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疗法稀释

✍ dations ◷ 2025-04-03 17:21:38 #顺势疗法

在顺势疗法中,顺势疗法稀释(专业人士称之为"dynamisation"或"potentisation",“激发”)是将物质用酒精或蒸馏水稀释然后剧烈摇动(被称为 "succussion")的过程。像石英和牡蛎壳这样不溶性的物质通过乳糖研磨稀释。顺势疗法的创始人,山姆·赫尼曼(1755~1843)认为,这种稀释的过程能激发物质的"灵力", 连续稀释增加了药剂的"效力",然而有些 顺势疗师不赞同这一说法。

这个理论是伪科学的,因为在经常被使用的稀释倍数中,原始物质的分子不可能会有剩余。

顺势疗法使用了数个强度等级。 赫尼曼发明出“百分位等级”或称“C等级”,每个等级单位代表将某物质稀释一百倍。 赫尼曼在他一生的大部分都喜爱百分位等级。 2C稀释需要将物质稀释一百倍,然后将该稀释溶液中的一部分再次稀释一百倍, 最终将原始物质稀释为原来的10000分之一。6C稀释重复“C等级”过程六次,最终将原始材料稀释为原来的100−6=10−12。更高的稀释液遵循相同的模式。 在顺势疗法中,稀释倍数更高的溶液被描述为具有更好的“效力”,并且有更强和更深层次的作用。 最终产品往往被稀释到和溶剂(蒸馏水,乳糖或酒精)毫无区别。

也有持续流动的稀释方式,被称为MFC。

赫尼曼提倡于大部分情况下使用30C稀释强度(即稀释度达1060)。 在赫尼曼的时代,疗剂能无限稀释是不无道理的假设,因原子或分子,化学物质的最小单位的概念才刚现世。现在我们能说明稀释浓度超过12C后,溶液除溶剂外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分子。

 

一些顺势疗师发明了十分位等级(D或X),将物质稀释为原始体积的十倍。 因此,相同数值时,D或X等级的稀释程度是C等级的一半。例如,“12X”与“6C”稀释程度相同。 赫尼曼从来没有使用此等级,但在19世纪末非常受欢迎,如今在欧洲仍是这样。 这种强度等级似乎是由美国顺势疗师康斯坦丁·赫廷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明的。 在赫尼曼生命的最后十年中,他还发明了一种五分位等级(Q)或LM等级,将原始物质稀释为原来的50000分之一。 数值相同时Q等级的稀释程度大约是C等级的2.35倍。 例如,“20Q”的制剂具有与“47C”大致相同的浓度。

大于或等于1000C的稀释程度通常用罗马数字M表示,并省略百分位等级“C”(因为所有高倍稀释都是按百分位等级稀释):1M=1,000C;10M=10,000C;CM=100,000C;LM(本应代表50,000C)通常不使用,因为与LM等级(Q等级)混淆。

下表比较X和C等级,并以相同的稀释程度排列。 然而,顺势疗法对其原理的理解不是稀释,而是"potentisation"(激发),因此不能假定不同的等级可以按稀释程度相同来等同。

连续稀释结果是,在每次稀释步骤后,每升溶液中原始物质的分子数量变得更少。 最终,在一升稀释液中找到原始物质的一分子的可能性不复存在。

如果从1mol/L的某物质溶液开始稀释,在稀释倍数超过1×1024 (24X或12C)时,每升溶液中的平均分子数会少于一个,因为:

超过此极限(相当于约12C)的顺势疗法稀释液不太可能含有原始物质的一个分子,更低的稀释程度不可能含达到可检测量的原始物质。 ISO3696(分析实验用所的水的规范)规定亿分之一的纯度,或1×10-8——这样的水不能被保存在玻璃或塑料容器中,因为它们会将杂质渗入水中,玻璃仪器使用之前必须用氢氟酸洗涤。亿分之一相当于顺势疗法稀释中的4C。

顺势疗法的反对者和支持者常常试图通过类比来证明顺势疗法所涉及的稀释。 高稀释倍数通常被认为是顺势疗法中最有争议和不可信的方面。

一个受欢迎的用于治疗流感的顺势药剂是200C稀释的鸭肝脏,销售名称为欧斯洛可舒能。 因为可观测的宇宙只有大约1080个原子,以一个原子作溶质,整个宇宙作溶剂只能得到约40C的溶液。 欧斯洛可舒能因此需要10320 个宇宙来使最终稀释液中含有一个原子。

