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殿御览》,初编纂名为《玄洲苑御览》,后改名《寿圣堂御览》,是北齐后主高纬时代官修的一部类书,仿《易经》编辑,以“大衍之数五十”分为五十五部,共三百六十卷。
当时左仆射祖珽获后主信任,权倾中外,编纂《修文殿御览》由祖珽建议,而起意则为中书监阳休之,据《北齐书‧阳休之传》说他:“晚节说祖珽撰《御览》。”可知,祖珽是听取阳修之的献谋而向后主高纬进行建议的。据《北齐书》第八卷〈后主本纪〉记载所知《修文殿御览》敕撰之岁与告成之期。北齐后主高纬于武平三年(572年)二月接受祖珽建议开始编纂,初名《玄洲苑御览》,后改称《寿圣堂御览》,同年八月编成,敕付史阁,定名《修文殿御览》。《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着录有“《圣寿堂御览》三百六十卷。”,即《修文殿御览》,为同书异名。
清光绪戊申年(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莫高窟石室中发现一唐人抄本类书残卷。罗振玉于1911年率先将该卷公布于《国学季刊》,以之为《修文殿御览》之残存者。同年,刘师培于《国粹学报》第78期上发表《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古类书残卷之一》,亦以之为《修文殿御览》。罗氏于1913年又以珂罗版影印此卷于《鸣沙石室佚书》中,并撰提要予以详考。。该写卷为《修文殿御览》现存可考本,也是我国最早所见的敦煌写本之一。文本首尾残缺,存272行。为写卷录校的,有洪业《所谓修文殿御览者》、王三庆《敦煌类书》及黄维忠、郑炳林《敦煌本(修文殿御览)考释》。
直至1932年,洪业撰成《所谓修文殿御览》一文,发表于《燕京学报》第十二期,始提出异议,认为这卷敦煌石室发现的残本类书不是《修文殿御览》,而可能是比它更早的《华林遍略》。并提出三点支撑理由:“二十年来,学者之重视所谓《修文殿御览》者,盖以其为类书之最古而仅可见者也。倘其诚为《华林遍略》也,则较《修文殿御览》尤古,尤可贵。不必以其不为《修文殿御览》为憾。”
关于洪业先生所提出的看法,亦有学者提出不同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