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103重机枪

✍ dations ◷ 2025-07-14 23:57:29 #重机枪,空用机枪及机炮,日本机枪,12.7×81毫米枪械,后座作用式枪械

Ho-103重机枪(日语:ホ103 一式十二・七粍固定機関砲;假名:ホ一〇三 いっしきじゅうにぃてんななみりこていきかんほ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日本帝国陆军的航空机关枪。

1930年代的日本战机武器口径全为7.7毫米,但是在1939年诺门罕事件中日军了解到7.7毫米子弹对新型战机威力不足。日本帝国陆军航空本部(日语:陸軍航空本部)下令研制取代7.7毫米机枪的12.7毫米机炮(日语:試製十二・七粍固定機関砲),日军委托了三间厂商进行研制,枪械代号分别为

虽然竞争厂商有三种型号,但是SAFAT机枪的研制原型一样是M2重机枪,因此这个竞争实际上是两种设计对决。1940年,陆军审查认为Ho-103较Ho-102优秀,决定采用中央工业方案,1941年Ho-103正式受与“一式机关炮”(一式十二・七粍固定机関炮)的称号;但是中央工业的仿制技术不佳,因此无法比照美国原版左右两侧皆可给弹。日本版本左侧进弹称为“甲炮”,右侧进弹称为“乙炮”。

一式重机枪使用口径相等,装药较少的意大利子弹,威力虽然劣于美国原装版本,但枪身重量亦较为轻盈,适合配备给重量较轻的日军战机上。但最佳射击距离与火力上也较为居劣。

而日本帝国海军以类似架构仿制了三式重机枪,则使用了日本海军在船舰高射机枪上一脉使用的13.2 x 96毫米子弹,火力上逼近美国原版,但是在全军后勤支援上便出现重复投资的不利情形。

Ho-103使用的弹药主要为五种:一式弋光穿甲弹、一式普通弹、一式曳光弹、Ma-102(烧夷弹)、Ma-103(榴弹),弹头重量均为36.5克。在弹药配比上,实战主要是弋光穿甲弹、烧夷弹、榴弹三种子弹混搭;一式穿甲曳光弹的威力可在300米外穿透12毫米钢板。

日本购入SAFAT机枪之余,也引进了12.7 x 81mm子弹的生产授权,一并导入了12.7mm榴弹。其它国家的榴弹都在20毫米以上的机炮弹药上才有配备,仅意大利研发出以12.7毫米子弹尺寸的重机枪用榴弹。但意大利原版的引爆机制是机械引信,日本因工业生产精度不足,产制的榴弹常出现提前诱爆,甚至是在枪机中即膛炸(英语:Squib load)。日本在1943年研改出气压引信,又称无击针引信,其设计是在弹头前端以薄金属披覆,弹头内预留一段有空洞,在子弹打到目标时金属会受力变形,空洞内的气体压缩,触发点火机制,引爆榴弹。

此后弹药的安全性大增,同时因为简化了引爆结构,产制成本与产能也随之提高,同样原理的设计也被海军导入使用。而重机枪用榴弹配备前线后,也让帝国陆军的战机在对抗轰炸机时不致于事倍功半,尤其对B-24轰炸机这类机体抗损设计容余较低的型号效果显著。

Ho-103重机枪为1942年以降量产的帝国陆军战机主力武器,固定式版本使用机种包括:

轰炸机防御机枪版本称为一式十二・七粍旋回机関炮,也普遍配发在日军1942年后的轰炸机上,部分早期型机种也会以现场改装的方式整合,增强自卫火力。

但随着美军战机性能的进步与战场环境日益严峻,日军的主力武器在1944年下半叶增强为20毫米机炮,12.7毫米重机枪逐渐降格为次要武器。但直到日本战败,此型空用机枪仍是日军战机的主力装备之一。

相关

  • 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人口基金(英语: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简称UNFPA)是联合国一个专门机构,其使命是促进所有人健康生活和平等机会的权利。作为一个志愿性的基金机构,联合国人口基金
  • 伊朗航天局伊朗航天局(波斯语:سازمان فضایی ایران‎,英语:the Iranian Space Agency,缩写:IRISA 或 ISA)是伊朗的公共民用航天机构,于2004年2月1日在首都德黑兰组建,航天局局长
  • 大卫·史派德大卫·韦恩·史派德(英语:David Wayne Spade,1964年7月22日-)是一名美国男演员、独角喜剧演员、编剧与电视名流。史派德较著名的喜剧风格多半围绕于嘲讽和自嘲上。史派德起初是于
  • 巨蜥科巨蜥科(学名:Varanidae)为爬行纲有鳞目的一科,现仅存1属,包括现存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体型较大,头部、吻部、尾部都较长。四肢强壮。大多为陆生,以小动物和腐肉为食。分布于
  • 路易斯安那号潜艇路易斯安那号潜艇 (SSBN-743),是俄亥俄级核潜艇序列中的最后一艘。位于康涅狄格州格罗顿的通用动力下属公司电船公司获得建造该潜艇的合同并建造了该潜艇。1996年7月27日,帕特
  • 致不灭的你《致不灭的你》单行本第一册封面《致不灭的你》(日语:不滅のあなたへ)是日本漫画家大今良时创作的漫画作品。于讲谈社漫画杂志《周刊少年Magazine》2016年50号开始连载。本作获
  • 伊舍那天伊舍那天(梵语: Īśāna),又作伊遮那天、伊邪那天、伊赊那天、伊沙天。意译自在、众生主。司配者之义。佛教神明,原为婆罗门教湿婆的别名。佛教密宗认为他是色究竟天之主,天部神
  • 弥特若梵圣弥特若梵(St. Mitrophan,又作圣弥托罗梵,中文名为常杨吉,1855年12月10日-1900年6月10日)是正教会的首位中国祭司。弥特若梵不到20岁时就成为了传教士,25岁由日本主教尼古拉施洗。
  • 印楚卡伦斯自治市印楚卡伦斯自治市(拉脱维亚语:Inčukalna novads),是拉脱维亚的一个自治市,设立于2009年,位于该国中部。人口8564人,面积112.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68人/km2。
  • 陈震 (官员)陈震曾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师长,后任太原县县长,解放战争胜利后太原县撤销,依照组织分配来到天津。到天津后任天津市外贸局(后改名经贸委,现名商务委)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