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表位
✍ dations ◷ 2025-07-29 08:17:45 #表位
抗原表位(英语:antigenic epitope),简称“表位”,也称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是指抗原表面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化学基团。抗原表位可被免疫系统(尤其是抗体、B细胞或者T细胞)识别。抗体中能识别抗原表位的区域叫做“互补位”或“抗体决定簇”。尽管通常抗原表位是指外来蛋白质等物质的其中一部分,但只要能被自身免疫系统所识别的表位,也被归为抗原表位。蛋白质抗原的表位根据它们的结构以及与互补位的交互作用,被分为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这两种类型。其中构象表位由抗原氨基酸序列中的不连续部分组成,因此互补位和抗原表位的交互作用是基于表面的三维特征和形状,或者是抗原的三级结构。大部分的抗原表位都属于构象表位。与此相反,线性表位是由一段连续的抗原氨基酸序列构成,与抗原的交互作用的基础是其一级结构。T细胞抗原表位出现在抗原呈现细胞上,这种抗原将会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相结合。由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所呈现的T细胞抗原表位通常是由8至11个氨基酸长度的多肽,而I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所呈现的T细胞抗原表位相对更长,由13-17个氨基酸组成,而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则呈现非多肽类的抗原表位,例如糖脂。抗原表位有时候会发生交叉反应,这一特点通过抗独特型抗体的调控,被免疫系统所利用。这一理论最初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尔斯·杰尼所提出的。如果抗体和某个抗原的表位结合,这一互补区会变成抗原表位被另一个抗体所捕获。如果第二个抗体是一个IgM类型的抗体,则这一结合会提升免疫系统的响应;而如果第二个抗体是IgG类型的抗体,则这一结合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响应。抗原表位可以通过蛋白质阵列文库等技术进行绘制。同时,目前正在大力开发一些可靠的工具,用于预测蛋白质的抗原表位。抗原表位通常会被用于蛋白质组学以及其它基因产品的研究当中,是指通过DNA重组技术,能够被普通抗体所识别的编码抗原表位的基因序列。抗原标记可以被融合到某段基因当中,其后该表位被合成为蛋白质或者其它基因产品的一部分,上面的抗原表位标记会被抗体或者其它基因产品所识别,使得定位、提纯以及进一步的分子鉴定等实验室技术变得可行。用于该目的的抗原表位通常为Myc标记、HA标记、FLAG标记、GST标记、6xHis标记以及OLLAS标记。表位(线性、构象)抗体(单株抗体、多株抗体、自身抗体) · 多株 B 细胞反应 · 同种异型 · 同种型 · 遗传型
相关
- 厌氧生物厌氧生物,或称厌气生物,是指一种不需要氧气生长的生物。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即专性厌氧生物、兼性厌氧生物及耐氧厌氧生物 。人体内的厌氧生物多存在于消化系统中,有些种类
- 声带囊肿声带囊肿(Vocal fold cysts)是膜质声带的良性肿块。这些囊肿是通常为黄色或白色的封闭的囊状结构。他们通常单方面的在声带的中间边缘处之中点形成。然而,它们也可以在声带的头
- 传统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传统医学是指在现代医学之前在不同的
- 衰老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在生物学及医学上,老化是生理状态随时
- 子实体在真菌学中,子实体(英语:Sporocarp、fruiting body)是高等真菌产生的多细胞的有性产孢结构,其上附有产孢的子囊、担子等构造。子实体是真菌生活史中的有性阶段,无性阶段则是营养生
- 载体在流行病学中,载体又称为病媒,是指疾病携带者和传播者,但其本身不受影响。如疟蚊是疟疾的载体,它在吸血的过程中可以将导致疟疾的疟原虫传入人体内,但疟原虫对于疟蚊本身却不带来
-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系一个对病毒进行生物学分类和命名并制定相关标准的组织。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制定了一套病毒
- 坟场坟场(cemetery、graveyard)是死者遗体以及火葬遗物如骨灰所埋葬的地方。英文中的“cemetery”来源于希腊文κοιμητήριον,意为“睡觉的场所”。该词暗示此地块专用作
-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多萝西·玛丽·霍奇金,OM,FRS(英语:Dorothy Mary Hodgkin,1910年5月12日-1994年7月29日)本姓克劳福特(Crowfoot),英国女性生物化学家,促进了蛋白质晶体学的发展。她生于开罗,1964年获诺
- 柳氮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缩写为SSZ,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柳氮磺胺吡啶最早于1950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目前仍然是治疗类风湿