环境,或者人类粪便中。还有很多未被成功培养的种类是和真核宿主共生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