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亚氏淋巴丛

✍ dations ◷ 2025-11-15 08:49:27 #派亚氏淋巴丛

派亚氏淋巴丛(英语:Peyer's patches),又称培氏斑、派尔集合淋巴结,是有组织的淋巴结,以17世纪的瑞士解剖学家约翰·康拉德·派亚命名。它们是肠相关淋巴组织(英语: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的一个重要部分,通常在人类的小肠最低部分发现,主要在远端空肠和回肠,但也可以在十二指肠中检测到。

派亚氏淋巴丛在17世纪已经被几个解剖学家观察和描述过,但在1677年,瑞士解剖学家约翰·康拉德·派亚非常清楚地描述这种结状构造,以至于它们最终以他的名字命名。然而派亚认为它们是向小肠排放一些促进消化的物质的腺体。直到1850年,瑞士医生鲁道夫·奥斯卡·齐格勒(Rudolph Oskar Ziegler)在仔细的显微镜检查后提出,派亚氏淋巴丛实际上是淋巴腺。

派亚氏淋巴丛是可观察到的肠道上皮细胞(英语:Intestinal epithelium)的拉长增厚,长度为几公分,在人体中发现约100个。在显微镜下,派亚氏淋巴丛显示为椭圆形或圆形的淋巴滤泡(类似于淋巴结),位于回肠的黏膜层,并延伸到黏膜下层。派亚氏淋巴丛的数量在15至25岁达到高峰,然后在成年期下降。在回肠远端,它们数量众多,形成一个淋巴环。在人类中至少有46%的派亚氏淋巴丛集中在回肠远端25公分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个体的派亚氏淋巴丛的大小、形状和分布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成年人中,B细胞被认为是卵泡生发中心的主导。T细胞存在于滤泡之间的区域。在单核细胞中,CD4+/CD25+(10%)细胞和CD8+/CD25+(5%)细胞在派亚氏淋巴丛中比外周血中更丰富。

派亚氏淋巴丛的特点是滤泡相关上皮(FAE),它覆盖所有的淋巴滤泡。FAE与典型的小肠绒毛上皮不同:它有较少的杯状细胞 ,因此黏液层较薄,而且它的特点是存在专门的M细胞或微皱褶细胞,它们提供从腔内吸收和运输抗原的功能。此外,与肠道绒毛相比,FAE的基底层更加多孔。最后,FAE细胞对离子和大分子的渗透性较低,这基本上是由于紧密连接蛋白的较高表达。

由于消化道的管腔(英语:Lumen (anatomy))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其中大部分是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因此派亚氏淋巴丛在肠腔的免疫监视和促进黏膜内免疫反应的产生方面确立了其重要性。

进入肠道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抗原会遇到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T细胞,这些细胞在派亚氏淋巴丛和肠相关淋巴组织(英语: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的其他部位发现。因此派亚氏淋巴丛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就像扁桃体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一样,捕获外来颗粒,监视它们,并将其消灭。

派亚氏淋巴丛被一种特殊的FAE所覆盖,该上皮含有被称为微皱褶细胞(M细胞)的特殊细胞,该细胞直接从管腔中取样抗原并将其传递给抗原呈递细胞(位于其基底面的独特口袋状结构中)。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也可以通过将树突延伸到经细胞的M细胞特异性孔中来直接对腔体进行采样。同时FAE细胞的旁路被紧紧关闭,以防止抗原的渗透和与免疫细胞的持续接触。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在派亚氏淋巴丛遇到抗原时受到刺激,然后这些细胞传到肠系膜淋巴结(英语:Superior mesenteric lymph nodes),免疫反应在那里被放大。被激活的淋巴细胞通过胸导管进入血流,并前往肠道,在那里执行其最终的效应器功能。 B细胞的成熟是在派亚氏淋巴丛中进行的。

