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角座

✍ dations ◷ 2025-02-25 23:11:08 #南三角座

南三角座是南天小星座,原名“Triangulum Australe”源自拉丁语,意为“南边的三角形”,指星座中三颗最亮恒星组成的近正三角形,与北天的三角座区别。1598年,彼得勒斯·普朗修斯率先在天体仪上划出“南极三角座”;1603年,约翰·拜耳在测天图上划出更精确的星座,并以“南三角”命名。1756年,法国探险家兼天文学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绘出星座最亮恒星的位置,并用拜耳命名法分配希腊字母。

三角形三是+1.91视星等的橙亮巨星,也是南三角座最亮的恒星,在夜空所有恒星中亮度能排到第42位。组成三角形的另外两颗恒星分别是南三角座β和南三角座γ,都是白主序星。南三角座位于银河系内,包含的星体非常多,但缺乏显著的深空天体。星座中最知名的特色天体包括NGC 6025疏散星团和NGC 5979行星状星云。

16世纪初,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在探索新大陆期间学会辨识南半球天空中的恒星,并为提供赞助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绘制星表,但如今已经失传。韦斯普奇还用文字描述南天恒星,其中提及的三角形既可能是南三角座,也可能是天燕座。这些文字记载被呈送给住在佛罗伦萨的赞助人洛伦佐·迪·皮埃尔弗朗西斯科·德·美第奇(Lorenzo di Pierfrancesco de' Medici),后于1504年通过《新世界》(Mundus Novus)发表。1589年,阿姆斯特丹出版佛兰德天文学家兼神职人员彼得勒斯·普朗修斯标识、荷兰制图师雅各布·弗洛里斯·范·朗伦(Jacob Floris van Langren)绘制的32.5厘米直径地球仪,上面首度提及“南极三角座”(Triangulus Antarcticus),但错将星座位置标在南船座以南。普朗修斯的弟子彼得·德克索恩·基瑟(Pieter Dirkszoon Keyser)与荷兰探险家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Frederik de Houtman)共同创造星座名“Den Zuyden Trianghel”。1603年,约翰·拜耳在《测天图》上绘出南三角座更准确的位置,标识的新名称“Triangulum Australe”沿用至今。

尼可拉·路易·拉卡伊1756年的南天星图将矩尺座、圆规座和南三角座画成绘图工具套装,分别是三角板和直尺、圆规和测量员使用的水平仪。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得也在测天图中把南三角座画成水平仪,并以拉丁语“Libella”(“水平”)命名。

德国诗人兼作家菲利普·冯·泽森(Philipp von Zesen)将组成三角形的三颗恒星视为三大先祖象征,其中三角形三代表亚伯拉罕,另外两颗分别是以撒和雅各。澳大利亚北领地的瓦达曼人认为,南三角座恒星是彩虹蛇的尾巴,彩虹蛇则从附近的南十字座延伸到天蝎座。每年十月,处于夜空正中的彩虹蛇“轻推闪电”,带来降水拉开11月雨季的帷幕。

南三角座的面积很小,北接矩尺座、西临圆规座,南挨天燕座,东靠天坛座。星座距南门二和马腹一很近,中间只有圆规座相隔。星座位于银河系内,因此恒星众多。最亮的三颗星大致组成等边三角形,在夜空很容易识别,是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拱极星,但星座在南天的位置太偏南面,整个欧洲都看不到。1922年,国际天文联会确定以三字母缩写“TrA”代指南三角座。1930年,尤金·德尔波特正式划分星座边界,形成拥有18条边的多边形。根据赤道坐标系统,星座赤经位于14h 56.4m和17h 13.5m之间,赤纬位于−60.26°到−70.51°之间。南三角座每年8月23日晚上九点到达中天。