在普通顺势疗法制剂中使用的稀释液的另一个例子将顺势疗法稀释液和将治疗物质溶解在游泳池中进行比较。 在奥运会游泳池有1032 个水分子,如果这样一个池子里装满了15C的顺势疗法药剂,想要有63%的机会摄入至少一分子的原始物质,就需要吞下这样一个游泳池的1%,或大约25公吨的水。

顺势疗师认为,这种水保留原始材料的一些“基本属性”,因为每次稀释后制剂已经被震荡。 哈尼曼认为,对药剂的“激发”或震荡导致物质“灵气般的治疗力”被释放。 虽然顺势疗法的药剂往往被高倍稀释,顺势疗师坚称这些药剂保留了这种“治疗力”。  当代顺势疗法支持者提出了“水记忆”概念,称水能“记忆”被混合的物质,人摄入时其能传递这些物质的药效。 这根据目前人类对物质的了解,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而且目前没有发现“水记忆”有任何可检测的生物学或其他方面作用。 经常被用于支持“水记忆”的说法是:科学界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水。 实实上,从理论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来看,人类对液态水的结构和性质已经有很多认识,因为它在生物化学中十分重要,而且相对分子质量的简便性和氢键的量子力学性质使其在理论化学中常被作为研究材料。 实际水的“记忆”已被实验测量,并被证实时长约50飞秒,即0.00000000000005秒。 雅克·本维尼斯特进行的关于所谓的“水记忆”的一个有争议的研究声称,已经证明可以有效地让水“记忆”,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伪科学。 瑞士化学家路易斯·雷于2003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声称,通过热释光测定,其发现氯化钠和氯化锂的顺势疗法稀释溶液与正常水具有非常不同的氢键结构。

不是所有的顺势疗师都主张极度稀释。例如,许多早期的顺势疗师本来就是医生并且一般使用较低的稀释程度,例如3X或6X,很少超过12X;这样的稀释("trituration")在20世纪后期仍然受到威廉·海因里希·舒斯勒的12种生物化学组织盐的倡导者的支持。 低浓度和较高稀释度之间的分裂遵循意识形态线。 支持低稀释度的人强调病理学和顺势疗法与传统医学的紧密联系,支持高稀释度的人则强调“治疗力”、精神和疾病的灵性解释。 部分低稀释度和高稀释度的产品仍在销售,但与其同类一样,它们还没有被最终证明具有超出安慰剂效应的效果。

相关

  • 脂褐素脂褐素(英语:lipofuscin)的命名由来是具有颗粒状的褐黄色色素,由含有脂肪的残存物与溶酶体消化物所组成。被认为是一种随着年纪增长或细胞操劳而增加的色素,可见于肝脏、肾脏、心
  • 尿液尿,又称尿液,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为了新陈代谢的需要,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排出的尿液可调节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以及清除代谢废物且可同时散热,尤其是退化
  •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英语: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缩写IPCC;又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等)是一个附属于联合国之下的跨政府
  • 占星术占星术(英语:Astrology),亦称占星学、星象学,是用天体的运动和相对位置来占卜人事及地表事件的一种理论。占星术可至少上溯至公元前2000年,植根于历法系统预测季节性变化和将天体
  • 皮埃蒙特语皮埃蒙特语(nome nativo Piemontèis, codice ISO 639-3 pms) ,在1981年底被欧盟认定为受法律保护的欧洲少数人语言之一(欧盟第4745号决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Red book
  • 101号美国国道101号美国国道(英语:U.S. Route 101)俄勒冈州段是俄勒冈州一条南北方向的美国国道。全长347英里。
  • 羟钴胺羟钴胺(OHCbl, or B12a)是维生素B12的一种天然形式,或者叫维生素B12类中的一种。它是钴胺族化合物中的一个基本成员。许多用于商业化生产维生素的产生菌所产生的就是羟钴胺形
  • 腿部腿(英语:Leg),通常指人体的下肢,功能之一在于行走。广义来说,是指其到支撑作用的结构,对于动物来说,通常呈近似圆柱状。由于需要分散重力,通常腿部的末端会形成较宽大的结构,例如人类
  • 安妮·弗兰克之家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斑蟊斑蝥,又可写作斑蟊。中文世界中,斑蝥所指称的生物一直有所混淆,有的人用于指称虎甲虫,有的用于芫菁科,由于芫菁含有药性成分──斑蝥素(芫菁素),故中药里头的斑蝥无疑是指芫菁。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