尽管在免疫反应中很重要,但派亚氏淋巴丛中淋巴组织的过度生长是病理性的,因为派亚氏淋巴丛的肥大与特发性肠套叠密切相关。

拥有过多或大于正常的派亚氏淋巴丛与朊毒体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沙门氏菌属和脊髓灰质炎病毒也针对肠道的这一部分。

相关

  • 无相颂无相颂,是中国古典哲学用词,最早出自古代汉语佛学。在佛学属于名相类。名相是佛教语: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无相”的涵义是,佛法强调不执着于佛法的外在表相,因为佛家认为
  • 1982-83球季英格兰足总杯1982/83球季英格兰足总杯(英语:FA Cup),是第102届英格兰足总杯,今届赛事的冠军是曼联,他们在决赛以4:0 (重赛)击败白礼顿,夺得冠军。虽然在首赛激战成和2:2,但在重赛却以4:0大胜对手
  • 迈克尔·泰怀曼泰文浩 (英语:Michael Twyman, 1934年-)是雷丁大学文字设计及图像传播学系荣誉教授。他于1959年加入大学工作。他于1968年创立的字体排印及图像传播本科生课程,后于1974年获昇格
  • 威廉·瓦丁顿威廉·亨利·瓦丁顿(William Henry Waddington,1826年12月11日-1894年1月13日),法国学者、外交家和政治家。他被温和共和派任命为法国总理,主要因为他为人谨慎和无甚政治倾向,这标
  • 崇陵传信录《崇陵传信录》为恽毓鼎(1862-1917)所作。恽毓鼎曾任光绪帝起居注官十九年。书中自言感怀皇帝天挺英明欲奋发有所为,但生平遭际困厄,终损天年,后人又多有误解。因于宣统三年(1911),将
  • 坂本直宽坂本直宽(日语:坂本 直寛/さかもと なおひろ ;嘉永6年10月5日(1853年11月5日)-明治44年(1911年)9月6日)是明治时代的自由民权运动家,基督教牧师。土佐藩乡士坂本家第5代当家,坂本龙马是
  • 道格·布林厄姆道格·布林厄姆(英语:Doug Brinham,1934年2月25日-2020年9月28日),加拿大男子篮球运动员。他曾代表加拿大获得1956年夏季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第九名。他于2020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白石去世。
  • 朴信惠朴信惠(韩语:박신혜,1990年2月18日-),韩国著名女演员。2016年2月15日在中央大学戏剧电影学系毕业,取得学士学位。朴信惠在11岁的时候,得到师父李承桓(朝鲜语:이승환 (가수))的发掘,签约成为其经纪公司艺人。签约后,拍摄的第一部MV为李承桓(朝鲜语:이승환 (가수))的《爱吗》。2003年以拍摄李承桓(朝鲜语:이승환 (가수))的另一支MV《花》出道,MV中她象征有顽强生命力的花一样存在着,第一次单独作为主角拍摄的她,让人印象深刻。2003下半年,拍摄第一部电视剧《天国的阶梯》饰演崔智友童年
  • 人之死人之死是一个哲学的概念。是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词与物》中提出的。讨论了人文学科中对人的概念的阐释。其中心思想是认为康德的人类学将要死掉。《词与物》:那么我们可以断言,人将会像海边沙滩上画的一张面孔一样被抹掉。
  • 巨暹罗鲤巨暹罗鲤(学名:)是现存鲤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品种,这种稀罕的巨型鱼类只存在于泰国境内的湄公河河段。由于其在的原产地是著名的食用鱼,故野生资源受到极大威胁,种群数量严重减少,2011年更被列入极危物种。种加名 意为“暹罗的”。巨暹罗鲤常被见于大河流旁的大型池潭中,但会季节性的进入渠道,泛滥区域,沼泽中,小巨暹罗鲤常见于小溪,沼泽,但也会生活在渠道,池潭中。这种稀有的鱼类,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段去繁殖,进食。这种游动缓慢的鱼类以珊瑚,水藻,红树林的水果为食,极少以活物喂食(如果可能的话)。在湄公河河底,小巨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