卡拉伊在绘出南三角座各恒星位置时用拜耳命名法为十二颗星分配“Α”到“Λ”共十一个希腊字母,其中有两颗距离很近的恒星均用“Η”表示(其中一颗后来在HD星表标出),不过“Λ”代表的恒星后因亮度不足取消字母命名。星座中最亮的三颗恒星组成三角形,其中三角形三是易于识别的橙亮巨星,光谱等级K2 IIb-IIIa,亮度达+1.91视星等,在夜空所有恒星中能排到第42位。三角形三距地球424光年,绝对星等−3.68,光度超过太阳5500倍,直径130倍,如果放在太阳系中心几乎能到达金星轨道。三角形三的专有名称“Atria”是拜耳命名法名称的缩写。南三角座β是双星,其中的主星是黄-白矮星,光谱等级F1V,亮度为2.85视星等,距地球40光年,绝对星等2.38。从星距主星有近三角分,是有可能位于南三角座β轨道上的十三等星。组成三角形的另一颗恒星是南三角座γ,是2.87视星等的A型主序星,光谱等级A1 V,距地球180光年。

南三角座δ位于三角形以外,在南三角座β附近,视星等+3.8,是南三角座第四亮的恒星。南三角座δ是光谱等级G2Ib-II的黄巨星,离地球606光年。南三角座ε是在南三角座β和南三角座γ中途位置的光学双星,其中偏亮的南三角座εA是K型橙次巨星,光谱等级K1.5III,+4.11视星等。另一颗南三角座εB又称HD 138510,是+9.32视星等、光谱等级A9IV/V的白主序星。南三角座ζ看似+4.91视星等、光谱等级F9V的恒星,但实际上是分光联星,从星很可能是红矮星,两星相互围绕旋转,公转周期13天。南三角座ζ还很年轻,运动模式表明它是大熊座移动星群成员。南三角座ι也是多恒星系统,通过7.5厘米望远镜可以看到黄色和白色恒星,其中较亮的是光谱等级F4IV的分光联星,包括两颗黄白恒星,以39.88天的公转周期相互围绕旋转。分光联星中偏亮的主星是剑鱼座γ型变星,亮度变化周期为1.45天。偏暗的从星与南三角座ι无关,所以该多恒星系统属光学双星。8.3视星等、光谱等级G9V(英语:G9V)的HD 147018是类太阳恒星,人类已于2009年发现它拥有HD 147018 b和HD 147018 c两颗系外行星。

5.11视星等、光谱等级G5IIa的望远镜座κ是黄亮巨星,距太阳系约1207光年。南三角座η是5.89视星等、光谱等级B7IVe的Be星,距地球661光年。拉卡伊还将附近另一颗恒星也用“η”命名,但弗朗西斯·贝利在两种出版物上给出两种命名方案,一种是只用“η”为偏亮的Be星命名,另一种是两颗星都叫南三角座η。考虑到两颗星都在距南天极25度范围内,本杰明·阿普索普·古尔德决定保留两位前辈分配的希腊字母,其中第二颗“η”如今叫HD 150550,是平均亮度6.53视星等、光谱等级A1III的变星。

南三角座拥有许多造父变星,但都太暗,肉眼无法看到。南三角座R的视星等以3.389天为周期在6.4至6.9范围变动,望远镜座S以6.323天为周期在6.1至6.8视星等范围变化,南三角座U以2.568天为周期在7.5至8.3视星等范围变动。上述三颗都是黄白巨星,光谱等级分别是F7Ib/II、F8II和F8Ib/II。南三角座RT是非常特殊的第二型造父变星,呈现强劲的双原子碳、甲炔和氰基分子碎片吸收带,已归类为光谱等级R的碳造父变星,视星等以1.95天周期在9.2至9.97间变化。望远镜座X距南三角座γ不远,是5.63平均视星等的变碳星;该星有两种视星等变化周期,分别是385天左右和455天左右,光谱等级C5, 5(Nb)。

