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拉洛伯士

✍ dations ◷ 2025-04-08 18:26:25 #魏拉洛伯士
海托尔·维拉-罗伯斯(葡萄牙语:Heitor Villa-Lobos,1887年3月5日-1959年11月17日),生于巴西,拉美最负盛名的古典乐作曲家,也是著名的指挥家和大提琴家。其音乐作品风格深受巴西民俗音乐影响。代表作包括《巴西的巴赫风格》第二部的末乐章《内地小火车》和第五部的第一乐章《咏叹调》;钢琴组曲《玩偶之家1号》中的第七乐章《小丑》;吉他协奏曲;第七交响曲;第一首《歌调》(吉他独奏曲)。因为其背景的国家宣传关系,作曲家本人健在时代,常被误会是南美国民乐派作曲家。但实际上当其音乐广被流传后,而该地区外人民较易接触真正的南美民间音乐后,才重新解读其作品为现代乐派。甚至常被美国认为是二十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美洲作曲家(见参考书目)。其作品是虽间或使用某些巴西黑人或美洲原住民音乐旋律,实际上更多只是富于抽像的热带活力,又是无标题的绝对音乐居多,也从不使用旧的民族乐器。特色是一种复调性音乐,既是不传统巴赫的调性音乐,又不同另一现代作曲家荀白克创立的无调音乐,而是允同时有两个或以上的调子的音乐。一般认为复调性音乐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首创,但当时李氏并未想好了如何配器和演唱的方式便逝世,所以严格上复调性音乐是维拉-罗伯斯确立其地位。而其作品中部分使用作曲家本人“发明”的特别名称,即<巴西的巴赫风格>(Bachianas brasileiras,以示对于以前的作曲家中偏好巴赫)和<歌调>(Chôros)*,而且他对于和自己同时代的作曲家评价,高于古典乐派或浪漫乐派时代的著名作曲家。维拉-罗伯斯出生于1887年3月5日里约热内卢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正是巴西由君主专制和半殖民地转向民主和完全独立的时代。传奇性的一生经历过在祖国到处游历,参与当时的民间音乐活动维生,成名后在本国外更到其他南北美洲和欧洲各国演出,又集中流转于巴西、法国、美国三地活跃,并在祖国同时成立了高等和普及性的音乐教育学院。其音乐宣传机构或接受访间时所发表的故事间,常有矛盾或难以置信之处,为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研究澄清了一些真伪之处,和在虚构的故事背后的真实。海特的父亲卢奥·维拉-罗伯斯是一位西班牙裔巴西人,正职是图书馆管理员,也是业余音乐家和自由主义者,给了海托尔出色的家庭音乐教育,并引起他对被旧帝政和殖民主义压逼的原住民和黑奴的兴趣。其母亲娜米雅是清贫的葡萄牙裔通俗音乐家庭出身,两人产有七名子女,但其中四人是幼年夭折的。1899年卢奥英年早逝,使海托尔没有机会完成学院音乐的教育,所以只好自学音乐并参加民间音乐的箫罗乐队。后来更遍及巴西各地,甚至深入林中和亚马逊河流域各地和邻国,其托朋友收集了很多民歌作为素材,和其出色的演奏引起了听众的好评。1910年代初并开始编写其个人作品了,并进入正规的管弦乐团担任大提琴家工作。1913年在参与了帝俄芭蕾舞团的演出后,其印象乐派和早期现代乐派作品,大大刺激了海托尔的创作意欲,并和女钢琴家奎玛蕾丝结婚和撰写乐评了。在1915年起海特开始发表自己作品,并在音乐会中演出受到注目。海特声名虽然渐隆,但在当时较落后和对严肃音乐教育未普及的巴西,听众始终有限使海特财源很紧,只好继续以大提琴演奏家身份维生。1923年巴西政府委派海特作为音乐大使到巴黎推广南美音乐,受到欢迎外宣传机构和他本人,也在编造了一些夸张的事迹,例如说海特“游遍亚马逊河流域全部”或“曾经被原住民所绑架”等失实的事迹。并在维也纳、伦敦、柏林等地演出。次年回国后又在1926年到阿根廷、布拉格、巴塞罗那演出,1930年再度出使巴黎,自此海托尔成为了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并首创了其称为<歌调>(Chôros)的特殊曲式。1930年再度回国后,海托尔决意参与发展巴西音乐教育事业,并编写另一比<歌调>(Chôros)更庞大复杂的作品系列<巴西的巴赫风格>(Bachianas brasileiras),此系列作品常被认为是现代音乐的代表曲之一,并和其他南美邻国的音乐家合作,其中最著的第五首<巴西的巴赫风格>便是为了哥伦比亚的乐团和合唱团而编写的。1944年出访美国受到意外的欢迎,事业进入了顶峰,以后每年都会到美国一次,而其也开始重写了一系列早年的伕失或未发表旧作,比原始版本更为精彩。而在1952年起作为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长驻指挥,并租用了旧巴西皇帝所住过的一间酒店房间长驻,代表了在殖民专制和独立民主一脉相承的共同体巴西的形象。而即使晚年病重仍然保持接受委托或个人兴趣而创作,直到1959年11月17日在里约热内卢逝世。(旧版于1991年推出,2011年时英文解说版改题为 <Villa-Lobos conducts Villa-Lobos> 编号 50999 0 28202 2 4)(本碟实际是下文的CPO版交响曲全集的,第二张当地散装版)<维拉-罗伯斯>智库文化出版,ISBN 957-9553-24-6

相关

  • 模式种模式种(type species (species typica))是生物分类学上的一个名词,是用来代表一个属或属以下分类群的物种,又称典型种。模式种可以指示出该生物分类单元下的生物学特征,它既是一
  • 假足伪足(英语:Pseudopodia)是细胞伸出类似足状的部分,由原生质体形成的临时细胞器。伪足会依形状分成叶形状伪足、丝形状伪足、根形状伪足,有轴伪足4种。如单细胞生物(变形虫)、黏菌就
  • 马其顿王国马其顿王国(古希腊语: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腊西北部的王国。其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即为亚历山大大帝开创的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
  • 中世纪中期(又称中世纪盛期,英语:High Middle Ages)是指欧洲历史的一段时期,是中世纪发展最高峰期,一般认为包括11世纪、12世纪和13世纪,承接中世纪前期和后期。约1000年左右,西欧国
  • 大陆架大陆架,又称陆架、棚或陆棚,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
  • 回归谬误回归谬误(regression fallacy)是一种非形式谬误,系因未考虑统计学上随机起落的回归现象,造成不恰当的因果推论。小明前天发烧,今天吃了退烧药,小明烧退是退烧药的效果。发烧二天后
  • 瘘管瘘(拉丁语:Fistula,或称瘘管)是体表上皮细胞与内脏或深层组织之间形成的病理性管道,有内口与外口。瘘管的外口,又称为漏,是流脓水,淋漓不断,不能收口的溃疡疮口。而有时,为了达到对某
  • 腺和上皮肿瘤腺和上皮肿瘤(英语:Glandular and epithelial neoplasm),是一类病发于腺体和上皮组织的肿瘤。一类特征是腺瘤。
  • 热忱者热忱者(俄语:страстотéрпец,罗马化:strastoterpets,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
  • 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英语:Victory over Japan Day,一般简称“V-J Da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日本投降从而战争结束的日期及其后每年的纪念日。由于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