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 dations ◷ 2025-11-10 14:36:49 #日记
日记是以日期为排列顺序的笔记。一开始的日记来人们用日记来记录天气、事件一直到个人心理感受以及思想深处。日记可以是记录将要做的事情的,也能记录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心情。中国的日记源远流长,有“日录”、“日历”、“日谱”、“日志”、“日谈”、“日注”、“计日”等不同称呼。目前学界认定最早的日记始于西汉。经学家俞樾认为日记起源于东汉,如马笃伯《封禅仪记》,就已逐日记叙登泰山之事。宋朝是书写日记的繁兴期,北宋时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有写日记习惯。南宋流行“旅游日记”和“出使日记”,如陆游和范成大的日记,日本、美国分别有译注本或研究论著出版。元代郭畀的《客杭日记》,落笔必先写气象:如“初三日,雨”、“初六日,晴”,与现代日记无异。清代李慈铭日记逾百万字,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1890年)、梁启超访美《新大陆游记》(1903年)对近代中国产生过巨大影响。到了21世纪,日记风气式微,少数写日记者包括台湾博客作家Mr. 6声称从15岁开始写日记。日记是最私人、最隐私的一种将自己内心感受诸之笔墨的表达方式。传统上,对待每个人的日记时,都必须守着“日记道德”。包括尊重个人日记的隐私、只有在日记主人允许的状况下,方可看其日记,亦不可以偷看人家的日记。日记主人亦应将日记储藏在保密的地方。有些名人的日记都写得十分谨慎,这是因为作者生前即预知这些日记将来可能会流传后世,例如晚清四大日记,指《翁同龢日记》、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王闿运日记》与《叶昌炽日记》。又如《曾国藩日记》、《胡适日记》、《苏雪林日记》、《蒋介石日记》。一些名人日记在作者生前即行公开,又经常修修改改,不免失之矫饰,鲁迅说道:“《越缦堂日记》近来已极风行了。我看了却总觉得他每次要留给我一些很不舒服的东西。为什么呢?一是钞上谕,……二是许多墨涂,……三是早给人家看,钞,自以为一部著作了。我觉得从中看不见李慈铭的心,却时时看到一些做作”。晚清文人好写日记,往往成为最佳的中国近代史料。1961年,罗尔纲主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即大量选取赵烈文之《能静居日记》。现在的文人也颇爱写日记,张昌华曾阅读《苏雪林日记》,提到这套四百万言日记是“毫无矫饰的生活独白”。。史家黄仁宇撰写《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之时,并没有机会阅读到第一手的《蒋介石日记》,而是参考秦孝仪、毛思诚所编辑的类抄本。至于真本《蒋介石日记》目前暂存于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胡佛研究院于2006年3月31日开放《蒋介石日记》,开放供研究者参阅,日记开放的第一天,中国近代史专家杨天石一早就在门外排队守候。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写《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多次前往美国翻看《蒋介石日记》。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最勤于写日记,其内容则近于琐碎,许多章节是交代狩猎的成绩。1789年7月14日,爆发法国大革命,人民攻占巴黎巴士底监狱,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可记(Rien)”。他的日记现在保存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这些日记内容字体工整,应是有专人按照路易十六原稿重新誊写的副本。胡适生前勤写日记,但他也同意写日记非常花费时间,故能持之以恒者不多。日记也能带给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将私人之生命历程透过作者的特殊笔法活泼地叙述出来,每个故事就是人生的某一景致。如谢明辉教授所著《小明教授奋斗日记—从军生活》一书,说的即为作者的从军生涯,有别一般日记。且这本日记在写作上也提供一些思考,如电影评论、诗歌创作、景物描写、事物哲理……等等,可说是兼具理性及感性的乐趣。日记作为反躬自省之依据,确实有其效果,做为训练措施是有必要。日记罪这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间书写日记而被指控、判定犯罪并量刑惩处,被归入“反革命罪”。随着互联网的流行,网上日记渐渐流行,这样的日记形式被统称为博客。这种网上公开日记与传统日记那种纪录自己私人事情的保密的原意已经背道而驰。不过,由于新一代的思想转变,所以网上公开日记渐渐普及起来,甚至发展成结合多媒体多元化的博客。一些作家的作品会以日记形式撰写,如英国作家乔治·格罗史密斯的小人物日记、中国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等。

相关

  • HCT血细胞比容(德语:Hämatokrit,英语:hematocrit 源于希腊语:αιματοκρίτης,简写 HCT / Ht)又称血比容、红血球容积比、血容比,旧名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简写PCV)指
  • 喉片喉片(喉糖,喉咙含片,润喉糖,止咳片)是一种小型,通常含有药性的片剂,使用在在口中使它缓慢溶解,暂时缓解因来自普通感冒或流感所产生的咳嗽,并且润滑和舒缓喉咙受刺激的组织(通常使用
  • 词根词根(root)是基本构词的基本词素,与词缀相对并携带主要词汇信息。词根有两种,能够独立构词的为自由词根(Free Root),必须与其他词素组合构词的是粘附词根(Bound Root).闪语系的词
  • 冷泉港实验室冷泉港实验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缩写CSHL),又译为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是一个非营利的私人科学研究与教育中心,位于美国纽约州长岛上的冷泉港,此机构的研究对象包
  • 特尔图良特土良(英语:Tertullian ,/tərˈtʌliən/,150年-230年),罗马全名为昆图·塞普蒂米乌斯·佛洛伦特·特尔土良诺(拉丁语:Quinto Septimius Florente Tertuliano),英语化后被称为特土良(
  • 层br /侵br /纪层侵纪(Rhyacian,符号PP2)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300±0百万年(Ma),结束于2050±0Ma。层侵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此时期形成布希维尔德火成岩复合体(英语:Bushveld
  • 赤道板有丝分裂(英语:mitosis)是真核细胞将其细胞核中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核之中的过程。细胞核分裂后通常伴随着细胞质分裂(英语:cytokinesis),将细胞质、细胞器与细胞膜等细胞结构均等分
  • 异麦芽酮糖醇异麦芽酮糖醇(英语:Isomalt)又称巴糖醇,属于二糖醇,因其类似糖的物理性质,可作为一种甜味剂添加在食品中。1960年代被发现,从80年代至今广泛的在世界超过70个国家使用。异麦芽酮糖
  • 非编码核糖核酸非编码核糖核酸(英语:non-coding RNA),缩写ncRNA,是指各种不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分子。过去也称此类RNA为小核糖核酸(sRNA)。不过有些ncRNA分子其实相当大。其他较少使用的同义词还有
  • 自我屠杀自我屠杀(Autogenocide),是指一个国家与政府大量屠杀自己人民。此词源自种族屠杀。自我屠杀大部分表现为本国政府的政治运动造成的大屠杀或者由于错误政策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