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害

✍ dations ◷ 2025-08-27 15:52:50 #霾害
霾(英语:haze,又称雾霾、烟霾、烟霞等)是一种由固体颗粒形成的空气污染,其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雾霾的危害如同吸烟 。而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造成了超过4000人死亡,数万人罹患肺部疾病。雾霾的成因与逆温层的出现有关。在一般情况,地面气温较半空为暖,因此空气会上升并在半空散开。但若上升的暖空气遇到逆温层的出现时,空气不能上升而造成累积,形成雾霾。中国把灰霾数据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修改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把造成灰霾天气的PM2.5纳入评价指标。特别是北方各地区也推出了控制范围,京津冀地区于2017年将其控制在73左右。“霞”本身是指光线经地平线上空的空气分子、水汽和尘埃杂质的散射后的色彩。因此,把尘埃或烟屑形成的一片阻碍视线的啡、灰色称为“烟霞”美化了这种现象。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例如: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使大气混浊,导致能见度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局规定,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又称为大气棕色云。霾一般呈乳白色,它使物体的颜色减弱,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黑暗物体微带蓝色。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形成霾。在这种情况下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轻雾、雾和云。霾主要由气溶胶组成,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霾不是一种自然现象,当水平风减弱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累积高浓度污染,再加上发生逆温现象,污染物无法对流至高空,就形成霾。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多样,例如汽车排放的废气、工业排放、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燃煤可以用于个人居家取暖,或是电厂产电,会导致烟雾弥漫,制造雾霾。英国中世纪就有以此为来源的空气污染。特别是伦敦在十九世纪中都因燃煤雾霾而臭名昭著,得名豆子汤(pea-soupers)、伦敦烟雾(London smog、London fog)。这样的空气污染依然在一些燃煤地区成问题,如2013年中国东北雾霾事件,导致公路、学校和机场、码头关闭。交通排放——例如卡车、巴士、汽车、摩托车——都会造成污染。机动车排气系统副产品也会导致空气污染,是造成许多大城市雾霾的主要因素。交通污染主要因素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合物(NO和NO2)、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和烃类。这些分子与阳光、热气、氨水、雾水和其他物质混合,形成毒雾、地面臭氧等颗粒物,组成雾霾。光化学雾霾是一种淡红紫色的雾霾,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里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氧化剂,如臭氧、醛类、酮等,毒性很大,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手足抽搐等现象。霾的组成成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有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PM10,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等,而PM2.5,因为颗粒过于细微无法被鼻子的纤毛及咽喉之黏液过滤,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肺叶、肺泡中,乃至进入血管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病症,或是提高心血管系统发生的几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甚至会诱发肺癌。由于太阳中的紫外线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惟一途径,紫外线辐射的减弱直接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另外,紫外线是自然界杀灭大气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灰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除了影响生理,长期的灰霾天气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如不及时调节,很容易失控。而如果霾造成能见度大降,会让交通阻塞,事故频发。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

相关

  • 药物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药品指一切用作诊断、治疗、预防疾病
  • 咯血咳血又称为咯血,是一种症状,指肺或气管中的出血,经由咳嗽而吐出。多半是因为所吐出的痰中带有血丝而被发现。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支气管炎、肺炎、肺肿瘤、肺结核等疾病。或是使用
  • 拟菌病毒Acanthamoeba polyphaga mimivirus拟菌病毒是一个包括Acanthamoeba polyphaga mimivirus(APMV)的一个属,或许是与演化史相关的巨型病毒。通常所说的“拟菌病毒”就指APMV。在口
  • 贺拉斯昆图斯·贺拉斯·弗拉库斯(拉丁语: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希腊语:Οράτιος,前65年12月8日意大利韦诺萨 - 前8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著名诗人、批评家、
  • 黑根霉Ascophora mucedo Mucor ascophorus Mucor mucedo Mucor stolonifer Rhizopus nigricans Rhizopus stolonifer var. stolonifer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或Rhizopus n
  • 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英语:Acute tubular necrosis,缩写ATN)为涉及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的医学病症。ATN伴随着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并且是AKI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ATN
  • 中东呼吸综合症中东呼吸综合征(英文缩写:MERS)是一种由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前称“2012年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新型人畜共患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咳嗽、喉咙痛或胸痛
  • 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缩写: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在短时间内
  • 世界世界一词在现代社会意为对所有事物的代称。原本是佛教概念,由“世”(时间)和“界”(空间)组合而成的世界(梵语:lokadhātu),即所谓由所有时间空间组成的万事万物。“世界”在现代是人
  • 下颚颔(又称下巴、下颔、下巴颏),是位于脊椎动物包括人类面部嘴唇以下的部位,人到年老时下巴会逐渐萎缩,这是老化现象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