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地破坏

✍ dations ◷ 2025-02-22 23:55:39 #栖息地破坏
栖息地破坏是指自然栖息地无法维持现有物种,导致栖息地的生物流离失所或灭绝的过程,使生物多样性下降。人类破坏栖息地普遍是为了获取天然资源、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而清理栖息地则以发展、拖网和城市延伸。破坏栖息地是目前列为导致全球物种灭绝的头号原因,是进化和保育生物学中的重要环境变化过程。其他破坏原因包括栖息地破碎化、地质活动、气候变化、物种入侵、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和人类活动。此外栖息地被破坏令栖息在这里的动物受伤害当栖息地被破坏,该处的生物承载量将会降低,使该处生长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数量下降,甚至灭绝。栖息地破坏令生物多样性下降,生物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生存,82%的濒危鸟类的威胁是由于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热点是指地球上具有极多物种的地方,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具有很多特有的物种,以种类数量计算,包含了世界一半以上的陆地物种。可是,这些热点正严重地遭受栖息地破坏的威胁。岛屿栖息地破坏十分严重,当中包括新西兰、马达加斯加、菲律宾和日本。而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和许多西非国家,由于人口非常密集,使人类的生活空间和自然栖息地不断竞争,令栖息地破坏。接近沿海城市的海洋也面临着珊瑚礁退化,过度捕鱼或其他海洋栖息地破坏的问题。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不足25%的原生植被仍然存在。在整个欧洲,只有15%的土地面积能保持原野环境。

相关

  •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门学科。微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和简单的真核生物。目前,微生物学的最主要工作是用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方法完成的。由于很多病原(像是造成植物病害的
  • 心脏病心脏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医学导航: 产科生理/发育/薄膜(英语:Temp
  • 变异突变(英语:Mutation,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
  • 科(英文: family, 拉丁语:familia)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目和属之间,现时生物界约有800个科,科下也分亚科,而在其上亦有总科。亚科是生物分类法的一级,在科和属之间,有时亚科和属
  • 肠杆菌目肠杆菌目(学名:Enterobacterales)是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下的一个目,下属的种都是革兰氏阴性菌。2016年以前肠杆菌目下只有一个科,即肠杆菌科。2016年,Adeolu M基于全基因组系统发
  • X光X射线(英语:X-ray),又被称为爱克斯射线、艾克斯射线、伦琴射线或X光,是一种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 PHz到30EHz)的电磁辐射形式。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
  • 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一种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按照预定的程序集体自杀的行为。它包括细胞凋亡和自噬两类。细胞程序性死亡与细胞坏死不同。
  • 溶菌酶133L, 134L, 1B5U, 1B5V, 1B5W, 1B5X, 1B5Y, 1B5Z, 1B7L, 1B7M, 1B7N, 1B7O, 1B7P, 1B7Q, 1B7R, 1B7S, 1BB3, 1BB4, 1BB5, 1C43, 1C45, 1C46, 1C7P, 1CJ6, 1CJ7, 1CJ8, 1CJ9
  • 血管舒张剂血管舒张是指在血管壁的平滑肌松弛下,令体内血管扩阔的情况。由于空间增大让血液流过,这会降低了血压。它的相反过程称为血管收缩。血管舒张可以自然产生或经由血管舒张剂引起
  • 卫生署卫生福利部(简称卫福部)是中华民国有关公共卫生、医疗与社会福利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同时监督各县市政府卫生与社会局(处)。其前身为1971年成立的“行政院卫生署”,2013年改制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