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擒拿术

✍ dations ◷ 2025-04-05 10:37:03 #德国文化,搏击运动,武术

日耳曼擒拿术(德语:Kampfringen,对打格斗与角力扭打的意思),或称德意志防身术、日耳曼防身术或日耳曼擒拿术,是产生在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神圣罗马帝国(今日的德国)的一种徒手格斗武术、防身术,主要用于战士于战场上,武器损坏或遗失,必须徒手战斗时的情况。

日耳曼擒拿术本身在德国已经是一种具有系统的武术,其特色是擒拿法多。其产生之地为今日德国地区,但是当时德国并未建国,所以冠之以日耳曼或德意志之称。Kampfringen由Kampf与Ringen两字组成,Kampf翻译成中文是格斗、对打之意;Ringen本意是扭打或角力,Kampfringen整体而言乃具有武术的意涵,依中国武术界中,其对某项具有特色的格斗武术性质来制定名称的范例而称述之。

欧洲在中世纪时期,时常发生战争,尤其是位于中欧的日耳曼地区(德意志地区),诸侯领主往往因为彼此之间的冲突动辄发生战争,便有一些特殊的徒手御敌以及兵器使用的格斗应运而生,其出现与中国武术都有相类似的历史发展途径,在今日的定义上日耳曼擒拿术属于一门完整的武学。

1659年,Johann Georg Passchen对此擒拿术有所介绍。18世纪时,此擒拿术几乎消失无踪,目前透过武术家的帮助,已经在西方逐渐复苏当中。

历史上有一项与日耳曼擒拿术密切相关的武术──短剑格斗(dagger-fighting),事实上它属于日耳曼擒拿术的分支。

日耳曼擒拿术不同于古希腊式搏击,它并非是一种由竞技比赛所产生的武术,它产生于战争的环境中,这是一种实战效用高的武术。它也不同于1967年德国新研发的德国柔术,而是纯粹为欧洲人自己发展的近身格斗技术,并非脱胎于东方武术体系。

相关

  • 硫辛酸6,8-二硫辛酸,简称硫辛酸(lipoic acid),为含硫八碳脂酸,在6、8位上有二硫键相连(C6和C8上的氢原子被二硫键取代),有氧化、还原二型。6、8位上巯基脱氢为氧化型硫辛酸(两个硫原子通过
  • 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联邦铁路署(英语:Federal Railroad Administration,简称FRA)是美国运输部辖下的机构之一,乃依《1966年运输部法》(英语: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ct of 1966)成立,主要目的为颁
  • 约翰·朗顿·唐约翰·朗顿·唐(John Langdon Haydon Down,1828年11月18日-1896年10月7日),英国医生,以首次描述唐氏综合症的病理而闻名。他生于英国康沃尔郡托波因特,父亲是爱尔兰人后裔。他的高
  • 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奖(European Film Award for Best Film)是欧洲电影奖最重要的奖项,颁发给年度最佳欧洲电影,于1988年开始颁发。
  • 陈旭麓陈旭麓(1918年3月31日-1988年12月1日),初名陈修禄,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中国历史学家。1943年毕业于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40年代曾任大夏大学、圣约翰大学教授
  • 吉米·杭特吉米·杭特(Jimmy Hunter、1879年3月6日-1962年12月4日)是一位联盟式橄榄球球员,曾经效力新西兰国家橄榄球全黑队。他参加1905年全黑队(1905 All Blacks),前往英国、法国和北美。
  • 亚历山大·卡拉乔杰维奇亚历山大·卡拉乔杰维奇(塞尔维亚语:Александар Карађорђевић、英语:Alexander Karađorđević,1806年10月11日-1885年5月3日)是塞尔维亚公国大公,卡拉乔治
  • 奥兰 (科多尔省)奥兰(法语:Orain)是法国科多尔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该省东部,和上索恩省接壤,属于第戎区。该市镇总面积13.67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91人。奥兰人口变化图示
  • 地涌金莲地涌金莲(学名:),俗称千瓣莲花、地金莲、不倒金钢,观赏蕉的一种,为芭蕉科地涌金莲属属唯一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云南省中部至西部。生长匍匐茎有些为假茎,叶面大,如芭蕉叶,花
  • 约瑟夫·拜尔勒约瑟夫·拜尔勒(1923年8月25日-2004年12月12日),二战时美国空降兵,诺曼底登陆中被纳粹俘虏,之后成功逃往苏联红军防线,随着苏联部队征战。美国曾经认为他已战死。1945年4月返回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