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里埃尔·邓南遮 (Gabriele d'Annunzio,原名Gaetano Rapagnetta;1863年3月12日-1938年3月1日),意大利诗人、记者、小说家、戏剧家和冒险者。 1889年至1910年期间,在意大利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他经常被称为诗人(Il Vate)或 先知(Il Profeta )。 主要作品有《玫瑰三部曲》。
自1914年至1924年期间,邓南遮在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南遮常被视作墨索里尼的先驱者,在政治上颇受争议。其思想和美学影响了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元首希特勒。
文学方面,邓南遮与颓废主义运动关联密切。该运动与法国象征主义和英国唯美主义相互影响。邓南遮的一些作品承继了浪漫主义传统,与自然主义针锋相对,既感性,又带神秘感。 邓南遮无论是在文学方面,或是在政治行动上,都受到尼采的影响。 他和几名女性的风流韵事,如露易莎‧卡萨提(英语:Luisa Casati),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人对邓南遮的印象,从文学家转变为民族战争英雄。 邓年遮加入意大利陆军的阿迪蒂突击队,参与诸多军事行动,如Flight over Vienna(英语:Flight over Vienna)。 以意大利民族主义者之姿,反对巴黎和会。邓南遮在阜姆建立了短命的意大利克瓦内尔临时政府(英语:Italian Regency of Carnaro),并自称“领袖”。 宪法使“音乐”成为国家的基本原则,并在本质上施行组合主义。
邓南遮生于阿布鲁佐的佩斯卡拉。父亲是一名富有的地主与镇长,弗朗西斯科(Francesco Paolo Rapagnetta d'Annunzio,1831-1893);母亲是露易莎(Luisa de Benedictis, 1839-1917)。邓南遮的父亲原本以其母的名字Rapagnetta为姓,但在他13岁的时候,被一个没有孩子的富有的叔叔安东尼‧邓南遮(Antonio d'Annunzio)收养,并冠上邓南遮的姓氏。 传闻邓南遮最初被命名为里诺盖塔诺(Gaetano),但因为他有如天使般的外表,便以天使加百列为名,洗礼名为加布里埃尔。不过,这个故事基本上已经被证实为假。
1881年,邓南遮进入了罗马大学。大学期间,邓南遮参与各个文学性社团,并为当地报纸撰写文章和评论。 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宣传尚未收复的意大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邓南遮回到意大利,发表公开演说,呼吁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自从1908年与莱特兄弟有过一次飞行,邓南遮对航空有着兴趣。随着战争暴发,邓南遮自愿参军,以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的身份声名大噪。在一次飞行事故中,邓南遮失去了一只眼睛。
1918年2月,邓南遮参加了对巴卡尔的轰炸行动,提振因卡波雷托战役受损的士气。 1918年8月9日,作为第87战斗机中队指挥官,邓南遮组织Flight over Vienna(英语:Flight over Vienna)行动,带领9架飞机往返700英里,在维也纳投下宣传传单。
第一次战争加强了邓南遮的极端民族主义和领土收复主义的想法。邓南遮展开广泛的行动,希望意大利是以一流欧洲强权之姿,与战时盟友一同作战。 1919年9月12日,因不满巴黎和会上移交人口大多为意大利人的阜姆的要求,邓南遮率领2000名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占领城市,迫使美英法的占领部队撤出。 邓南遮等人试图让意大利吞并阜姆,但遭到意大利政府拒绝。意大利政府封锁阜姆,要求投降。
邓南遮随后宣布在阜姆成立独立国家“意大利克瓦内尔临时政府(英语:Italian Regency of Carnaro)”( Italian Regency of Carnaro);《克瓦内尔宪章》影响了后来意大利的法西斯体系,包含邓南遮自称“领袖”(Duce)。一部分的意大利皇家海军加入了邓南遮。 邓南遮尝试为其他被压迫的民族,如邓南遮在1920年试图武装的爱尔兰人,提供国联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并寻求与巴尔干地区的各种分离主义团体结盟,特别是在巴尔干的意大利分离主义份子,但是没有取得多大成功。 直到1920年12月,在意大利海军的轰炸下,无视拉巴洛条约而向意大利宣战的邓南遮,最终投降。
