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号通报舰

✍ dations ◷ 2025-08-21 23:08:09 #流星号通报舰

流星号(德语:SMS )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建造的一艘通报舰,自1899年起重归类为小巡洋舰。它是同名船级的首舰,其唯一的姊妹舰为彗星号。该舰自1888年12月开始铺设龙骨、1890年1月下水,至1891年5月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流星号装备有四门88毫米口径的主炮,旨在保护主舰队免受鱼雷艇的攻击。

流星号的设计存在若干缺陷,其中过度振动和在巨浪时难以控制的问题都无法纠正。这些问题限制了该舰的运用寿命。它曾于1892年在基尔临时被用作一艘警戒舰(英语:Guard ship),1893-1894年跟随主舰队服役,1895-1896年间则担任渔业保护船。流星号于1896年底退役,继而于1904年投身港埠业务,然后从1911年至1919年间充当宿营船,直至出售拆解报废。

在1880年代初,随着鱼雷技术的发展,对大型军舰的威胁日益增大。为了对抗小巧快速的鱼雷艇,各国海军开发了特种作战舰艇。德意志帝国海军最初试图将侦察和反鱼雷艇防御的任务结合在一种舰型中,直至1888年代号为“通报舰F”(,即后来的流星号)的设计方案才提供了专门为对抗鱼雷艇而设计的舰型。与之前的守望级通报舰相比,流星级的体积更小、速度更快,但同样非常不稳定、耐波性(英语:Seakeeping)差、在高速航行时会发生气窝现象从而引起舰艛剧烈振动。这些缺陷无法弥补,以致于它们的职业生涯都很短。

流星号的全长为79.86米,有9.56米的舷宽以及最大3.68米的吃水深度。其标准排水量为961吨,满载时则可达1,078吨。推进装置由两台立式三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组成,蒸汽通过四台燃煤机车锅炉(英语:Locomotive boiler)提供。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4,500匹公制马力(3,300千瓦特),设计航速20节(37千米每小时),并能够以9节(17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连续航行960海里(1,780千米)。其标准船员编制(英语:Ship's company)为7名军官及108名水兵。

该舰在竣工时装备有四门单座安装的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英语:8.8 cm SK L/30 naval gun),其中两门并排向前,另外两门并排向后。它们共配备462至680发弹药。流星号还搭载有三具350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一具以浸没式安装在舰艏下方,另外两具则置于舷侧的甲板发射器内。舰只防护甲板的装甲最厚处(平坦部分)为15毫米,同样在两舷隔离空舱内填充有软木;司令塔侧部则覆以30毫米厚的钢制装甲。

流星号的建造工程始于1888年12月,当时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铺设龙骨。它于1890年1月20日下水;完成舾装后,船厂工人在交付前还进行了建造商试验。这些工作都完成后,该舰于1891年5月15日正式投入运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它最初担任波罗的海海军基地(英语:Marinestation der Ostsee)司令的旗舰,并作为警戒舰(英语:Guard ship)被部署至基尔,取代了原本以此身份服役的巡洋巡防舰施托施号(英语:SMS Stosch)。在随后进行的海试(英语:Sea trial)过程中,由于进行必要的改进,该舰被转移至预备役,其旗舰职责被鱼雷训练舰布吕歇尔号(英语:SMS Blücher (1877))接替。直至9月28日,流星号才得以执行实际任务,但10月3日又被退役,以便重返船厂纠正在海试期间发现的一些缺陷,包括将烟囱(英语:Funnel (ship))高度增加1.5米,从而减少烟雾对艉部炮手的干扰。

在前一年完成修改后,流星号于1892年5月20日重新入役进行新一轮海试。在此期间,它也被委派为驻基尔的警戒舰(英语:Guard ship)。该舰于8月中旬参加了一直持续到9月26日的年度舰队训练演习。在演习期间,流星号曾担任第二鱼雷艇区舰队()司令、海军少校卡尔·罗森达尔()的指挥舰。德皇威廉二世于11月初登舰展开短途巡航,之后流星号于12月6日再次退役,当时海军宣布该舰的海试正式完结。

1893年4月5日,流星号重新启用,并自5月1日起被编入秋季练习舰队(,即公海舰队前身)的第一支队,至9月29日年度演习结束后再次退役。在此期间,海军少校亨宁·冯·霍尔岑多夫曾担任该舰舰长。从1894年6月30日开始,它为威廉二世的皇家游艇(英语:Royal yacht)霍亨索伦号(德语:Hohenzollern (Schiff, 1893))提供护航,展开年度夏季巡航——这艘游艇当年去往挪威。在抵达斯塔万格后,流星号遭遇了机械故障,但其船员能够在当地修复发动机。尽管如此,这些问题还是导致它被巡洋护卫舰威廉王妃号取代,成为了德皇的护航舰。流星遂返回基尔进行全面整修,随后在舰队演习中担任侦察舰。它于9月30日再度退役。