南三角座EK是大熊座SU型矮新星,于1978年首度发现,1980年正式归类。南三角座EK由白矮星和捐助恒星组成,两者以1.5小时公转周期相互围绕旋转。白矮星从捐助恒星吸收物质形成吸积盘并定期爆发,超级爆发时亮度达到11.2视星等,普遍爆发12.1视星等,未爆发时16.7视星等。南三角座NR是慢新星,亮度在2008年4月达到最高的8.4视星等,随后逐渐变暗,同年9月就降至12.4视星等。

南三角座包含的深空天体很少,只有一个疏散星团,少量行星状星云和暗淡的星系。NGC 6025是拥有约30颗七等到九等星的疏散星团,位于南三角座β以北三度,以东一度,距地球约2500光年,直径约11光年。星团内最亮的恒星是7.1视星等的南三角座MQ。NGC 5979是12.3视星等的行星状星云,在高倍望远镜下呈蓝绿色。海因兹2-138是11视星等的行星状星云,比NGC 5979小。NGC 5938位于南三角座ε以南五度,是非常遥远的螺旋星系,距地球约有三亿光年。。ESO 69-6由两个逐渐合并的星系组成,距地球约六亿光年,合并过程还令星系拖出长长的尾巴。

天球赤道座标:星图 16h 00m 00s,−65° 00′ 00″

相关

  • 中文输入技术中文输入技术是指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技术,它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婿养子婿养子,一种领养和婚姻继承制度,又称上门女婿,属招赘的一种,即将赘婿的法律地位改为养子,此种情形,常见于汉族、白族、傣族、彝族、瑶族、大和族、琉球族。汉族婿养子之俗,盛见于宋
  • 干细胞技术干细胞技术包括了所有与干细胞相关的生物工程学技术,它包含了干细胞的生成及诱导演化所需技术的研究。这些技术,可以把各种干细胞透过不同的手段,使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例如
  • 德国联邦铁路V162型柴油机车德国联邦铁路V162型柴油机车(德语:DB-Baureihe V 162,自1968年起改称217型)是德国联邦铁路的一款液力传动(德语:Strömungsgetriebe)柴油机车型号。它是在V160型机车的基础上发展而
  • 源重之源重之(?-1000年代)是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歌人。出自清和源氏,上野太守贞元亲王之孙三河守源兼信之子。伯父源兼忠的养子。官从五位下筑前权守。位列三十六歌仙之一。康保四年(96
  • 史密斯·敦史密斯·敦(缅甸语:စမစ်ဒွန်းး,英语:Smith Dun,1906年11月11日-1979年?月?日),克伦族人,是缅甸的陆军军官。二战结束后,缅甸摆脱英国殖民获得独立,出任缅甸陆军总司令。1949年2
  • 约翰·鲍曼 (导演)约翰·鲍曼(英语:John Boorman,/ˈbʊərmən/,1933年1月18日-)是一名英格兰男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较为知名的导演作品如电影《步步惊魂(英语:Point Blank (1967 film))》(1967年)、
  • 余海清余海清(1903年-1961年)是云南宁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担任黑彝头,滇西北人民行政公署凉山彝务办事处副主任。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尼尔·格申斐尔德尼尔·格申斐尔德(英语:Neil Adam Gershenfeld,1959年12月1日-)是一位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作品有《它们也思考》()等。
  • 2015年第比利斯洪灾2015年第比利斯洪灾,是指2015年6月13至14日间,发生在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的洪灾,造成了至少19人死亡。洪水也淹没了第比利斯动物园(Tbilisi Zoo),导致园内有半数的动物死亡或逃出。维尔河(英语:Vere River),是库拉河的右支流,其贯穿了第比利斯的瓦凯(Vake)和萨布塔洛(Saburtalo)街区,其特性为会周期性的突发洪水(Flash flood(英语:Flash flood)),即原本的小溪流突然泛滥成大河。先前比较显著的灾情分别曾发生在1960年、1963年、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