在向阜姆进军之后,邓南遮隐居加尔达湖,在写作中渡过晚年。 虽然邓南遮对墨索里尼有很大的影响,但他从未直接卷入意大利法西斯的政治活动。1922,向罗马进军之前,邓南遮因不明原因从窗边跌落,受伤但未死。
1924年,邓南遮受国王伊曼纽三世授予贵族头衔(Principe di Montenevoso)。 1938年,因中风去世。 墨索里尼国葬邓南遮,葬于义大利胜利庄园。
邓南遮通常被认为是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先驱者。在阜姆的时候,邓南遮与工团主义者Alceste De Ambris共同起草《克瓦内尔宪章》。 Alceste提供了法律和政治框架,邓南遮则增添了一些文学修饰。Alceste De Ambris是一群意大利海员的领袖,叛变后,率舰投靠邓南遮。宪法建立了一个组合主义的国家。九个团体代表代表不同的经济部门(工人、雇佣主、专业人员等),第十个(邓南遮的发名)则代表“优秀”的人类(英雄、诗人、先知、超人)。宪章还宣布,音乐是国家的基本原则。
墨索里尼从邓南遮身上模仿和学习了独裁者的文化。邓南遮就像是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施洗约翰一般,意大利法西斯所使用的仪式与符号几乎就在邓南遮向阜姆进军期间发明出来, 包括阳台样式、罗马式敬礼、模仿《伊里亚德》阿基里斯的哭喊声、与群众间充满戏剧性和修辞的对话、宗教符号的政治运用。 此外,还包括在阜姆的政府体制:组合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戏剧把戏、情绪化的民族主义仪式;还有黑杉军,即阿迪蒂突击队,拥有纪律、野兽般的反应和对异己的强大武装镇压能力。 蓖麻油,是一种泻药。据说,邓南遮甚至开创了强灌大量蓖麻油的酷刑,用以羞辱、残废或杀死反对者。而墨索里尼的黑衫军承继了这个手法。
邓南遮拥护意大利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甚至欢迎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尽管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深受《克瓦内尔宪章》的影响,但邓南遮及Alceste De Ambris都不想积极参与意大利法西斯运动。两人都拒绝了法西斯主义者参加1921年5月15日选举的征招。 在向罗马进军之前,Alceste De Ambris甚至批评法西斯运动。
1922年8月13日,邓南遮因从窗户跌落而严重受伤;与弗朗西斯科及墨索里尼共同举行的“全国和解会议”的计划遭到取消。 这一事件从未得到解释,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一起谋杀邓南遮的计划。 尽管邓南遮在这次事件后退出了公众目光,但墨索里尼仍然定期向邓南遮发放慰问金,作为不再重新参与政治舞台的贿赂。 当一位密友问及此事时,据称墨索里尼说:“当你有一颗蛀牙时,你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拔掉牙齿,要么塞满金子。对付邓南遮,我选择了后者。”
不过,直到1938年去世之前,邓南遮仍一直试图干预政治。 他在1933年写信给墨索里尼,试图说服他不要参与轴心国与希特勒的协议。 1934年,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会面后,邓南遮试图破坏两者之间的关系,甚至写了一本关于希特勒的讽刺小册子。
在生涯高峰,邓南遮的作品以原创性、力量与颓废闻名。虽然作品享誉盛名,并影响许多的意大利作家,但邓南遮世纪末风格的作品却鲜为人知。而邓南遮的文学名声也摆脱不掉法西斯的阴影。1898年,《时代杂志》批评邓南遮的小说《入侵者》(L'innocente )“邪恶”、“彻头彻尾的自私和腐败”。 1901年,邓南遮的悲剧《黎米尼的富兰采丝卡(英语:Francesca da Rimini)》(Francesca da Rimini ) 则因道德理由未通过审查。
书信体作品《》在死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