流星号于1895年3月19日重返现役,在德国的北海沿岸执行渔业保护任务。这项工作在6月14日至22日期间中断,当时该舰参加了威廉皇帝运河的开通仪式。8月27日,它被调往秋季练习舰队参加年度演习。流星号于9月24日作冬季退役,至1896年3月18日重新投入使用以继续接管渔业保护职责。从4月17日到24日,它在英国的多佛尔陪同海因里希亲王将其新购入的帆船驶回德国。该舰随后返回渔业巡逻——由于英国渔民一再侵犯诺德奈附近的德国领海,迫使流星号进行干预并将他们驱离。自5月底起,除了既有的巡逻职责,该舰还开始担任供轮机舱(英语:Engine room)和锅炉舱(英语:Fire room)人员使用的训练舰。7月3日至6日,它在洛斯托夫特参加了由英国、荷兰和德国联席的渔业保护会议,交流经验。从8月9日至9月初,流星号以侦察舰身份最后一次参加舰队演习使得渔业保护任务再度中断。随着10月4日退役,该舰的活跃生涯至此已经结束。

由于流星号的适航性差,不利于舰队进一步使用。另一方面,该舰也并不特别适合其活跃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所从事的渔业保护任务,因为其体型太小,无法携带足够的燃煤在海上长时间停留;取而代之的是1876年入役的老旧通报舰齐滕号(英语:SMS Zieten)。1899年,流星号被重新归类为小巡洋舰,并于1903年5月3日被移作港埠业务用船。自1904年5月3日开始,它被委任为一艘港口警戒舰。1911年6月24日,流星号正式从海军名录(英语:Navy List)中除籍,继而沦为一艘驻扎在基尔的宿营船。在接下来的八年里,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都供德国U型潜艇的船员使用。德国战败后,该舰于1919年出售报废。流星号最终在伦茨堡拆解。

相关

  • 古尔王朝古尔王朝是位于今阿富汗西方的古国,中国史籍称郭耳国,祖先是波斯人。在12世纪前期开始发展,古尔人购买突厥语族奴隶组成军队,他们的社会成了突厥与波斯混合物。在1150年,古尔人领
  • 籽骨从解剖学上讲,籽骨(Sesamoid,/ˈsɛsəmɔɪd/)是嵌入肌腱内的骨。籽骨可见于跨关节的肌腱处如手、膝、足。从功能上看,它们起到保护肌腱和提高其机械性能的作用。籽骨的存在令肌
  • 中画幅中画幅又称中画幅、120画幅,是指相机的传感器大小为120画幅尺寸。中画幅是指相机的传感器大小为120画幅的尺寸,传感器尺寸是针对与135尺寸和8X10的大画幅而言的,而相机的结构本
  • 万金圣母圣殿万金圣母圣殿,俗称万金天主堂,是位于台湾屏东县万峦乡万金村的天主教会宗座圣殿,其堂区建立历史可追溯至1861年,现有教堂建物则在1870年启用,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筑,在1985年
  • 阴阳座阴阳座(陰陽座,Onmyo-Za or Onmyouza or Onmyoza)是日本一重金属的乐团,成立于1999年,成员有五个人,分别是黒猫(主唱)、瞬火(贝斯手、主唱)、斗罗(鼓手)、狩奸(吉他手、合声)、招鬼(吉他手
  • 沙沱站沙沱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红果镇,是水红铁路上的火车站,建于1974年,由昆明铁路局管辖。
  • 郭少轩郭少轩(1991年10月30日-),台湾女歌手,台湾女演员。在2009年11月参加由台视所举办的歌唱选秀节目超级偶像第四届,获得第四名。被网友指出神似演
  • 媒体马戏团媒体马戏团(英语:Media circus)是一个口语的隐喻或惯用语,用来描述媒体在被报导事件的报导范围超出比例的新闻事件,例如在现场的记者数量,新闻媒体刊登或播出的数量,和媒体的炒作程度。此用语是透过与马戏团相比的方法来批判媒体,通常是负面的,且被认为是反对如实观察的惯用语。在1970年代时,该用语被用作这种意思已很普遍。尽管构想更为古早,术语“媒体马戏团”大约在1970年代中期时开始出现。林恩·哈尼(Lynn Haney)在1976年写的书是一个早期的例子,她写了有关运动员克里斯·艾芙特的爱情故事:“
  • “飞鹰”号鱼雷炮舰“飞鹰”号鱼雷炮舰是一艘曾服役于清朝新式海军以及民国海军旗下的鱼雷炮舰。该舰于1895年在德国伏尔铿船厂下水,1896年交付清政府。入役后,该舰最初被划分到北洋水师旗下,1909年又被编入巡洋舰队并巡查东沙群岛以考证对其的主权。辛亥革命爆发后,本舰投入革命阵营。1917年,该舰随程璧光指挥南下加入护法舰队。1932年,该舰在国民革命军内战的空袭中于海口沉没。19世纪末在驱逐舰普及之前,以鱼雷为作战武器而广为人知的小型高速舰种被称为鱼雷炮舰,后来被归类为驱逐舰。据推测,本舰设计参考自同时期的德国巡洋舰“格爱
  • 林可唯林可唯(1980年9月21日-),为台湾女演员,曾用艺名林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