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遗,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蛇妖,见载于《山海经》中的《西山经》和《北山经》。亦有声韵学专家认为“肥遗”跟“巴蛇”其实是同一种妖蛇。
《山海经·北山经》载:“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肥遗外貌如蛇,但同一个头部下却有两条身躯。可是这形象却与《山海经·西山经》中的近似生物不同,在《西山经》中的记载为:“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此处的肥遗蛇却并非一首两身,而是六足四翼。然而两者相同之处是,每当此蛇出现时,附近封国(甚至全国)都会出现大旱灾。
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花纹母题,是神话动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就是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