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隆突

✍ dations ◷ 2025-10-29 15:03:18 #正中隆突
正中隆突,亦称中突(median eminence)是重要的室周器,并且是细胞因子等血携免疫信息分子优先入脑位点及脑脊液经由第三脑室流入第四脑室的必经之路,故而是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上传下达的关键点。正中隆突位于第三脑室底壁上,介于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位置,即介于视交叉与漏斗柄之间的位置。正中隆突是大脑七个没有血脑屏障的区域之一,并且是具有可渗透性的毛细血管的室周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充当着释放下丘脑激素的途径,尽管它确实与相邻的下丘脑弓状核共享着血管周围的空间,表明其潜在的感觉作用。正中隆突尾端为没有微绒毛的区域,室管膜细胞的界限清楚,大部分细胞表面平坦且微绒毛稀少,部分细胞表面轻微隆起且有密集的微绒毛,少部分细胞表面及细胞之间有小的开口样表现。正中隆突中部室管膜细胞表面膨隆,微绒毛密集,并且可见大小不一的碟状凹陷及散落的球状结构(直径8~15μm),球状结构表面可见呈网状分布的串珠状纤维结构。正中隆突头端室管膜细胞大小约5~10μm,大部分细胞轻度膨隆,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结构,部分细胞周边有稀少的纤毛结构,室管膜细胞表面可见大量散落球状结构(直径1~5μm),大部分球状颗粒表面光滑及饱满,部分有轻度皱缩,室管膜表面可见交织走形的纤维。正中隆突是下丘脑的一部分,调节从该部位释放的激素。它是连接下丘脑及垂体的垂体门系统(英语: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中,不可以缺少的部分。神经叶(pars nervosa)与下丘脑通过脑垂腺柄的正中隆突进行连接。下丘脑的细小神经元终止于下丘脑的正中隆突。此外,正中隆突是门静脉系统进入全身循环系统之前,下丘脑分泌物促生长激素聚集的地方。这些促生长激素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英语: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促素释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英语: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和多巴胺。这些促生长激素刺激或抑制着脑下垂体前叶(英语:Anterior pituitary)激素的释放。有解剖学证据表明正中隆突与下丘脑弓状核和腹侧核(英语:Ventromedial nucleus of the hypothalamus)之间存在着双向通讯。

相关

  •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简称HRSV(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为副黏液病毒科肺病毒属中型单链RNA病毒,分为A,B两型, A,B两型之主要差异在于病毒外膜表面
  • 负染色法负染色法(Negative stain)是一种染色方法,常用于不透光液体标本的镜检。由于其染色处理过程并非针对菌体本身,故又称“衬托染色法”、“间接染色法”。在负染色法中,标本不需要热
  • 比利时– 欧洲(绿色及深灰色)– 欧盟(绿色)布鲁塞尔b比利时王国(荷兰语:Koninkrijk België;法语:Royaume de Belgique;德语:Königreich Belgien;英语:Kingdom of Belgium),通称比利时,西欧国
  • 前青少年期前青少年期(Preadolescence、pre-teen、tween)是人类发展中,在幼儿和青少年期之间的阶段,一般会以青春期的开始认定为前青少年期的结束,也有些会直接用年龄作定义,例如在字典中,前
  • 印度喀拉拉邦柯枝犹太人,又名马拉巴尔犹太人,是生活在现在印度喀拉拉邦的犹太人。他们是印度最古老的犹太人群体,最早可追溯至所罗门王时代。早在12世纪一个来自西班牙图德拉的犹太旅行家提
  • 上皮上皮组织,简称上皮(英语:Epithelium),包括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三类。被覆上皮是被覆于各结构界面处的上皮组织,由规则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在胚胎的发育
  • 失血出血是指血液从血管或心脏外出至组织间隙、体腔或身体表面。根据出血原因可分为两种:心脏或血管壁破裂的出血称为破裂性出血;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壁通透性增高的出血称为漏出性出
  • 草药药用植物也被称为草药、药草,自史前时代以来一直在传统医学实践中被发现和使用。植物合成了数百种化合物,其功能包括植物抵抗昆虫,真菌,植物病害和食草哺乳动物。许多植物化学物
  • 马雅语系玛雅语系(或玛雅语族)是一支使用于墨西哥东南一直到中美洲北部的语族,最远到达洪都拉斯,最早可追溯到五百年前前哥伦布时期的中部美洲(包括中美洲与墨西哥),虽然现今这些地区的官方
  • 脱衣舞俱乐部脱衣舞俱乐部(Strip club)是脱衣舞表演者提供成人娱乐的场所,他们主要会表演脱衣舞等艳舞。脱衣舞俱乐部通常都是以夜总会或酒吧模式经营,但也可能会采用卡巴莱或剧场模式。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