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鼓的音色(即其泛音列),利用数学理论,来获取鼓膜形状的信息,谓之听出鼓的形状。美国数学月刊于 1966 年刊登了马克·卡克(英语:Mark Kac)的论文〈能否听出鼓的形状?〉,文题由利普曼·伯斯(英语:Lipman Bers)给出。此数学问题可回溯至赫尔曼·外尔。
卡克 1966 年的论文使此问题广为人知。他因为该论文于 1967 年获莱斯特·福特奖(英语:Paul R. Halmos – Lester R. Ford Award),并于 1968 年获肖夫内奖(英语:Chauvenet Prize)。
鼓膜可以振动的频率取决于其形状。假若已知形状,则可用亥姆霍兹方程求出频率。该些频率为空间(鼓膜)上的拉普拉斯算子的特征值。问题是单由该些频率是否能确定鼓膜的形状。例如,没有其他形状的鼓膜与正方形鼓膜有相同的泛音列。卡克未能得知是否存在两个不同的形状,其具有相同的泛音列。结果,在 1992 年,戈登、韦伯,以及沃尔珀特证得频率不能完成决定形状,解决了原来的问题。
更正式地,鼓视为边界钳紧的弹性膜,数学上表示成平面上的一个区域 . 设 λ 为其狄利克雷特征值(英语:Dirichlet eigenvalue):即以下拉普拉斯算子的狄利克雷问题
的特征值。两个区域若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根列,则称其等谱(英语:isospectral),或同音(英语:homophonic)。称为“同音”的原因是,该些狄利克雷特征值恰好是鼓所能发出的基调:其为钳紧边界的波动方程的解的傅立叶系数。
于是,可以将问题转述成:只知 之值,可以推导出 的何种性质?又或,更具体地,是否有两个不同形状但等谱的区域?
也可以从数个不同方向推广,提出同样的问题。其一,可将平面换成高维或黎曼流形,考虑其上的拉氏算子的狄利克雷问题。其二,可将拉氏算子换成其他椭圆算子,例如柯西-黎曼算子或狄拉克算子。其三,可考虑狄利克雷条件以外的其他边界条件,例如诺伊曼边界条件。相关课题属于谱几何(英语:Spectral geometry)的研究。
问题提出后,约翰·米尔诺很快观察到,恩斯特·维特(英语:Ernst Witt)的一条定理足以推出存在两个不同形状的 16 维环面,其具有相同的特征值。然而,原来的二维问题要待 1992 年才得到解决。当时,卡罗林·戈登(英语:Carolyn Gordon) , 大卫·韦伯 (数学家)(英语:David Webb (mathematician)) 和斯科特·沃尔珀特利用砂田方法(得名自砂田利一(英语:Toshikazu Sunada)), 在平面上构造了两个不同形状,但却具有同样特征值的区域。该些区域为凹多边形。其特征值相等的证明用到拉氏算子的对称性。彼得·布塞尔(英语:Jürg Peter Buser)与合作者推广了此想法,从而构造了若干类似的例子。因此,卡克原先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对于许多形状,不能 听出鼓的形状,不过仍可推断出若干性质。
另一方面,史提夫·泽尔迪奇(英语:Steve Zelditch)证明,若将卡克的问题收窄到仅考虑边界解析的平面凸区域,则会得到肯定的答案。仍未知道是否存在两个非凸的解析区域具有同样的特征值,但已知的是,与某个给定区域等谱的所有区域组成的集合,在 C∞ 拓扑中是紧集。又例如,由郑氏特征值比较定理(英语:Cheng's eigenvalue comparison theorem)知,球面是谱刚的(英语:spectrally rigid, 即若有流形与之等谱,则其形状亦必与之相同)。此外,利用奥斯古德(Osgood)、菲利浦斯(Phillips)和萨纳克(Sarnak)的成果,可以证明固定亏格的黎曼面组成的模空间中,没有过任何点的连续等谱流,且该模空间在弗雷歇-施瓦茨拓扑(英语:Fréchet–Schwartz topology)下为紧。
外尔公式断言,可藉 λ 的增长速度推断鼓的面积 。定义 () 为小于 的特征值的数目,则可得
其中 是维数, 是 -维单位球的体积。外尔猜想迫近式的第二项将给出 的周长,即有
其中 表示周长(高维情况下则为表面积)。维克托·伊夫里(英语:Victor Ivrii)于 1980 年证明了上式对于某类边界光滑的流形适用,其不具由两个连续参数给出的一族测地线(例如球面则具有如此一族测地线)。
对于边界非光滑的情况,迈克尔·贝里于 1979 年猜想,修正值的量级应为
其中 为边界的豪斯多夫维数。宝乐沙 (法语:J. Brossard)和卡莫纳(法语:R. A. Carmona)推翻了此猜想,但提出应将豪斯多夫维数改成顶盒维数(即上计盒维数)。在平面上,边界维数为 1 的情况已获证(1993 年),但大多数高维情况被否证(1996 年),两个结论都是拉皮迪(法语::fr:Michel_Lapidus)和波默兰斯(英语:Carl Pomerance)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