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琳 (安斯巴赫)

✍ dations ◷ 2025-11-11 23:49:39 #1683年出生,1737年逝世,英国王后,霍亨索伦王朝,安葬于西敏寺者

勃兰登堡-安斯巴赫的卡罗琳(Caroline of Ansbach,1683年3月1日-1737年11月20日),是英国乔治二世的妻子,1727年起成为英国的王后。

卡罗琳是德意志侯爵约翰·弗里德里希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萨克森-艾森纳赫的埃莱奥诺勒所生。当卡罗琳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在1686年死于天花,卡罗琳与胞弟只能跟随母亲过着不富裕的生活。

1696年卡罗琳的母亲过世之后,卡罗琳不久就辗转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夫妻监护并扶养长大。熏陶在柏林夏洛滕堡宫的智识环境,让少女时的卡罗琳视野大开,得以结识莱布尼兹为首的哲学家们。她以欣赏、学习的心态,观看哲学家与耶稣会教士、新教神学家的激昂辩论,从中获得开阔活泼的心志与高度的学识。她与普鲁士王后索菲·夏洛特(Sophie Charlotte,1668年—1705年)拥有深厚的情感,索菲王后将她视如己出,当作亲生女儿般抚养。当她必须短暂地回到安斯巴赫时,索菲王后就感叹说:“没有卡罗琳的柏林,就好像沙漠一样。”

成年后的卡罗琳,成为一个兼具智慧和美貌的女性,吸引了许多王侯的上门提亲。索菲王后的母亲──汉诺威的索菲(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之母)更称她为“德意志最值得婚配(许配)的公主”。在普王腓特烈一世的支持下,当时德意志最有权势的王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次子卡尔六世(正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竞逐王位),于1703年正式向她求婚,并请她放弃路德新教改信天主教,以配合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家风。经过几番考虑,不愿改信天主教的卡罗琳在1704年拒绝了求婚,抵受住来自普王(相当于养父)施加的压力,以及成为西班牙王后,甚至是神圣罗马皇后的诱惑。

1705年8月22日,卡罗琳与汉诺威选帝侯之子乔治结婚,也就是后来的英王乔治二世。1714年英王乔治一世即位,卡罗琳的丈夫受封为威尔士亲王。1727年,随着乔治二世的即位,卡罗琳成为英国的王后。

国王与王后的感情很好(虽然仍赶流行地包养情妇),卡罗琳不但是忠实贤慧的妻子,更是公正明智的王后。正因为国王敬重王后远胜于己的智慧与人格,所以她孜孜矻矻地帮助国王治国,左右著国家的施政;而当乔治二世不在国内时(国王经常回去德意志的汉诺威老家,在当地享受专制君主的无上权力),也总是由王后摄政。王后以高明的政治手腕及影响力,撮合了英国大政治家──首相沃波尔和国王的关系与彼此信任,并逐渐赢得人民的爱戴(借由真诚的幽默感和对文艺的鉴赏力),促使汉诺威王朝在英国建立不断稳固的政治基础。

她不遗余力地推展慈善事业,曾使弥尔顿的一个女儿免于贫困;在国王情绪和舆论的高低起伏中,一直支持著作曲大师韩德尔。她拿出私房钱鼓励怀才不遇的年轻才子,并借由养老金拯救异端神学家威廉·惠斯顿(英语:William Whiston);她也保障了苏格兰詹姆士党的信仰自由。当她在1737年过世之时,人民普遍替她追悼感念,尤以国王最为哀痛,他因此拒绝王后死前要求丈夫续弦遗愿,只愿意维持情妇的关系。乔治二世沉痛地说:“我从未看过一个够资格替她提鞋的女人。”

因为她对信仰自由的保障、教职任命的公正与慧眼、文艺和沙龙的大力支持,早在她登基为王后之前,法国的伏尔泰就评价她说:“上帝让这个(威尔士)亲王妃降生人世,一定是为了让她达成鼓励艺术、替人类谋幸福的使命……她是坐在宝座上和蔼可亲的哲学家(智者)。”

卡罗琳死后,英国的新教徒将她当作道德榜样,给予无比的崇敬;即使是仇视汉诺威王朝的詹姆士党,也承认她有深厚的同情心,对于詹姆士党徒施予仁慈的宽容,实为善行义举。

相关

  • 统计调查社会统计调查有时也被称作“社会调查”或“调查研究”,但它与中文里的“社会调查”是有区别的,社会调查泛指针对特定的议题收集相关的社会资料与数据的过程,而统计调查则专指对
  • 算法算法(algorithm),在数学(算学)和计算机科学之中,为任何一系列良定义的具体计算步骤,常用于计算、数据处理(英语:Data processing)和自动推理。作为一个有效方法(英语:Effective method),算
  • 采光采光是指为调整建筑物室内环境,而从室外引入自然光。与通风都是维持室内环境卫生舒适的必要行为,是建筑装设窗户的重要目的之一。另外,在人工照明发达的现代,采光也包含了节约能
  • 雷佛奴尔雷佛奴尔又名利凡诺(Rivanol)。为一种芳香化合物,鲜黄色结晶粉未,无臭,溶于水。 外用杀菌防腐剂,杀菌力强,毒性低,渗透性强。
  • 戴维森-革末实验戴维森-革末实验是克林顿·戴维森与雷斯特·革末设计与研究成功的一个量子力学实验。他们用低速电子入射于镍晶体,取得电子的衍射图案。发表于 1927 年,这实验为德布罗意假说(
  • 米騒动1918年米骚动(米騒動),亦称为米暴动,是指1918年7月至9月于日本发生的一系列骚动,这次骚动直接导致寺内正毅的内阁垮台。大米价格的暴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对于以大米为主食的农
  • 赎罪救赎指的是个人或社会从痛苦和己所不欲的状况下解脱,是所有宗教以及部分哲学都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一般来说,在众多宗教中,只有犹太教和基督教盼望来自神的救赎,佛教和印度教则
  • 破坏自己的海军舰队法国舰队土伦自沉事件是指发生于1942年11月27日,法国海军舰队在土伦(英语:Military port of Toulon)的集体自沉行动。当同盟国进攻法属北非后,维希法国主要人物弗朗索瓦·达尔朗
  • 巴基斯坦军事巴基斯坦武装部队(乌尔都语:پاک مسلح افواج‬‎‎, Musalah Afwaj-e-Pakistan)是巴基斯坦军事部队,世界第七大现役武装部队,并拥有核武。 军队包括三个主要分支:巴基
  • 于 海于海可以指以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