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颂

✍ dations ◷ 2025-06-29 07:24:14 #佛学,哲学,佛教术语

无相颂,是中国古典哲学用词,最早出自古代汉语佛学。在佛学属于名相类。名相是佛教语: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

“无相”的涵义是,佛法强调不执着于佛法的外在表相,因为佛家认为一切法本来无有外在表相。

“无相颂”一词最早出自《六祖坛经》,在《六祖坛经》中有三个出处。

第一出宣偈,名言修道。惠能说:“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第二出宣偈,名言生活。惠能说:“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第三出宣偈,名言见性。惠能说:“吾有一无相颂,若能师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销灭。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相关

  • 围栏,又叫篱笆、栅栏、护栏,于中国北方则多称杖子。为用来保护院子、田园及园艺的一种设施,一般都是由棍子、竹子、芦苇、灌木、石头构成,依种类不同上有其他材料(如:金属栅栏、塑
  • FDI牙位表示法FDI牙位表示法是1970年国际牙科联盟(Fédération Dentaire Internationale)提出的牙位表示法,为世界通用。也称ISO-3950表示法。每颗牙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一位表示牙齿所
  • 科普利奖章科普利奖章(英语:Copley Medal)是英国皇家学会每年颁发的科学奖章,以奖励“在任何科学分支上的杰出成就”。始于1731年授予斯蒂芬·格雷(英语:Stephen Gray (scientist))的科普利奖
  • 自然灾难自然灾害(英语: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称为自然灾难、天然灾难、天然灾害、天灾、天祸、天患、灾荒 ,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会给周围的生物和人
  • 双盲试验双盲是科学方法的一种,目的是避免研究结果受安慰剂效应或观察者偏向所影响。在各种科学研究领域中,从医学、食品、心理到社会科学及法证都有使用双盲方法进行实验。单盲(Single
  • 张 力张力(tension)乃是由一拉长、伸展的弦对施力者所做的反作用力。张力与弦的长度平行,方向朝弦由于张力是力的一种,因此它的单位如同力,SI制是kg·m/s²。张力也存在于弦的内部:若考
  • 相思树属相思树属(学名:),原名“金合欢属”,最早由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奈于1773年在非洲描述。而后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本属并非单系群,占本属主体的900多种澳大利亚类群和包括模式种阿拉
  • 勒内·克莱芒勒内·克莱芒(René Clément,1913年3月18日-1996年3月17日)是一位法国电影导演,代表作为《禁忌的游戏》。
  • 东京玫瑰 (专辑)《东京玫瑰》(Tokyo Rose),是1989年美国音乐家凡·戴克·帕克斯(英语:Van Dyke Parks)的专辑。此专辑关注了日美文化间的交集点,此点在1980年代那激烈的“贸易战”中尤为突出。此二
  • 约翰·道格拉斯 (建筑师)约翰·道格拉斯(英语:John Douglas,1830年4月11日-1911年5月23日),英国建筑师,在北威尔士柴郡和西北英格兰设计了约五百栋建筑,其中以伊顿别墅最著名。他在兰开斯特受训,从柴郡切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