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擒拿术

✍ dations ◷ 2025-05-20 06:44:51 #德国文化,搏击运动,武术

日耳曼擒拿术(德语:Kampfringen,对打格斗与角力扭打的意思),或称德意志防身术、日耳曼防身术或日耳曼擒拿术,是产生在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神圣罗马帝国(今日的德国)的一种徒手格斗武术、防身术,主要用于战士于战场上,武器损坏或遗失,必须徒手战斗时的情况。

日耳曼擒拿术本身在德国已经是一种具有系统的武术,其特色是擒拿法多。其产生之地为今日德国地区,但是当时德国并未建国,所以冠之以日耳曼或德意志之称。Kampfringen由Kampf与Ringen两字组成,Kampf翻译成中文是格斗、对打之意;Ringen本意是扭打或角力,Kampfringen整体而言乃具有武术的意涵,依中国武术界中,其对某项具有特色的格斗武术性质来制定名称的范例而称述之。

欧洲在中世纪时期,时常发生战争,尤其是位于中欧的日耳曼地区(德意志地区),诸侯领主往往因为彼此之间的冲突动辄发生战争,便有一些特殊的徒手御敌以及兵器使用的格斗应运而生,其出现与中国武术都有相类似的历史发展途径,在今日的定义上日耳曼擒拿术属于一门完整的武学。

1659年,Johann Georg Passchen对此擒拿术有所介绍。18世纪时,此擒拿术几乎消失无踪,目前透过武术家的帮助,已经在西方逐渐复苏当中。

历史上有一项与日耳曼擒拿术密切相关的武术──短剑格斗(dagger-fighting),事实上它属于日耳曼擒拿术的分支。

日耳曼擒拿术不同于古希腊式搏击,它并非是一种由竞技比赛所产生的武术,它产生于战争的环境中,这是一种实战效用高的武术。它也不同于1967年德国新研发的德国柔术,而是纯粹为欧洲人自己发展的近身格斗技术,并非脱胎于东方武术体系。

相关

  • 河豚毒素河鲀毒素(英文:Tetrodotoxin,缩写:TTX)是一种强力的神经毒素,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解毒剂,它会和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快速钠离子通道结合,令神经中的动作电位受阻截。它的名字来自鲀形
  • FeCOsub3/sub碳酸亚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FeCO3。碳酸亚铁可以利用水热法,由硫酸亚铁和尿素于160℃在反应釜中反应得到。硫酸亚铁和碳酸钠的反应亦可得到碳酸亚铁:碳酸亚铁不溶于水,但
  • 密尔沃基疗法密尔沃基疗法(Milwaukee protocol)是一种治疗人类感染狂犬病的实验性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使用化学药物使患者进入诱导昏迷(英语:induced coma)状态,并给予抗病毒
  • 秦椒秦椒可以指:主要指秦岭地区出产的花椒,如大红袍(以其颜色鲜红著称),七月椒(成熟于七月中旬)。此地花椒多卖于川人,其地人喜食麻辣闻名。
  • 谢尔盖·巴达普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巴加普什(俄语: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Багапш,拉丁转写:Sergei Bagapsh,1949年3月4日-2011年5月29日),阿布哈兹总统。从商转政的他,于1997
  • 乐绍虞乐绍虞(?-1953年9月9日)乐达聪次子,宏济堂药店总经理。北平龙泉孤儿院二百名董事之一。“五反”运动中,乐绍虞被揭发使用欺诈、偷税漏税等盗窃伎俩。小组会斗争紧张的时候,夜里会与
  • 大西庇阿大西庇阿,全名为(征服非洲的)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拉丁语:P·CORNELIVS·P·F·L·N·SCIPIO·AFRICANVS;前235年-前183年)古罗
  • 大耳无尾蹄蝠属大耳无尾蹄蝠属(大耳无尾蹄蝠),哺乳纲、翼手目、菊头蝠科的一属,而与大耳无尾蹄蝠属(大耳无尾蹄蝠)同科的动物尚有金蹄蝠属(金蹄蝠)、波斯叶鼻蝠属(波斯叶鼻蝠)、蹄蝠属(三叉蹄蝠)、无尾
  • 哈桑·孔塔尔哈桑·孔塔尔(阿拉伯语:حسان القنطار‎;1981年7月13日-)是叙利亚难民。他在2018年3月7日起被困(英语:List of people who have lived at airports)吉隆坡国际机场,直至同
  • 比利莫拉比利莫拉(Bilimora),是印度古吉拉特邦Navsar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1087(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51087人,其中男性26153人,女性24934人;0—6岁人口4847人,其中男2626人,女2221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