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廉(1811年11月1日-1868年10月9日),彭亨北根华人甲必丹,为当地目前已知的六位甲必丹之一。林子廉的神主牌于1972年被发现。
1972年,汉学家傅吾康与陈铁凡二度造访马来西亚彭亨北根。前一年他们已在当地一所木屋小庙“伯公庙”发现了甲必丹黄学科的神主牌,以及庙内最古老文物,即乾隆癸未(1763年)的“大唐本头公”神位。此次,傅吾康与陈铁凡在卫理女子中学校长李锦文的引导下,意外发现另外四位甲必丹的神位,其中包括林子廉甲必丹 ,以及某甲必丹(?-1875年)、陈甲必丹(1821年-1882年)和郑昌俊甲必丹(1827年-1894年)。
从林子廉的神主牌上所写“(外)显考特授彭亨甲必丹林公子廉之位(内)生于嘉庆辛未年九月十六日 时建生,卒于同治戊辰年八月廿四日未时归终”得知,林子廉生于1811年11月1日,卒于1868年10月9日,享年57岁。
1838年,马来作家文西阿都拉(英语:Abdullah Abdul Kadir)受新加坡峇峇委托,与一行人乘船到当时爆发内战的吉兰丹呈交书信予马来拉惹。根据阿都拉所写的游记(英语:Kisah Pelayaran Abdullah ke Kelantan),他们曾在彭亨停留,来到了北根的华人村落,岸上有几百位马来人和华人手持枪矛和各种武器等候。当时的华人甲必丹跟拿督盘陀诃罗去了日赖(Jelai)的金矿。按照神主牌的生卒年推断,这位华人甲必丹应该是林子廉。当时北根的华人都是客家人,屋子是用亚答盖建,他们娶峇厘或马来妇女为妻,小孩讲中国话的比马来话的多。当地还有一间小亚答屋,那是华人的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