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间神社(日语:浅間神社/あさまじんじゃ */?)是日本山梨县笛吹市一宫町(日语:一宮町 (山梨県))一宫的一座神社,社格是名神大社(论社)、甲斐国一宫、国币中社和别表神社,主祭神(日语:祭神)是木花开耶姬命,神宫寺是已荒废的原甲斐国三十三观音巡礼的第24号札所(日语:神札),本地佛是卢舍那佛,氏子数目是663户7,000人,为日本遗产(日语:日本遺産)“由葡萄畑编织而成的风景~山梨县峡东地域(日语:国中地方)~”的组成部分之一。社藏绀纸金泥(日语:金泥・銀泥)般若心经以及摄社山宫神社本殿分别在1905年4月4日和1907年8月28日获指定为重要文化财,社藏“太刀 铭(日语:金石文) 国次”和“太刀 铭一德齐助”分别在1965年5月13日和1972年1月27日获指定为山梨县指定有形文化财(日语:山梨県指定文化財一覧),一宫浅间神社的夫妇梅则在1960年11月7日获定为山梨县指定天然纪念物(日语:山梨県指定文化財一覧)。此外,“神社拜殿 附旧材一枚”和武田信玄公和歌短册(日语:短冊)是笛吹市指定有形文化财,摄社山宫神社的夫妇杉则是笛吹市指定天然纪念物。另外,山宫神社鸟居前方原本有称为御供田的农田,由36块面积约1坪(约3.31平方米)的梯田组成,曾经收获约3俵(日语:俵)米,并且作为祭品献给神明,现在是果树田,御供田在1960年时曾经获指定为山梨县有形民俗文化财(日语:山梨県指定文化財一覧),不过已经被除名。
根据神社官方说法,神社始于垂仁天皇8年(前22年)正月,当时神社镇座于神山,即现在摄社山宫神社的所在地。富士山大爆发(日语:貞観大噴火)翌年的贞观8年12月9日(867年1月18日)迁座至现在山宫神社东南约两公里的现址。不过根据《日本三代实录》同日条记载,清和天皇虽然下令在八代郡建立浅间明神祠,并且列为官社,由伴真贞担任祝(日语:祝 (神職)),但是在12月20日(1月29日)条则同样记载于山梨郡建立浅间明神祠,《日本历史地名大系》认为神社是后者,关于迁座的理由,推测是由于富士山大爆发重创甲斐国,甲斐国方面认为这是骏河国浅间明神的祝和祢宜(日语:禰宜)祈祷不力所致,促使在甲斐国也建立了浅间神社。
《日本三代实录》的记载也引起哪一座神社才是式内社或一宫的争论,除此神社外,河口浅间神社(日语:河口浅間神社)和一宫浅间神社(日语:一宮浅間神社)均是名神大社的论社,《甲斐国志(日语:甲斐国志)》、《神社核录(日语:神社覈録)》和《大日本史》均以河口浅间神社在郡境变更前属于八代郡为由,认为河口浅间神社才是名神大社,《大日本史》同时指出由于浅间神社在郡境变更前位于山梨郡,因此不是官社。《特选神名牒(日语:特選神名牒)》虽然批评《甲斐国志》的说法,指出原本属于八代郡,现在属于都留郡(日语:都留郡)的说法详情不明,但是同样指出浅间神社与山梨郡的浅间明神为同一神社,因此应该在河口浅间神社或一宫浅间神社两者之间探讨哪一座神社才是式内社,《甲斐国古社史考》则视浅间神社为国史见在社,河口浅间神社为式内社,一宫浅间神社为论社。另一方面,《式内社调查报告》主张由于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当时河口浅间神社位于八代郡内,同时也没有史料可以证明当时浅间神社位于山梨郡内,因此理应视浅间神社自当初便位于八代郡内,其次浅间神社附近以前是采用条里制(日语:条里制)的重要地区,也就是说邻近于国府,相对地较大可能存在名神大社,其三由于中尾(现笛吹市一宫町中尾)有与郡家(日语:郡衙)有关的地名正祝屋敷,浅间神社则正好位于其南面,符合《日本三代实录》中“郡家以南作建神宫”的记载,其四甲斐国唯一的名神大社不可能太过远离国府或位于考古学上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加上浅间神社内建有真贞社,因此主张视浅间神社为式内社。此外,位于甲府市青沼的浅间神社也被视为名神大社的论社之一。
