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K114“风暴”(德语:9K114 Shturm,“Shturm”的意思是德语中的风暴、突击;俄语:9К114 «Штурм»;以下简称为“风暴”)是一款由前苏联设计局科洛姆纳机械设计局(英语:KB Mashinostroyeniya)所研制和生产的瞄准线半自动指令无线电制导式反坦克导弹系统,9K114是俄罗斯国防部火箭炮兵装备总局(GRAU)的代号;而北约代号为AT-6“螺旋”(英语:AT-6 Spiral)。其导弹本身被称为9M114“茧” (德语:Kokon)。
1967年,以负责研制3M6“熊蜂”(北约代号:AT-1“笛鲷”)与9M14“婴儿”(北约代号:AT-3“火泥箱”)而闻名的科洛姆纳机械设计局研发了名为9M114“茧”的反坦克导弹。始于当年的导弹研制工作,主要的希望在于成为米-24“雌鹿”攻击直升机所使用的导弹。然而,延误迫使设计升级的方阵系统(9M17“长笛”(英语:9M17 Fleyta),北约代号:AT-2“电蚊拍”)使用瞄准线半自动指令无线电制导作为权宜之计。1974年,该导弹的测试完成,并于1976年投入使用;该导弹在西方阵营方面并无直接的对应武器,尽管在用途上最接近的是AGM-114“地狱火”,而在导弹的制导方式则是MGM-18“曲棍球”(英语:MGM-18 Lacrosse)。
北约最初赋予它的代号是AS-8,之后被重新编号为AT-6。
“风暴”可以部署在各种平台上,包括米-24V“雌鹿-E”和1979年以后的基于MT-LB(英语:MT-LB)装甲输送车的9P149“风暴-S”坦克歼击车。除此以外还有一款该导弹的舰载版本,发射器以上装有六枚导弹。
“风暴”是由玻璃钢强化塑料管运输和发射。它使用“联盟”NPO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并具有一台小型助推器从其管内发射导弹。
“风暴”采用了瞄准线半自动指令与无线电指令链路。无线电指令链路的使用可让导弹以要比导线制导(英语:Wire-guided missile)更快更远地行进。其无线电链路是甚高频(VHF)系统,具有五个频带和两个编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的风险。该系统包括具有内置式激光测距仪的KPS-53AV 8倍日光直视瞄准镜。导弹发射以后,射手必须将瞄准器的十字准线保持在目标上,直到它受到撞击为此。适当的转向指令亦会通过无线电链路传送给导弹。
“风暴”会飞越炮射手的瞄准镜以上的目标。随着激光测距仪确定了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导弹在撞击目标之前下降到目标以上。这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清除障碍物,而非实现攻顶效果(瞄准线半自动指令系统不允许这功能),而这攻击模式亦可关闭。利用这系统,该导弹亦有攻击低空飞行和速度较慢的直升机的可能;然而,由于导弹只装有碰炸引信,所以需要直接命中。
据苏联的消息来源报告,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风暴”的击杀率达到75—85%。另外在1995年末,在瑞典举行的米尔示范当中,使用Mi-28A发射的“风暴”和9M120“冲锋”(北约代号:AT-9“螺旋-2”)导弹,也显示出良好的结果:从一架悬停的直升机上发射时,“风暴”可命中900米(984.25码,2,952.76英尺,0.56英里)以外的目标;而从以200千米/小时的高空飞行中的直升机上发射时,“冲锋”可命中4,700米(5,139.98码,15,419.95英尺,2.92英里)以外的目标。两枚导弹都在瞄准点1米内通过。但是,在这次示范期间,导弹战斗部多次因为生产缺陷而无法引爆,这也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实。
“风暴”的早期型号可能存在问题;直到1994年,苏联的导弹库存才被重建为9M114M1(AT-6B)和M2(C)标准。
2014年6月30日,俄罗斯陆军采用现代化的自走式反坦克导弹系统,原9M114“风暴-S”都被转换为“风暴-SM”,该系统具有电视(英语:Television guidance)和热成像频道的瞄准具,以及一枚具有高爆破片(俄语:Осколочно-фугасный снаряд)战斗部和近炸引信的新型导弹。
1992年的导弹出口价格为$50,000。
9M114“茧”反坦克导弹
圣彼得堡炮兵、工程师和信号兵团博物馆内展出的9P149“风暴-S”坦克歼击车。
装上了9M114“茧”反坦克导弹的9P149“风暴-S”的坦克歼击车发射导弹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