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峻 (东汉)

✍ dations ◷ 2025-04-28 19:48:52 #高峻 (东汉)

高峻(?-?),中国新朝到东汉时代初期武将。高峻是陇右割据的隗嚣属下武将。率领数万军据守安定郡高平县第一城。

建武七年(31年),隗嚣叛汉,高峻在安定郡朝那与汉将王常交战,败北。其后,光武帝下诏书命马援招抚,高峻降汉,汉军打通河西之路道。高峻通过中郎将来歙,被任命为通路将军,封关内侯。

建武八年(32年),高峻属大司马吴汉,包围隗嚣占据的天水郡冀县。吴汉军因为兵粮欠乏而退却,高峻叛汉,再归隗嚣之下,守备天水郡陇县陇坻。

建武九年(33年),隗嚣病卒,高峻害怕被汉朝诛杀,守备高平县第一城。建威大将军耿弇、太中大夫窦士、武威太守梁统率军攻打高峻,一年没有攻克。

建武十年(34年)八月,光武帝亲征至右扶风汧水,想要平定高峻。派遣寇恂到第一城,传玺书促使高峻归降。高峻派遣军师皇甫文回应、皇甫文言辞礼仪不屈。寇恂怒,不听部下谏止,斩杀皇甫文,并料定高峻会因此投降。他对皇甫文的副手说:“军师无礼,已被处死。欲降,马上投降;不欲投降,就继续固守”,让他告诉高峻。高峻知道智囊皇甫文已死,果然大惊失色,开城门投降,寇恂把他带回洛阳。以后,高峻之名不在史书出现,他的结局不明。

相关

  • 细梗香草细梗香草(学名:Lysimachia capillipes)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的植物。分布在台湾岛、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江西、福建、湖南、湖北、贵州、浙江、广东、河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
  • 天地英雄《天地英雄》(英语: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是一部由何平执导,中井贵一、姜文、赵薇、王学圻主演的动作片,由美国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制作、华谊和西安电影联合出品,于2003年
  • EYP希腊国家情报局(希腊语:ΕθνικήΥπηρεσίαΠληροφοριών,ΕΥΠ,ethnikiypiresiapliroforion)希腊的国家情报机构,于1953年成立,其总部设在雅典。它的任务是维
  • 陈文英 (1925年)陈文英(1925年11月28日-2021年4月10日),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大屠杀中其父兄被杀,三姐被奸杀。陈文英家里以织缎布为业,家境较好,其三姐初中学历,毕业后于剪子巷一医院作儿科医生,陈文英12岁时,南京大屠杀发生,当时陈文英与其母随一李姓邻居前往难民区探察,结果屠杀突然开始,无法回家,滞留在难民区,几天后回家,发现父兄在菜园被杀,其三姐被奸杀,赤身裸体,身上有多处刀印。因三姐素来对陈文英极好,陈文英一直思念其三姐。于2021年4月10日下午在南京去世,享年96岁。
  • 中央药店中央药店()是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位于市中心的普雷雪伦广场()。该建筑又名市长宫。建筑风格是新文艺复兴式建筑。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punct{display:none}.mw-
  • 阿部忠秋阿部忠秋(日语:阿部 忠秋/あべ ただあき ,1602年9月4日-1675年6月25日)日本江户时代前期大名,下野国壬生藩藩主,后转任武藏国忍藩藩主。阿部忠吉次子。德川家光时期担任老中的职务。家光去世后,发生浪人暴乱未遂事件(庆安事件),社会动荡不安。在此事件后,阿部忠秋反对采取驱逐浪人的做法,而是以促进就业为主导来稳定社会。此等见识和手腕被明治时代的历史家竹越与三郎给予了“(酒井忠胜、松平信纲)等人皆非政治家之才,政治家之风、唯忠秋所独有”(《二千五百年史》)极高的评价。忠秋编写了记述关原之战的史书《关
  • 2月1日2月1日是公历(平年)年的第3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3天(闰年是334天)。
  • 朱陵天尊朱陵天尊,是道教尊神,青城山山神,又称南极丹天朱陵天尊、青城大帝、可韩司五岳丈人甯封希夷善应真君等,道教经典记朱陵天尊居“青城山朱陵火府南昌上宫可韩司”,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是神霄派主奉的九宸大帝之一,被道教界认为是五岳山神的监督者,也是救济生人,炼度亡魂的大神。民间相传,相传黄帝时有一名为制作陶器的官员“可韩君”,辞官隐居青城山修道成仙,并授予黄帝一部《龙�经》,黄帝读后,能驱使神龙,云游四海,于是黄帝尊之为帝师,封“可韩君”为五岳丈人,民间尊称为“可韩丈人”、 “韩君丈人”。让他统领五岳,监察天下山神
  • 石神良训石神良训(1957年11月4日-),日本足球运动员,前日本国家足球队成员。从1984年到1986年,他共为日本国家足球队出场12次。
  • 本性 (佛教)本性(梵语:प्रकृति,prakṛti,巴利语:pakati),又译为性、自性、自然,古印度哲学术语,最早起源于数论派的二元论哲学,被认为是独立于神我的另一实体,开展万物,有万物本源的意思,又译为原质。佛教采用了这个术语,但赋与不同意义,含义为事物的本质,常与空性同时使用,并将它视为是自性的同义词。在佛教哲学中,本性并不是一个实体,也非万物本源。《薄伽梵歌》中,以原质(prakṛti)和原人为推动世界的第一因、最初因。在印度教中,吠檀多主义占主导地位,本性(prakṛti)被认为是宇宙存在与运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