至于一宫方面,《式内社调查报告》指出由于长昌寺藏有明应年间(1492年至1501年)奥书的大般若经等史料也显示一宫为浅间神社,因此不应视河口浅间神社为一宫,加上一宫浅间神社是市川乡的一宫,因此应视甲斐国一宫为浅间神社。与此同时,关于浅间神社的一宫记载最早见于《吾妻镜》宽元4年3月20日(1246年4月7日)条,不过没有提到神社名称,仅记载为“甲斐国一宫”,同时记载神社名称和一宫的相关史料则有社藏天文20年2月5日(1551年3月12日)的《武田晴信判物》,而在战国时代时全部致函至神社的书信均没有使用“浅间”,而是使用“甲州一宫”、“甲州第一宫”、“甲州镇守第一宫”或“一宫”等一宫相关称呼,相对地河口浅间神社从未使用过一宫的称呼,至于一宫浅间神社,根据永禄4年(1561年)府中八幡宫的勤番番帐的第45号,记载道“市川一宫的祢宜”(市川一宮の禰き),因此是市川乡一宫。《日本众神—神社与圣地》也提到一宫浅间神社为市川乡一宫,否定其为甲斐国一宫的主张。除此以外,《日本大百科全书》、《My pedia(日语:マイペディア)》和《国史大辞典》均视浅间神社为名神大社及一宫,《日本国语大辞典(日语:日本国語大辞典)》和《大辞泉》则视浅间神社为一宫,《甲斐国社记寺记》记载有一宫称号的神社则尚有一宫加茂大明神(现身延町的一宫贺茂神社)和一宫大明神(现上野原市的一宫神社),此外《山梨县神社志》尚记载了一宫(现大月市的一宫神社)。
根据《甲斐国志》记载,神社的社殿在建久5年(1194年)由镰仓幕府修建而成,同年11月27日(1195年1月10日),源赖朝宣布修复邻近令制国的一宫以及国分寺,神社也被认为是其中之一。进入战国时代后,神社与二宫美和神社(日语:美和神社 (笛吹市))、三宫玉诸神社(日语:玉諸神社)见于《向岳寺(日语:向嶽寺)文书》中的某年2月7日《楠浦昌胜(日语:楠浦昌勝)书状》,反映神社在当时已经是甲斐国内的有力神社。天文20年2月5日(1551年3月12日),根据收录于《浅间神社文书》中的《武田晴信判物(日语:判物)》记载,晴信在天文19年闰5月23日(1550年7月7日)消灭小笠原长时;此前为了祈求能够占领信府,他表示如果成功便会寄进(日语:寄進)社领(日语:寺社領)至神社。最终晴信寄进一宫乡荒间(现笛吹市一宫町一宫和新卷)20贯文(日语:貫高制)至神社,弘治2年1月3日(1556年2月13日)又因为达成在天文16年(1547年)时的祈愿而将信浓筑摩郡(日语:筑摩郡)小松乡(现长野县松本市)的10贯文寄进至神社。翌年12月2日(1557年12月22日),晴信向神社下令兴建社坛、每天要打扫境内两次,神官以及社家(日语:社家)在每年冬夏的御幸祭以及新年时均需要前往武田氏馆作问候。永禄3年8月25日(1560年9月15日),根据收录于《甲州古文书》中的《武田信玄社中条目写》记载,神社与二宫、三宫、林部宫(日语:甲斐奈神社)、武田八幡宫(日语:武田八幡宮)、洼八幡神社(日语:大井俣窪八幡神社)、石和八幡的三八幡(日语:石和八幡神社)、熊野神社(日语:熊野神社 (甲州市))、市川三乡町(三珠町(日语:三珠町))的御崎神社以及西郡的三轮神社获免去至府中八幡神社的参勤。
