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干 (175年—?年),字彦材,小名别成,北地灵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中平四年,凉州刺史耿鄙讨伐韩遂、王国等金城乱军,傅干父傅燮知道耿鄙不得人心,必定失败,于是反对。耿鄙执意出兵,行至狄道时发生叛乱被杀,于是韩遂、王国围攻汉阳。汉阳少兵缺粮,傅燮依然坚守,随同韩遂等攻打汉阳的数千北地羌人,感念傅燮恩德,集体在城外叩头,请求傅燮放弃死守汉阳,让他们护送他回故里。时年十三的傅干见此于是进言,劝其父接受弃汉阳归北地,傅燮以“殷纣之暴,都尚有伯夷不食周粟而死,孔子称其贤。如今朝廷没如此残暴,我品德能超过伯夷?”来晓谕其子,傅干哽咽不能复言,后王国派前酒泉太守黄衍劝降,傅燮按剑叱责黄衍:“你身为国家任命的太守、剖符之臣,反倒为叛军做说客?”于是,傅燮率领左右冲向乱军,临阵战死。
建安七年,袁绍病逝,其子袁尚欲与马腾及韩遂联合,马腾假装答应。匈奴单于呼厨泉在平阳叛乱,锺繇率军围困,袁尚遣锺繇外甥河东太守郭援和并州刺史高干率军到河东,傅干游说马腾说:“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曹操奉天子诛暴乱,法明国治,上下用命,有义必赏,无义必罚,可谓顺道。袁氏背离王命,驱胡虏以陵中国,宽而多忌,仁而无断,兵虽彊,实失天下心,可谓逆德矣。今将军既事有道,不尽其力,阴怀两端,欲以坐观成败,吾恐成败既定,奉辞责罪,将军先为诛首矣。”于是马腾畏惧。傅干继续说:“智者转祸为福。今曹操与袁氏相持,而高干、郭援独制河东,曹操虽有万全之计,不能禁河东之不危。将军诚能引兵讨伐郭援,内外击之,其势必举。是将军一举,断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操必重德将军。将军功名,竹帛不能尽载也。希望将军能好好考量!”锺繇也派遣张既向马腾等关中将领游说,于是马腾遣子马超将精兵万余人,与锺繇会击大破郭援等,斩郭援,高干、单于皆降。
建安十七年,刘备攻蜀之初,丞相掾赵戬认为刘备不济,不会用兵,没本事拿下益州,傅干反驳说:“刘备得人心,又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杰辅助,怎会不济呢?”结果刘备果真攻占益州。
建安十九年,秋七月,曹操征孙权,傅干此时担任曹操的参军,认为吴蜀据险而守,不易征伐,应先整顿国内,教化百姓。曹操不听从,军遂无功。
汉文帝时废肉刑,而汉末复肉刑议炽盛,曹操亦欲恢复,支持恢复肉刑的代表人物有陈群、锺繇、傅干等人,傅干曾作肉刑议,提出肉刑之法,不当除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