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擒拿术

✍ dations ◷ 2024-12-23 09:23:19 #德国文化,搏击运动,武术

日耳曼擒拿术(德语:Kampfringen,对打格斗与角力扭打的意思),或称德意志防身术、日耳曼防身术或日耳曼擒拿术,是产生在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神圣罗马帝国(今日的德国)的一种徒手格斗武术、防身术,主要用于战士于战场上,武器损坏或遗失,必须徒手战斗时的情况。

日耳曼擒拿术本身在德国已经是一种具有系统的武术,其特色是擒拿法多。其产生之地为今日德国地区,但是当时德国并未建国,所以冠之以日耳曼或德意志之称。Kampfringen由Kampf与Ringen两字组成,Kampf翻译成中文是格斗、对打之意;Ringen本意是扭打或角力,Kampfringen整体而言乃具有武术的意涵,依中国武术界中,其对某项具有特色的格斗武术性质来制定名称的范例而称述之。

欧洲在中世纪时期,时常发生战争,尤其是位于中欧的日耳曼地区(德意志地区),诸侯领主往往因为彼此之间的冲突动辄发生战争,便有一些特殊的徒手御敌以及兵器使用的格斗应运而生,其出现与中国武术都有相类似的历史发展途径,在今日的定义上日耳曼擒拿术属于一门完整的武学。

1659年,Johann Georg Passchen对此擒拿术有所介绍。18世纪时,此擒拿术几乎消失无踪,目前透过武术家的帮助,已经在西方逐渐复苏当中。

历史上有一项与日耳曼擒拿术密切相关的武术──短剑格斗(dagger-fighting),事实上它属于日耳曼擒拿术的分支。

日耳曼擒拿术不同于古希腊式搏击,它并非是一种由竞技比赛所产生的武术,它产生于战争的环境中,这是一种实战效用高的武术。它也不同于1967年德国新研发的德国柔术,而是纯粹为欧洲人自己发展的近身格斗技术,并非脱胎于东方武术体系。

相关

  • Te碲(原子量:127.60(3))的同位素,其中有4个稳定同位素和2个观测上稳定同位素。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雀斑雀斑(潮州话称之胡蝇屎)是一种浅褐色小斑点,针尖至米粒大小,常出现于前额、鼻梁和脸颊等处,偶尔也会出现于颈部、肩部、手背等处。雀斑白种人中发生率较高,由色素代谢障碍导致,可能
  • 林火消防员森林消防是对于森林火灾的救援专业,野外的环境与城市火灾有大量不同,引燃物是低价值的树木同时人口稀少,而且水源取得困难,风向猛烈影响火情巨大,所以森林消防重心放在于火区的封
  • 麦角菌科看文字麦角菌科(英语:Clavicipitaceae)是真菌中肉座菌目的一个科。 2008年的估计有43个属,321个物种。麦角菌科的许多成员产生对动物和人类有毒的生物碱。它的一个最臭名昭著的
  • 教区教区是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等基督宗教宗派使用的一种管理区域或机构,由数个堂区组成,并设有一位主教担任最高领导者。其字源来自于希腊语“διοίκησις”(dioíkēsi
  • 北冰洋会议首届北冰洋会议于2008年5月27日至29日在格陵兰的伊卢利萨特召开。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五国在会议上针对与北冰洋相关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 此次会议因为其有关
  • 锺天纬锺天纬(1840年-1900年),字鹤笙,上海金山亭林镇人。维新人士,清代著名翻译家,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致力于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优劣,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很大影响。同治
  • 舌羊齿目舌羊齿目(学名:Glossopteridales)是已灭绝的种子蕨门下的一目,出现于二叠纪时的冈瓦那大陆上,在三叠纪早期时绝灭。其下最知名的属为舌羊齿属。其特征为单叶呈披针或倒披针形,具明
  • 九甲围九甲围又称甲围,是台湾高雄市桥头区内的一个聚落,地点位在桥仔头(桥头市区)的西边,在行政上分为甲南里与甲北里。本聚落内有一座称为九甲围义山宫的三山国王庙。九甲围又称甲围,一
  • 须田博须田博(俄语:Виктор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Фëдорович Старухин、日语:須田 博/すた ひろし ,1916年5月1日-1957年1月12日),出生于俄罗斯帝国彼尔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