永禄10年(1567年),武田信玄监禁其子武田义信,导致武田氏家中有所动摇,为了重新团结众人以及加强对信玄的忠诚,在信玄向甲斐和信浓的家臣提出的《生岛足岛神社(日语:生島足島神社)起请文》中,神社也与二宫、三宫作为保证誓言的神而记载于起请文内。元龟3年3月5日(1572年4月17日),根据收录于《甲州古文书》内的《武田家印判状(日语:印判状)》记载,神社获寄进骏河国富士郡押出村(现静冈县富士宫市下柚野(日语:柚野村 (静岡県))字押出)的15贯文。天正4年7月13日(1576年8月7日),神社获武田胜赖保证保护神主的森林,同时获准用于兴建神社建筑,天正9年6月12日(1581年7月12日)又获免去52名社家众的普请(日语:普請)役,胜赖亦下令其祈求国家安全以及打扫神社等事项。武田氏在天正10年(1582年)3月灭亡后,根据社藏《德川家康判物写》记载,入主甲斐的德川家康在同年10月22日(11月17日)寄进200贯文至神社,免去神主等人的诸役,同时安堵(日语:安堵)神社森林,豁免其采伐等事项。天正17年(1589年),根据社藏《德川家奉行连署判物》记载,在伊奈忠次实施五国惣检地后,神社在同年11月23日(12月30日)获安堵一宫乡650俵(日语:俵)一斗二升的社领以及山手钱,庆长8年(1603年)时获安堵一宫村234石二斗以及屋敷2079坪(约6872.73平方米),其后均获历代江户幕府将军安堵。庆长11年(1606年),根据《浅间神社文书》记载,德川四奉行(日语:徳川四奉行)联署下达禁制,加强对神社的保护,翌年又大规模兴建社殿,根据庆长19年12月19日(1615年1月18日)的《嶋田直时等连署证文》记载,神社与二宫、三宫、神座山(现桧峰神社)、八幡、洼八幡神社的社家一同谒见家康。明治4年5月14日(1871年7月1日),根据太政官布告第二百三十五号“官社以下定额及神官职员规则等”,神社获指定为国币中社,现在是神社本厅(日语:神社本庁)的别表神社。2017年,神社在初诣时的参拜人数是约四万人,与北口本宫富士浅间神社(日语:北口本宮冨士浅間神社)在山梨县内排在第五位。
神社的主祭神(日语:祭神)是木花开耶姬命,为山火镇护、农业和酿酒的守护神,也保祐婚姻、求子和母子平安,《式内社调查报告》认为配神是天彦火琼琼杵尊和大山祇神,《日本众神—神社与圣地》则认为大山祇神是摄社山宫神社的主祭神,琼琼杵尊为配神,神社官方则称两神是山宫神社的祭神。神社官方称境内面积达3395坪(约11223.14平方米),《式内社调查报告》则指出原本神社境内占地3534坪(约11682.64平方米),明治时是3395坪,现在是3655坪(约12082.64平方米),《山梨百科事典》则记载是11,204平方米,飞地山宫神社则是233坪(约770.25平方米)。神社建筑方面,首先本殿建于宝永3年(1706年),根据《式内社调查报告》记载是堂社造(日语:権現造),桧皮葺(日语:檜皮葺)屋顶,长3.39间(约6.16米),正面宽3.3间(约6米),屋顶在宝永4年(1707年)和文化8年(1811年)时曾经进行修葺,而大床(日语:すのこ)和玉垣(日语:玉垣)也同样在文化8年时经过修葺,现在为入母屋造向拜(日语:向拝)铜板屋顶,其次拜殿正面宽8.4间(约15.27米),长4.4间(约8米),原本也是桧皮葺屋顶,建于宽文12年(1682年),现在是入母屋唐破风向拜造铜板屋顶,其三渡廊建于宽政元年(1789年),正面宽1.44间(约2.62米),长6.22间(约11.31米),神社称其为币殿,神乐殿则建于1903年,正面宽3.3间(约6米),长2间(约3.64米),另外也有随神(日语:随身)门和社务所等神社建筑。此外,根据《式内社调查报告》记载,山宫神社本殿正面宽1.4间(约2.55米),长1.3间(约2.36米),拜殿正面宽7间(约12.73米),长3间(约5.45米),笛吹市则指其梁间的正面是一间(日语:柱間),背面为二间(2.64米),桁行是二间(1.55米),隅木(日语:垂木)入春日造(日语:春日造),桧皮葺屋顶,建于永禄元年(1558年)11月。境内末社有七社、神明社(日语:神明神社)、真贞社和护国社,七社的祭神是雨降大神、道祖神、稻荷大神、金刀比罗大神、六所大神(日语:六所神社)、加具土大神和天满宫,创建时期不详,在2003年改建而成,其余三社的祭神分别是天照皇大神、社家祖先伴真贞以及一宫町英灵(日语:英霊)458人。境外神社除了山宫神社,尚有天神社。
神社的主要祭事有摄社山宫神社的山宫神幸祭以及大神幸祭。首先,山宫神幸祭最初是在阴历3月初午举行,现在则是3月15日前的星期日,在过去需要进行斋戒,根据宝历12年的《年中行事帐》2月午日条记载,当时从2月午日起直至3月初午,为期24日内,均禁止造家、普请、用钉和灸等等,氏子的话则是12日,也不得接穗和种树,而按《甲斐国志》记载,心存敬畏的村人在祭事当天也不会外出,如果碰巧遇上神舆的话则进行跪拜,另外在25日内也禁止造家、结绳、种树和灸治等,违者在午日必将受灾。根据《式内社调查报告》记载,祭事当天先奉奏神乐,然后才前往山宫神社,途中在小字石的御諚河原堤防上祈求能够防洪,抵达神社后则进行养蚕祈祷,与此同时笛吹市观光联盟指出山宫神幸祭是木花开耶姬命为迎接大神幸祭而重返山宫神社养精蓄锐,渡御则由山宫神社所在的石地区的民众负责,浅间神社则奉纳(日语:奉納)神乐,当天一宫町的小学和中学亦放假,御旅所是柜饭神社。
其次,大神幸祭又称为川除祭,相对于甲西町(日语:甲西町 (山梨県))(现南阿尔卑斯市)的神部神社的“西御幸”,神社的大神幸祭也称为“东御幸”,有甲斐国第一大祭的称呼,甲州三大御幸祭之一,为祈求远离水难事故(日语:水難事故)的祭事,最初由神社与二宫、三宫一同渡御至巨摩郡龙王村(日语:竜王村 (山梨県))(现甲斐市龙王)的三社神社后一起举行。根据神社说法,大神幸祭起源自天长2年(825年),而史料上能够确认的则是弘治3年12月2日(1557年12月22日)的《武田晴信判物》,另外《日本众神—神社与圣地》指出由于三社神社的所在地信玄堤(日语:信玄堤)据称建于永禄2年(1559年),因此推测祭事是永禄年间或以后才开始举行,过去是在阴历4月第二个亥日举行,称为夏御幸,现在则是在4月15日举行。明治3年(1870年)由于“骚扰”而分开举行,全长约24公里,途径石和町(日语:石和町)(现笛吹市石和町各町)和甲府市,最初御旅所(日语:御旅所)设于甲斐奈神社,后来改为石和的八幡神社,在江户时代为止则在进入甲府后于一莲寺(日语:一蓮寺)南方门前设置栈敷(日语:枡席),三社一同将神符(日语:神札)授予勤番支配(日语:甲府勤番),勤番支配则与与力、同心穿上正装,并且献上祭祀费用,《日本历史地名大系》则称费用是来自三郡百姓的贡纳,江户时代之后也曾经作为公祭(日语:官祭),在山梨县厅(日语:山梨県庁)的正门前停下神舆,让山梨县知事本人或其代表进行参拜。渡御全程由穿上长襦袢,并且脸涂胭红和白粉的女装男性抬起神舆,并且发出“在那里在那里”(ソコダイソコダイ)的呼喊声(日语:掛け声)。在到达三社神社后,先将神舆安置于拜殿,然后请出神体,并且将神馔(日语:神饌)和玉石放在三方(日语:三方 (神道))上供奉,在玉串(日语:玉串)拜礼结束后拿走玉石,便前往设于信玄堤上的川除祭场,在修祓后由宫司(日语:宮司)献上希望这道堤防不会崩决的祝词(日语:祝詞),然后将写有水神的小石扔至河川敷(日语:河川敷),由于小石在养蚕年代被视为有利益,人们均争先恐后地去拾取小石,现在人们则在河川敷等候扔石,在争夺过后作为护身符拿回家。其后,众人抬起神舆,并且返回神社。此外,在以前的11月第二个亥日也会举行同样祈求远离水难事故的冬御幸,目的地则是巨摩郡上石田村的三社明神(现甲府市上石田(日语:貢川村)的三社诹访神社),该地为荒川(日语:荒川 (山梨県))、贡川和相川的交汇点,平山优(日语:平山優 (歴史学者))和堀内真认为这是武田信玄在釜无川展开治水工程前的祭祀形态,冬御幸在1873年11月由三社联合向山梨县权令提出休祭,翌年冬天正式中止举行。当时大神幸祭的情况则可见于社藏的《大神幸祭宝历绘卷(日语:絵巻物)》。2003年,三社又重新合办祭事,不过由于交通问题,现在神社的神舆以及相关人士均是坐车前往信玄堤后再举行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